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
工学结合一、前言
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管理、办学、投入等体制改革,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中提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我们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就如
何通过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二、引入企业文化,彰显职业教育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享有的一系列规范和价值观,它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具体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从2006年起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从课堂扩展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目标要求。
1.企业精神建设
企业精神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体意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通过与沧州供电公司、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秦皇岛港城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以下简称“合作企业”)合作,将企业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理念,诚实守信、公道守法的市场行为准则,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等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学风建设中去,从而使专业精神风貌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彰显职业教育特。
2.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道德是企业行为的规范,是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校企合作,吸取合作企业所倡导的企业道德标准,将其引入到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与人为善,互帮互助,还要以企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3.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为实现企业目标,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等秩序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它具有企业价值观导向的功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障,是调节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通过校企业合作,将合作企业科学、严明的企业制度引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
环节中,融入到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中。根据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操作性强,既体现科学化、人性化,又具有严肃性的规章制度。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练就优良的职业作风,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岗位要求。
4.物质文化建设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
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和教室的布置尽量突显企业特,通过专栏等形式宣传体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企业成功人士的资料、企业用人的最新要求等与职业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5.思想文化建设
供用电技术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地域较广,学生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思想上还存在着较多的不稳定因素,缺乏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和评价不够成熟、缺乏全面性。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讲座、深入企业参观和参加企业生产锻炼等方式不断地向学生强化企业的价值意识,突出职业定向教育,致力于企业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较快形成科学的职业观。
三、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
毋庸置疑,现代企业中员工的理念与企业理念之间接轨质量的不同会导致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因此,营造企业氛围,培养职业品质,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供用电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课外活动等环节中,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
1.教学活动
教学内容的优与劣是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反映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因此,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与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教学内容,及时从企业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等,将职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改革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现场实物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突出“一线三训练”,即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训练学生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反映企业生产过程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到浓郁的企业文化氛
引入企业文化理念 构建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
——
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纪实
李文才 夏国明 路文梅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环境和难得机遇,根据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结合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实践过程,
就如何通过引入企业文化理念,构建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理念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岗前零培训17200874
3《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
围,领悟到企业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己的职业品质。
2.实践锻炼
参加实践锻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设置以企业生产过程为背景的实习实训,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组织过程参加实践锻炼,创造真实的环境和场所。为此,在进行
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首先把学校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包装成企业的“生产车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张贴安全标语,悬挂生产操作流程图和安全操作规程等,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训练环境。其次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做到人员职业化,管理企业化,设备专业化,营造崇尚科学、从严管理的良好氛围。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及综合职业素质。
3.课余文化活动
课余文化活动是展现学生个性和施展个人才能的最佳舞台。在进行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通过开展市场调查、社区服务等能够突出供用电技术专业特征的课余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
业策划、就业实践、展现自我价值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角、参加锻炼的过程中同时学会交流与沟通、合作与竞争,培养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劳动观念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品质。
四、参加生产锻炼,提高职业能力
参加生产锻炼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最佳手段。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新型实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获得都是通过参加生产锻炼获得、巩固和提高的。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参加生产锻炼成为现实,使构建的企业岗前零培训培养目标成为可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将第六学期全部设置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就业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参加生产锻炼。一方面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到生产和社会实践,能够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将工作体验融入到理论知识学习之中,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到就业定位,看到自己的差距,激发学习热情,在实践锻炼中励练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艰苦劳动的意识,充分认识和遵守企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自觉地按照
职业道德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职业能力。
五、结束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渗透到供用电技术示范专业建设的每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探讨,通过走访相关企业和问卷调查,都认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渗透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卢建昌:电力企业管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2]廖镇卿: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创新高职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43~45
[3]陈丽琳:企业文化四层次结构理论及应用[J ].经济体制改革,(5)~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8年7月发布《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的文告。其中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如相关性,重要性,可靠性等。这些原则在我国过去会计核算中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国现有的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借鉴国际会计惯例,总
结了我国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规定。这些规定主要有:真实可靠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等。以上规定对我国的会计工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为我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打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否有了这些原则性的规定,会计的信息的质量就达到了绝对的高度呢?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模糊性和非定量化的特点。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可能达到绝对的高度。下面笔者就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不真实性分析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各项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就是真实性原则,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会计的反映是客观事实,其信息源是有依据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会计依据实际发生的事项进行确认,并且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复查其数据的来源及信息提供的过程。
(2)会计记录是真实可靠的。会计人员在记录每一项经济业务时,认真审核了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凭证退回并补充更正。
(3)会计计量和计算是正确的。会计信息在处理过程中,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根据统一的原则和规定计量,不受主观意志左右。并按统一的程序加工信息,做到了账证,账帐,账实和账表相符,应该说计算是正确的。
(4)会计的核算方法和处理过程是统一的。可以说,只要是合格的会计人员采用相同的核算方法,对同一经济业务的核算,其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是真实可靠的,是值得使用者信赖和利用的。
2.会计信息的不真实性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会计信息由于受
谈谈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
[摘 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是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共同构成了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基础。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会计信息有真实和相关的一面也有不真实和不相关的一面。本文对它们进行分析,目的在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充分地利用它们。
[关键词]会计信息 真实性 相关性
蒋金森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探析
18
2008742007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