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理论概述
摘要:舆情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构成舆情主体的民众;构成舆情客体的执政者及其政治价值取向;作为中介性的社会事项。舆情在本质上始终贯穿了民众与国家管理者之间不断变动的相互利益关系,围绕着各种利益,在舆情的主客体之间不断进行着的社会政治态度的互动。本文中舆情的构成要素只论述舆情的主体、客体和中介性社会事项三个部分。
关键词:舆情 要素 中介性社会事项
一、舆情的三要素
(一)舆情的主体
民众,从其内涵上看,它是处于一个国家中被管理者地位上的人。是与国家管理者的地位相对应的,民众作为被管理者的地位是客观存在的和不能混淆的。第一,民众依赖国家管理者作为自己的利益代表;第二,民众是社会政治态度的持有者;第三,民众具有做出社会政治态度反应的相关素质;第四,民众的范围是不包括国家管理者在内的其他各种社会生活体。
民众作为舆情的主体,还意味着它所包含的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体都是舆情主体的具体构成部分,可以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部分。进一步说,舆情,既可以是一个民众主体的完整社会政治态度,也可以是它所包含的各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的社会政治态度。
(二)舆情的客体
客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舆情的主体是处于国家被管理地位的民众,那么舆情的客体是国家管理者。
1、国家管理者及其主要特征
从舆情角度说,国家管理者是对处于管理民众的管理者地位上的政党、政府、参政议政机构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中各类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人员总称。这个概念的界定相对于舆情的主体民众而言,与政治学中的概念有所区别。
国家管理者的基本内涵,从根本上说,就是民众对国家管理者是否履行其民众利益代表职责的态度。从舆情角度提出的国家管理者的构成,反映了实际生活中国家立法、行政、司法、
军队等国家权力系统的存在。民众通过他们所选出的人民代表,参政议政,设立和规定国家权力系统的工作使命并对其进行监督,保证各个国家权力系统或国家管理者代表和实现民众的利益。民众与国家管理者同时存在,社会分工不同。民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参政议政,选举、监督和约束国家管理者,促使国家管理者成为自己利益和主宰自己的代表,但是,与此同时民众也接受国家管理者的多方面社会管理。
2、国家管理者的组成
从舆情的角度看,要认识国家管理者的构成,除了认识他们所处的各种国家管理机构、部门和组织以及其中的工作位置外,还要认识国家管理者的各种“活生生”的人。既要弄清国家管理者在什么样的位置工作,也要明白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领袖。从舆情角度讲,领袖是指在执政党以及在政府管理部门身处领导位置的杰出人物。这些人员是国家管理者的领军人物和代表人物,具有相应的权力、权威,承担着相应的工作责任和义务。在舆情的主体和客体之间发生联系的时候,领袖人物往往会首当其冲,他们的思想、行为也会对舆情的主客体关系发生影响作用。领袖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领导集体。如,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四代领导人中形成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他们带领中国人
民致力于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和迈向现代化。
第二、精英。在对国家管理者人构成的研究中,提出精英的概念,是想说明在这个人中存在着一些地位和作用特殊的人,他们有思想、有作为,不仅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过程,在法制的框架内实施有关的管理事务,而且还常常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执政党和中央政府的各项决策等等。尽管他们不是领袖人物,但是,在整个国家管理者的人中,他们的作用很突出,往往对舆情发挥范围广泛和重要的影响作用,需要我们在舆情研究中加以充分重视。
第三、普通党政工作人员。他们在各类国家管理者工作载体中工作,是普通的工作人员,主要承担着贯彻、实施被称为舆情刺激物的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具体工作。这些人数量很大,行政级别相对较低,但常常与作为舆情主体的民众直接接触,直接打交道,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受到民众的直接关注,民众常常通过他们了解、发现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相关的中介性社会事项,并常常把这些人的个人形象看做整个国家管理者的形象标志。
第四、其他人员。还有一些在名义上不属于国家管理者工作载体中的人员,有的被称之为基
层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比如城镇中广泛而大量存在的居委会和其中的工作人员,他们往往承担着贯彻和落实与舆情有关的各种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工作,天天与普通居民打交道。对于这些人,可以从他们承担的具体工作的角度,客观和准确的认识他们在舆情中的实际作用。
(三)中介性社会事项
1、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构成
所谓“中介性社会事项”,在外延上包括国家管理者制定和实施的各类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工作措施,也包括影响民众利益及主客体利益关系变化的事件、人物,还包括工作成就和存在的各种主要的问题等。它是国家管理者权力运行的结果,处于国家管理者与民众之间,作为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刺激中介,直接导致民众社会政治态度的产生。
2、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主要特征
中介性社会事项作为国家管理者权力运行的结果和舆情的刺激物,具有显著的社会特征,表现在:
第一,与国家管理社会的行为具有强关联性。
第二,涉及内容广泛多样。
第三,对社会政治态度的影响具有复杂性。
第四,对社会生活具有深层影响。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M].第33卷,中文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选集[M].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3]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舆情管理张兆惠,郭子健.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
[7]王来华主编.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8] 何雪松著.社会问题导论:以转型为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 胡鞍钢主编.中国:挑战腐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10] 杨彧.社会转型期反腐败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