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以职业为基础,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恰恰顺应了这种要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发展状况日新月异,中职教育部门只有结合行业发展情况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
工学结合一体化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课程的开发也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学结合 第一,教育部曾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可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它符合了职业教育的特点,顺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二,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就业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相关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还满足了行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经营规模的扩大等使人力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沟通平台,使专业人才的培养更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趋势及其原则
1.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趋势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化,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逐渐被重视起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呈现出一些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
(1)对实践环节的强化。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本质是通过学习与工作的结合,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石油化工行业来说,其工艺和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因而,加强实践环节,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成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点和趋势。
(2)对校企合作的强化。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该以行业的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岗位的需要为根本,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其课程的开发更是离不开行业和企业的支持。近年来,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开发越来越注重结合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校企合作也随之加强,这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工作的适应能力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更好满足了企业和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要。
2.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原则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以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平台,通过让学生经历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工作流程,来学习专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鉴于此,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工学结合原则。即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来培养人才,其特点是理论结合实践,专业针对性较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
(2)一体化原则。通过对授课方式的改革实现对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主要内
容有,课堂与操作场地的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等。
(3)就业导向原则。中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其课程的开发要以就业为导向,这要求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以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为基础,进行教材的建设和课程及课业内容的设计。
三、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流程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应当分五个步骤进行,即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就业趋势及具体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教学成效评价。
1.行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分析是一门对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其对于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在我国,它作为一门实用性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企业尤其是化工企业对于工业分析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不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就业趋势及具体岗位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院校的扩招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各个专业的就业形势都十分严峻,各行各业普遍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工业分析行业亦不例外。尽管如此,工业分析行业人才的质量还是得不到保证,尤其是实践能力的缺失,成为了急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分析专业学生可在化工、石化、环保、商检、轻工、外贸等部门从事分析检验工作及实验室组织管理工作。随着技术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加快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作为工农业生产“眼睛”和“尖兵”的工业分析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甚至可以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靠的资料,这势必对工业分析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凸显了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基于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中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主要采用任务引领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是从工作内容中提炼出来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及工作要求等,是按“教育性”要求对真实工作任务进行修正的“工作”。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是针对职业的整体特征并通过详细分析所得,其分析过程有两步:一是实践专家研讨会,通过请相关实践专家来总结自身职业生涯各个发展阶段的一些具
有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并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框架;二是深入分析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教师和相关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来完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
4.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设计,一方面要遵循一体化原则和工学结合原则,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习模式和工作模式进行良好的融合;另一方面要根据行业中专业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及时进行教材更新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在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材建设中,必须突出“四化”,即课程设置模块化、实践教学过程化、教学内容案例化,以及成绩考核多元化。
课程计划的实施首先要做的是根据课程设计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要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明确学习任务、学习准备、教材与工具的到位、学习情境和工作情景的熟悉、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为导向,力求做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的良好融合,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
5.教学成效评价
可以说,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完善,此时就需要及时对教学成效进行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做出调整。教学成效可采取实践考核、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等形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力求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合理。一般来说,教学成效的评价主要有四个层次:课程反馈、学习收获、行为变化以及工作绩效。此外,在评价教学成效的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关于教学问题的交流和启发,以认清课程运行状况,使其能够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并进行反思。
总而言之,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结合个人生涯发展目标设计、工作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分析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就业形势等不断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使其得到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从而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质尤其是具备良好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