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职教育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理想模式,而“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是“双证书”制度推行和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佳途径。所谓“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是指按照职业资格证或技术等级证的内容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确定教学内容,把职业资格证书对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学中去,并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将考证技能贯穿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统一,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考证内容相融合,从而增强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旅游专业相关岗位对资格证书的要求十分严格,导游、酒店服务等关键岗位都需要持证上岗。近年来,导游的考证通过率持续下降,酒店服务相关证书含金量也在逐年降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在“双证书”的推行过程中,“工学结合,课证融通”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一、“工学结合,课证融通”实施现状分析
(一)理论和实践的技能标准不一致
高职旅游类专业“课证融通”过程中普遍存在
“课”“证”两张皮的现象,课堂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践中的技能标准缺乏融合,在企业的实践中,学生需要重新
培训技能,课堂
教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尽数消失,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根本原因在于课程体系设置落后,无法紧跟企业实际的需求,造成“课”“证”脱节。同时,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的技能标准建设也亟需跟进。
(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持续数年,但教师的双师型素质提升并不明显,教师并没有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不甚了解,通过挂职、访问工程师等项目进入企业得不到实践的锻炼,并且,客户需求的变化会带来岗位技能的变化,教师在此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持续跟进,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欠佳,直接影响“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效果。
(三)学生实践中缺乏系统的跟踪指导
学生在实习、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普遍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在学生实践过程中,企业对实习生缺乏理论和技能指导,学校方又很难介入企业的管理过程,造成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不能很好的处理。校企双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督促学生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上,而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严重缺乏评估,对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比重极低,并且评估的标准也单一化。
二、“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创新措施
(一)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要以旅游行业岗位任职的能力要求进行开发,重组和调配,课程要能区分基本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和拓
展素质等基本模块。我们以导游为例,首先要对导游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包括导游讲解、向导、旅行生活服务;景点景区业务;负责与全陪、地陪对接工作;协调与相关酒店、旅游车队、旅游景区等的关系;处理突发事件;团队档案归档工作;出入境业务。其基本素质要求有:听说读写;计算机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包括: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导游讲解能力;特殊问题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其拓展素质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语言表达能力;身心素质;礼仪修养;人际交往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相应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导游文化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模拟导游、跨文化交际等等。
(二)建设企业教师师资库
加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实现“课证融通”的专任教师和行业教师的结合。在行业内,选拨一批具备一定教学能力的兼职教师,充实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行业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行业名师的授课比例要达到一定的比例,同时,要对企业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效果的考核,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借助企业办学的师资力量,实现企业大学进课堂。像如家管理大学,就把企业大学搬进了高校,借助企业大
学良好的师资力量,实现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的完美结合。
(三)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适销对路,就要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
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旅游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不适,这与教材的采用与编排有直接关系。针对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针对性的教材,使学历证书和资格证书形成有机的融合和良性的互动,使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有机的融合,同时,教材的开发要具备知识的系统性和能力考核的进阶性,按照学期和学生能力阶段培养目标的差异,有序推进。以酒店为例,我们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按照技能进阶的不同划分为12门课,主要涉及三大类别:基础技能篇,主要包含基本礼仪、前台基本技能、客房基本技能、餐饮基本技能;基层管理篇:主要包含培训技能、销售管理、质量管理、沟通与合作;高层管理篇:主要包括开业筹备、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校企双方结合实岗培养和职业资格考证的要求,共同编排了相应教材,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四)加强“工学结合”平台和实践基地建设
“课证融通”的高职教育,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高校要加强“工学结合”平台
和实践基地建设,在这里,学生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展示和检验。其中“工学结合”平台建设是以学生日常的行业实践为主,主要涉及行业兼职;实践基地建设主要以实习教学为主。在“工学结合”平台建设上,以经贸学院为例,针对旅游行业的主要岗位:导游和酒店服务,成立了导游俱乐部和酒店兼职社两个学生组织。导游俱乐部与旅行社进行合作,主要提供一些简单的带团业务,参与的
人员主要是低年级的学生,带团业务针对中小学春游、秋游项目,这种团费用低廉,很多导游不愿意接这种团,但是业务量又很大,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学习导游的带团知识,其带团功能相当于中小学带队老师的小助手。在活动中,既能运用所学,又有兼职收入,深受学生欢迎。酒店兼职社,主要承接各大酒店的婚宴、会议接待及大型活动服务,酒店的此类业务很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可以很好地践行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
实践基地建设,主要特在于校企合作中的互动及效果评价。高职院校要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关键在于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考核,除了常规的考核指标之外,要重视学生的实习体验,校企双方要加强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不能仅仅关注实习的结果,形成定期交流、定期培训、分级考核的制度,对整个实习周期进行跟踪,逐步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实践基地,在理论教学,尤其在考证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
三、关于“工学结合,课证融通”教学改革的思考
工学结合(一)建设通用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目前,同类型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技能差异很大,对岗位的描述也不尽一致,造成人才技能的通用性不够,一个主要的障碍就是缺乏高层次、通用性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像酒店这类企业可能还好些,因其行业标准化程度较高,但企业之间岗位技能差异仍然较大,这就需要在在更高的层面,分门别类地建设通用性岗位技能标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