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修辞之美
【摘要】儒学大师荀子的《劝学》是一篇亘古常新的美文,能使不同时代的学子们得到哲理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劝学》之所以常读常新,是因为全文呈现了一种修辞之美。各种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为全文增添了文采,使阅读者得到美的享受。
【关键词】荀子;《劝学》;修辞之美
有这样的大师,他们有睿智的头脑,高瞻远瞩的眼光,透彻精辟的分析力和判断力,能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像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的英雄丹柯一样,能在漆黑的夜里,掏出自己的心,使之燃烧起来,照亮彷徨失措的人们前进的道路。有这样的美文,魅力不因时代改变、时间流逝而消减,她能亘古长新。朗读后,齿颊生香;默诵后,神清气爽,从中接受优美语言的熏陶或得到哲理的启迪。
荀子就是这样的大师,他写的《劝学》(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必修)就是这样的美文。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的人尊称荀卿。他是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主
张“性恶论”,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但又认为后天的客观环境可以使这一恶性得到改变,所以他特别强调学习,并在前人论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精湛的研究,写下了这篇不朽的论文——《劝学篇》。论文节选了四段,在原文中并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为什么《劝学》能常读常新,就如艺苑中的常青树一般?这是由于作者在行文时运用了精当的修辞,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深奥的道理,从而使《劝学》呈现了一种修辞之美。
一、《劝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
荀子劝学篇课文首句引用君子说的“学不可以已”。开门见山,干净利落地点明论题。用“君子曰”三字使观点更具有权威性。这个论点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接下来作者用了20个比喻,以生活现象为论据来论述中心论题。
为了阐明学习的意义,说明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能够使人获取知识、增长才干,也就是学习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道理,作者用“青”“冰”“轮”“木”“金”这几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
义在于能提高人的水平、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错误。比喻中的“中绳”“为轮”“中规”,步步深入,逐渐改变,说明“木”在改造过程中变成有用的车轮,进一步阐明经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让人改造成有用的人。
为了说明学习的作用,利用外物,效果明显,学习可以弥补不足,作者用“登高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5个比喻来论证君子之所以能取得成就,并非因为他们禀赋、资质与常人有异,而是因为他们“善假于物”,凭借了外界条件。人的才干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来源于利用客观条件学习得来的。这就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为了说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要积累,学习要持之以恒,学习要专一,作者用了10个比喻论证了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是为了引出“积善成德”这一论断。这里把知识渊博,道德高尚,是来源于“累微以著”的抽象道理予以形象化,浅显易懂。再用“积”与“不积”说明,“积”则成山成江海,“不积”则一事无成。行文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全面具体地说明了“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志坚气硬的学习精神的难能可贵,突出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用“蚯蚓和螃蟹”作比喻,
突出了用心专一的重要性和用心浮躁的危害性。说明周全,无懈可击。这两个比喻,强调了学习必须坚持不懈,并照应了上文,至此,开篇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已得到了深入的阐发和充分的证明。
二、《劝学》在比喻中对比,文采斐然,说明有力。
《劝学》中的对比集中在第二段和第四段,将两种相对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第二段开头,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作者用了两组对比:“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跂而望矣”与“登高博见”。前者说整日苦思冥想(唯心主义的空想)尚且不如片刻所学的效果大;后句是说踮起脚跟远望还不如站在高处看到的宽广。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虑,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做法。他通过“终日思”与“须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说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
第四段,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比: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比,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最后,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比,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三组对比的结合使用,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具体明白。
《劝学》中除了突出运用比喻、对比手法外,博喻、排比、对偶、反复等手法的运用,为全文增添了文采,使全文呈现出一种修辞之美。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也可称之为最后的儒家大师,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劝学》气势雄浑,语言质朴,多作排比,又善于用喻,警句迭出,耐人寻味。这些都在《劝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读这样的美文,如踏雪寻梅,缕缕暗香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你的五脏六腑,使你神清气爽;又如看武学高手过招,招式千变万化,连绵不绝,使人目不暇接;又如看灵动的舞者在舞台上献艺,舞姿妙曼,层出不穷,另观者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