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课堂智慧
近来浏览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的博客,其间的几句话印象深刻:课堂不应该过分追求唯美,更多的是追求智慧;智慧课堂不一定设计严密、井然有序、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而是有田野味的、原生态的,是一种用法不见法、无法胜有法的境界。语文老师都知道,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激情才能点燃激情,习惯才能培育习惯,智慧才能唤醒智慧。对照专家的引领之言,反思自己十几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深感教师作为课堂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课堂智慧的重要性。下面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语文课堂一、尊重学习主体,善待课堂错误
记得有位老师在上《西门豹》一课时,课堂近乎完美,设计巧妙、过程流畅、气氛活跃、达成度高。但课堂临结束时,一位学生突发奇问:“老师,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干嘛费那么大的劲?”老师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因为整堂课都在探讨“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巧妙在哪里”这个问题,可学生居然还有这样低级的错误和幼稚的发问。过了一会儿,老师愤愤地说:“这个问题我们说了一节课,你在听吗?”提问的同学脸红一块青一块,尴尬极了。
其实,这位老师的处理有点失当。学生提这问题,说明课堂没有实质性效果,是老师的错误。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老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心理学家盖耶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如果学生一出错,老师就批评或指责,就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老师当然也很难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反之,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宽容对待学生的错误,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就能畅所欲言,积极地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灵活应对预设,达成全新目标
我在教学《赤壁之战》第一课时,首先学习生字词,然后初读课文。课中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知道周瑜,他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不对,曹操才有疑心病呢。”……没等第一个说完,其他同学就七嘴八舌地嚷开了。我心中冒起无名之火,好端端的一堂课,就这样被搅和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肯定完不成了!再瞧瞧他们兴致高昂,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转念一想:这么好的气氛,平时的口语交际课要都要不来呢,干脆顺水推舟
吧!于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了:桃园结义、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最终,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却意外地获得了另一个新目标:了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
这节课的课堂教学完全没有按照预设生成,但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见,课堂教学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教学是“人——人”系统,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所以,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应当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教者应开放地、智慧地进行弹性灵活的教学,鼓励学生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的要求。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富有智慧的教学策略,重构教学,课堂定能生长出较“知识”而言更具影响力的一些东西。
三、适当延迟评价,呵护幼小心灵
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有位老师讲《詹天佑》这篇课文,请了一位同学写“阻挠”的“挠”字,结果该同学把“挠”字多写了一点。其他同学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取笑,有的指出他的错误。老师没有批评这一位同学,而是笑着说:“没关系,这个字确实很难写,否则老师也不会请你到上面来写了。我们还得谢谢你呢,因为你这样一写就让我们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现在,你能说说我们在写这个字时应该避免怎样的错误吗?”该生一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只
见他先是头头是道地说出了写这个字时的注意点,而后又端端正正地在黑板上写了一遍。
事后我翻了全班的作业,发现没有一个同学把这个字写错,而我自己也曾经上过这篇课文,尽管反复强调好几遍,学生写这个字时还是错误纷纷。这说明,上述的处理效果很好,一方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事半功倍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可见,课堂中当学生出错后,教师不应该立即作出评价,应再给学生一次机会,让他自己发现的错误,效果反而超出老师直截了当的批评。老师一举多得的巧妙处理,在课堂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分明是对那位学生由错误走向正确的鼓励,更是对老师那种机敏睿智的课堂驾驭能力的赞赏与叹服。
四、利用意外生成,启迪学生智慧
这是一位教师在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出现的场景。老师问:学了课文以后,你想对黄继光说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得都很符合主题,可有位学生回答说:“我想说,黄继光,你一定是为了当英雄,才这样的吧!”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老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学生说:“因为当时黄继光已经身负重伤,没有一件武器了,他知道自己反正是一死,还不如死得壮烈些、伟大些。”老师引导:这位同学的体会很独特。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黄继光在扑向敌人火力点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学生答:黄继光从昏迷中醒过来时,他一
定想到了指导员、战友们、祖国人民、朝鲜人民对他的期望,正是这股力量鼓舞着他又一次站了起来,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口。他不是为了当英雄才这样做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