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当代思潮
引导与规制:突发重大
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的双重策略
刘春妮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摘 要: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突发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真假信息难辨等特点,无形中影响着公众的判断。因而,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好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项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该文主要研究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并提出了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与规制的双重策略。
关键词: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双重策略作者简介:刘春妮,汉族,甘肃静宁人,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与绩效管理,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征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网络舆情是两个关联性很强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两者的概念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定义,主要原因是因为网络舆情涉及的学科广而泛其复杂性程度强。因此对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可从两者基础的概念和理论入手。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称为突发事件,是指突然间发生的,导致或者有可能致使社会大众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体性未知诱因病症、相当程度的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大众健康的事件。而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是则指损害程度较大、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对人民众的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概念解析,不同研究者对此的表述有所不同。姜胜洪教授指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社会公众以网络为服务平台,利用网络交流会、网络社交、博客、微博客、维客、、网络新闻组等网络工具,围绕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刊发讯息,以及所揭示的社会政治态度。康伟教授指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通过新闻报导、网友互相讨论和交流等方式来呈现个体、体及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发表传递的基于突发事件的包含情感、立场、意向、观点或行为倾向的信息。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特征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是信息极其不充分,复杂的容易衍生次生舆情的事件。其表现出来的特
征也是多种多样的,张玉强认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除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危险性和可控性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发生概率高、发生周期短、影
(2)针对公办幼儿园的事业编制招聘,优化招聘考核内容。可用选择阶段解释为,考核应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并加入有关对各个单位的价值观认同的题目和岗位职责的题目,在员工入职之前就强化其对组织文化以及价值观的认同和匹配以提高其人岗匹配程度。而对于民办幼儿园的招聘,则鼓励校招,加大政府对民办幼儿园校招政策的扶持力度。
(3)改善员工与组织之间的相互认同,促进心理契约的建立。可用磨合阶段解释为,加大对幼儿园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避免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如曾有幼儿园的口号是让幼儿健康成长,而管理层的决策却过早的让学龄前儿童接触小学的课程,美其名曰不让儿童输在“起跑线”上,违背幼儿园和教师的文化价值观和教学理念。可以对幼儿园管理层人员实行每年一考的形式,强化其与组织和下属员工教师的价值观匹配的中介作用,实施压力管理,以加强幼儿教育教师的压力应对策略[10],
进而完成心理契约的建立。参考文献
[1]王彦峰,秦金亮.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里健康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5(2):56-63
[2]De Cooman R, Gieter S D, Pepermans R, et al. Person-organization fit: Testing socialization and attraction-selection-attrition hypotheses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9,74(1):102-107
[3]颜士梅.创业型并购不同阶段的知识员工整合风险及其成因—基于ASA模型的多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2(07):108-188
[4]詹小慧,杨东涛,栾贞增.个人与组织价值观匹配的形成机制-基于A.O.史密斯公司的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5(06):210-223
[5]Julia Weiherl and Jetta Frost. Profess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in University: from Judgmental to Development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J].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2016:173-192
[6]Pan S L, Tan B. Demystifying case research: A structured-pragmatic-situational(SPS) approach to conducting case studies[J]. Information and Organization,2011,21(3):161-176
[7] Yin R K.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M].3rd ed. Los Angele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2003
[8]宋淑青,秦金亮.幼儿教师组织承诺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59-61
[9]Dennis M. McInerney, Fraide A. Ganotice Jr. ,Ronnel B. King, Herbert W .Marsh, Alesandre J.S. Morin(2015). Exploring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s among teachers:What we can learn from Hong Kong teachers[J].Journal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52)11-23
