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向社会输出会计人才的一部分,必须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关键。本文就是从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弊端,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完成高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
[DOI]10.sc.2015.01.1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也出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作为对社会输出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但是在近几年的就业市场,却频频出现大批会计专业毕业生不到满意的工作,或
1 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社会对人才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析,在当代社会,人才可以分为理论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普通高等教育重在培养理论型和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更偏重于应用型人才。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而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否被塑造成应用型人才,通常都取决于就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为了培养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手段和组织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构成要素有: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培养内容、教育培养过程(方式和方法)、教育培养制度(保障)和教育培养评价等。它是高职院校能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其中的构成元素如果在某方面得到了调整,就能对人才类型的培养起到很大的影响。
2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在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中,由于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普遍性问题和弊端,导致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极少。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 几点。
2.1 教育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培养目标决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方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它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并没有把自己的特发挥出来,要么就是照搬普通本科教育,过高的预估了学生的培养定位,妄图把所有人都培养成会计师或高级会计师;要么就是过低的压缩了学生的定位,教育模式照搬中职院校,在教学中既抓不好理论,也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2.2 教育培养内容设置不合理
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还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应试模式,课程设置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式模式,沿袭了传统教育中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注重课堂上传
授的知识点和学生从课本中照搬下来的经验之论,却没能将会计技能的相关课程贯穿其中,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特。有些高职院校将实践课安排在了新知识之后或者干脆把实践与毕业实习放在了一起,实践学习流于形式。在现行的会计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审计等岗位,对于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能部明确,很多学生在高职毕业之后,仍然不明白出纳员要干什么,审计岗位如何审计。如此一来,势必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足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会计人员的需求。
2.3 教学手段单一,现代化教育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主讲的传统模式未能改变,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远程教学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应用较少。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知识点直接灌输,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不足;以专业知识为主导,忽视能力拓展。没有树立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4 教材更新速度赶不上时代和师资力量的匮乏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市场迅速与国际接轨,会计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需要对
接国际化。大量的会计新概念、新方法涌入,冲击着传统的会计行业。可是编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材的人,往往很难把握瞬间变换的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很难将已经变化的岗位需求与固有的知识结构相对应。再加上高职教材的编写整体滞后,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照搬书本,必然会将整体教学内容偏向老旧。
教学形式迫使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师资必须偏向于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水平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都缺乏具备职业特的、能够同时可以担任会计师和教师的“双师”型教师,这就使高职会计教育的能力定位难以落实。
以上,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相当多的不足,我们只有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大力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完成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该怎样冲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培养更多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呢?
3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合理定位,明确目标培养
应用型高职教育要与普通学术型本科高校和中职教育相区别。培养特要突出专门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原则,努力培养就业能力强、创业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应用型高职会计应具备准备的市场定位,把就职的空间定位在中小型企业,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和发展形势,培养出更适合他们的、能够在就职后无须长时间培训的专业化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育课程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方面进行细分,针对每一种能力的培养,都要有相应的课程做保证,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要达到相应的目标。高职会计教育区别于中职教育的很重要一点就在于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人才可塑性更高;而它与本科教育的区别在于专业能力的应用,这一特点决定了高职会计人才比本科生更具备实践能力,在工作岗位上适应更快。
3.2 丰富课程设置,课程结构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
课程设置要适当丰富,可遵从以下几点:①会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为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分配;②适当增加前沿性学科的知识渗透,增加少量跨学科课程,缓解会计专业知识结构狭窄的现状。学生在专业课之余,能够通过更宽泛的知识面,对会计专业的实操有更深入的了解。③增加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④突出实
践课程体现结构。增大实践课程在所有课程中的比例,按培养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不同目的,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设置。
3.3 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变革
①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要从以“教”为中心转移为以“学”为中心。因此,在教学中,应避免教师“满堂灌”讲解的枯燥模式,适当融入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务演示和角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生动展示。③合理安排课程,避免课与课之间重复,教师在讲解会计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时,要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4 教育培养评价体系多元化
原有的会计专业教育评价体系只是依照考试成绩。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片面。高职会计教育应该将人才评价体系多元化。①评价内容要更注重全面性。考核内容应不局限于基础理论,而应扩充为知识、能力、素质多范畴。②评价过程要更流动。传统的考核模式是按
照期末考试制度,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不固定随机考核模式,这样将更容易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③评价方法要变得多样性。不单纯以试卷的形式,还可加入实验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情景模拟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等。
3.5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完善
①工学结合加强校内校外实习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系统。②适时提供在职教师的培训,使其了解国内外行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做更多与时俱进知识的渗透。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聘请具备双师资格的教师为学生讲课,也可适当安排校内的一些行业精英来给学生们作定期辅导。
参考文献:
[1]李怡雯.高职会计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2013(3).
[2]常忠武.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及优化问题探析[J].职业时空,2010(9).
[3]于忠宁.高职教育将着重内涵发展[N].工人日报,2010.
[4]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5]仁贵,王雷,韩辉.“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1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