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导语】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主题。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抒情之美。
  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运用。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
  (1)真实的情感;
  (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可以怎样抒发情感?
  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写景的片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运用的特点。
  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
  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
  三、比较抒情之度
  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把握好抒情的度;
  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对情感的回味,可以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另外,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
  四、实践抒情之法。
  1.课堂作业。
  PPT出示一段描写家乡的话语,将其中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句子挖空,让学生独立填写。写作后进行交流讨论,分析写作思路。
  总结: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运用合宜;交流时要用心体会别的的同学的优点,加以运用;
  2.家庭作业。
  以“乡情”或“我的烦恼”为题,写一篇记叙性作文。根据内容特点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抒情方式。情感的抒发要有内容,有凭借。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学习抒情
  真实独特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变化人称托物言志篇二
  教科书分析: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
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文章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以情动人,抒情是写作中一种很重要的表达方式。但是抒情比较抽象,而且常常和其他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学生很难把握。因此,要“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抒情方式及其表达效果。”
  2.七年级下学期,各种表达方式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但是,记叙文中应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文中的抒情就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上有感而发,切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将“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作为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抒情。
  3.教科书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索结构单元。本单元就以祖国为主题,编选了四篇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愤图强的美好情操,这些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应联系所学课文,做到课内学范例,课外善模仿。写作教学注重一课一得,应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体会两者的表达效果,学习两者基本的抒情方法。
  学情分析:
  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在写作中,学生若能恰当地抒发真情实感,定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题。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写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单薄支撑不起主旨的问题,要么存在抒情过度情感不真实的问题,主要还在于不会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引导学生区分两种抒情方式,并且能够灵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等多媒体素材。
  学生:提前一周思考写作题目:《乡情》和《我的烦恼》。二选其一挖掘可写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语: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1.老师板书题目:学会抒情
  2.出示任务: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几类?
  3.反馈指导:
  (1)学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挚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使读者引起共鸣,受到感动、或产生激情,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2)教师补充:抒情是一种表达方式。抒情——即抒发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事情,产生各种感情,或使你高兴——想放声歌唱;或使你生气——使你悲痛。这就是你对这些事情产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写作时,把这种喜怒哀乐的感情表达出来,就叫抒情。
  (二)对比阅读,体会作用(PPT显示)
  导语: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内在的魅力。否则,无论怎样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这句名言告诉了我们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让我们通过两个片段,进行对比,体会抒情的好处。
  片段一: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很多话,但世界上所有的话都不如一句“谢谢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离开了家,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我无限回忆的地方,也离开了您——我的妈妈。我带着您对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梦想的旅途,我不会放弃,因为您说过的话,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语言。尽管有些是批评,是责骂。妈妈,我想对您说,您是柔和的春风,抚弄着我这支新发的柳条;您是淅沥的细雨,滋润着我这株娇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树,为我遮挡了狂风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阳,用您那温暖的光芒,照进我迷失的心房……
  妈妈,谢谢您!
  2.反馈指导:
  (1)学生反馈:片段一主要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片段二除叙述外还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达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