[10]Chao-Chun Yang, Chin-Wen Fan, Kuan-Ming Chen, Shih-Chi Hsu, Chin-Lung Chien.  As a Happy Kindergarten Teacher: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Happiness Between Role Stress and Turnover Intention[J]. Asia-Pacific Edu Res (2018) 27(6):431–440
[11]饶军民.近五十年来国内教师离职研究的前沿演变和热点领域——基于1998-2013年CNKI收录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计
舆情管理量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07):79-85
当代思潮
响广泛、危害程度深和控制难度大等特点。徐晓日指出,网络舆情的来源具备普遍性和保密性;网络舆情一般偏向于揭露问题,并赞扬美好行为、抨击不道德行为;网络舆情具备突发性;网络舆情的传播容易导致体情绪极化;网络舆论能够产生极大的体压力。
在这里,通过总结学者们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突发性,传播速度快,在互联网大量普及的时代,新媒体成为人们快速获取舆情信息,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见解的阵地,无形中迅速的推动了网络舆情的演变和发展。(2)影响范围大,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今日头条、浏览器、快手和抖音等信息平台不间断推送相关信息,主流媒体、相关专家和人民大众纷纷在各信息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时间网络上对此信息铺天盖地传入每一位人民眼中,口中,导致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范围日益扩大。(3)真假信息难辨,各种信息平台上对于网络舆情的信息不断地蔓延,再叠加,在进行反复衍生。网络平台上呈现着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偏离实际情况的内容以及各种各样与事实不符、夸大的标题,导致人民众无法快速地分辨出真实信息,从而产生众多地负能量和消极情绪。(4)难以控制,网络舆情信息地真真假假和迅速传播过程中,会涌现出众多感人事迹和令人愤懑之事,这两种事件都极易打动人们地情欲变化[1]。一旦形成舆论,控制难度将极大增加,从而使政府地权威性受到极大挑战,更甚者会危及社会地稳定。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机制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潜藏期。在此阶段,网络舆情通常处于萌芽阶段,对于事故的原由、事故扩散度、事故责任负责人等往往都不明确,在多媒体平台上也是一些零散的报道和讨论,影响程度有限,舆情主体对此的关注度也不是很高。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爆发期。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种种问题开始被揭露和爆发,涉及和危及的众利益扩大,媒体和意见领袖宣传度扩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进入全面爆发期,新媒体开始密集的报道和转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进展状况,新闻频道也对事件展开经常性的报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和相关主体陆续进入人们的面前,网民纷纷开始对相关新闻进行评论转发,一时间引起了全国人民众的最大的关注和热议。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发展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期,有关事件的正面负面不断地被媒体和网民热议深究,事件基本得到控制。该阶段是四个阶段种持续时间最长地一个阶段,该阶段地负责人和相关主体往往会纠正其在危机爆发期给社会公众造成地损害。新媒体不断地对外发布国家监管机构对事件地最新调查结果和发展状态,意见领袖和网民根据官方调查地结果进行讨论和争论。整个公共舆情随着公共事件的演进而演变,政府、媒体根据公众的需求和反馈进一步对事件进行调查和澄清。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衰退期。伴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人和相关主体被处罚,事件源逐渐被控制和官方媒体对事件的明确回应和作为,相关信息在各方媒体和网络舆情中逐渐消失,偶尔出现部分话题。从人民大众的角度看,此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被克服。
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演变周期来看,事件的发展形态属于波浪式形态,波浪顶峰为事件网络舆情的顶点,下滑形态为事件舆情的发展和平稳期,波浪谷底则是事件舆情的衰退期,舆情波浪滚动式前进,最终趋于平缓。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的双重策略
政府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性策略
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处理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应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在事件发生之前和发展初期阶段,政府可从危机预警、建立健全政府与公众、网民的沟通机制和保障政府发布的信息在公众中的公信力等方面来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
积极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危机预警。对事件的主要负责人来说,常规性的危机预警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对常规性的警示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的安排;其二,对警示信息的行为
回应。对于常规性的警示信息的收集主要体现于政府工作人员对预警投入的安排和执行,而政府人员对警示信息的行为回应则主要表现为相关责任人在面对不完全的预警信息时的行为选择,特指政府官员在不充分时间条件下所做出的个人决策[2]。
对于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不完全预警信息时,政府官员一般会做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行为选择。政府官员消极对待事件的预警投入和预警信息,将导致舆情的潜藏期在新媒体等助燃器的引发下迅速进入舆情的爆发期。因而,面对事件的预警信息时,政府官员应当妥善的处理事件并积极回应事件的一系列预警信息,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对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有效管控。
建立健全政府与公众、网民的沟通机制。随着快手、抖音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和广泛使用,政府对新媒体的管控属于两难境地,过度管理,会使公众丧失言论自由;而过度放任则会带来舆论混乱瑶言丛生,给突发重大公共事件舆情引导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3]。事件由潜藏期演变为爆发期,很大程度就是因为新媒体上一些不切实际,过分夸大的内容所引起的,究其缘由是因为政府与公众、网民的不良沟通所导致的。因此应建立健全政府与公众、网民的沟通机制,使社会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相关舆情的实时更新信息和政府的应对措施,并且在政务微博等官方媒体渠道,
实时与公众
025
当代思潮
互动,解答众的各种迷惑和不解。
构建权威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制度。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政府的和公众利益的代言人,是政府形象的塑造者,并且肩负着引导突发重大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使命。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
府皆实施和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平台,并且颁布了相关的信息公开发表制度,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有媒体信息必须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依法、准确和全面的报道和发布,相关责任政府需要在获知突发事件信息后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发布简要信息并说明情况,随后发布政府掌握的信息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根据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不同演进期,政府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和程序应有所不同。在事件的潜藏期,政府应及时通过使用政务微博等向公众发布权威信息,如事件的缘由、发病率和政府的对应措施。在事件的爆发期,影响范围和人民的恐慌度已到达波浪顶峰,此时政府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各种力量进行参与和处理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中央机关作出一系列相关的指示、命令和决定,并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公开告知,在此期间,政府需要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的统一发布工作,关注国内外报道,及时消除媒体中不正确信息造成的影响。在事件的发展期和衰退期,网络舆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政府官方媒体应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实时更新,并坚决杜绝语焉不详、模凌两可的信息和媒体宣传,同时也要防止未经审核的信息外流,造成再度恐慌[4]。
政府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规制性策略
政府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规制主要是指政府设置或出台一系列规定对事件网络舆情进行限制。因而,本文主要从完善相应的网络舆情管理体系的规章制度进行论述,具体包括政府对网络舆情管理制度、网络舆情的危机预警制度和网络舆情的回应制度这三个方面。
政府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目前,我国己经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健全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管制。根据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以后,事件的处理和解决需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和协同应对。因而在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司其职,根据地域实际情况负责相关的应急管理工作。同时,成立专家组参与危机应急处理工作并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另外,加大对新媒体的管理力度,在网络舆情的爆发期,政府可限制和管理一些主流媒体的信息报道。
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制度。对于建立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网路舆情危机预警制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首先,加强对危机预警的事前和事中监督,改变看重结果轻视过程的危机事后惩处方法。对危机预警的事前和事中监督,有助于政府积极应对危机事件,及时准确的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态进而做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其次,建立跨职能的专门预警机构,由专家、政府等不同主体组成,根据舆情的不同演变阶段,做出预判和研究制定危机事件的对策[5];最后,加强政府相关官员的风险和危机认知意识,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认知意识不仅能够促进政府官员积极应对网络舆情,而且能够间接得完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规则。
完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回应的制度。为了更好的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责任政府和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舆情事件的回应制度和工作,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对网络舆情
工作地效率和效能[6]。第一,针对网络舆情,政府应尽可能地使用政府官方、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对舆情动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报道和回应;第二,充分借助专家和官方地权威,引导和规制众的讨论走向,及时的回应众不确定,容易造成恐慌的问题;第三,网络舆情不仅要回应的全面精确,更重要的在于网络舆情回应的时效性,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应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在最佳时间进行舆情信息报道,并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在网络舆情事件中,主要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主体应积极主动的发布舆情信息,从而引导和规制舆情。
引导与规制作为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政府应对的双重策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对于政府规制工作而言,引导是其的前提和铺垫工作,而对于政府引导而言,政府规制是最终的成果。引导更多的是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意识,思维层面的管控与应对,规制更多的是从法律、制度体系层面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参考文献
[1]杨玲玲.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舆情治理[J]新闻研究导刊,2020.
[2]龚会莲,胡胜强.公共危机预警策略的选择逻辑与比较分析[J]行政论坛,2019.
[3]刁玉峰. 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7.
[4]崔鹏,张巍,何毅,齐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及政府应对能力研究[J]现代情报,2018.
[5]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研究[D]武汉大学,2014.
[6]邢鹏飞,李鑫鑫.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情文本的质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0
注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N]中国政府网,2020.
[2]姜胜洪.微博时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2:47-51.
[3]康伟.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社会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一基于“11.16校车事故”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69-178.
[4]张玉强.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适度反应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31-50.
[5]徐晓日.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89-93.
[6]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S]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