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原文
湖边有一棵树,树上结满了木瓜。一个木瓜熟了,从树上掉进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的水花。
兔子听见吓坏了,拔腿就跑,边跑边叫:“快逃哇,咕咚来了!”猴子听见了,也跟着跑,边跑边叫:“大家快逃哇,咕咚来了!”这下子可热闹了。动物们全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喊:“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走来了,拦住了大伙儿:“咕咚在哪儿,你们看见了吗?”“没看见,是兔子说的!”大象追问兔子:“你看见咕咚了?”兔子摇摇头说:“没有,我是在湖边听见的。”
大家悄悄来到湖边,正巧一个木瓜又落到了湖里。咕咚一声,溅起了白的水花。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地笑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树上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兔子听风咕咚一声响,吓得边跑边叫,许多动物都跟着跑起来,多亏大象拦住了大伙,问明情况,于是,大家来到湖边,亲眼看到了原来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大家都笑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偏听偏信,要尊重、了解事实。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会读
指定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用“热闹”写一句话。背诵第4自然段。
3、情感目标: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三、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认读4个字。认识“四点底”。会读指定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在识字过程中,掌握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是字,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拼音:x、h、t、r、n、l、ai、ao、ang、an
2、旧字:下门市包
3、偏旁:
(二)识字
1、学生自己读文,出本文生字,教师半数。
2、自主学习。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说说记字方法。
(2)组词理解意思。
3、全班交流:
(1)识字方法:用熟字(偏旁)组合记生字。“闹、吓。”
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记生字。“吓、跟、跑、哈。”
用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记生字。“闹”
将熟字加、减或换一部分记生字。“哈、吓、闹、很――跟、抱――跑”
按结构记字。左右结构:吓、说、跑、跟、哈。
上下结构:热
半包围结构:逃、闹
(2)教师指导:新偏旁“灬”四点底。一带有“灬”的字。(热、黑)
“闹”先外后内。
(3)组词:
(4)理解词语意思:
木瓜:蔷薇科植物。
结满:
4、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指导汉字运笔、占格。
(2)学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红、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认读二类字
gudong五、作业:抄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能用“热闹”写一句话。背诵第4自然段。
2、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二、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并知道不能偏听偏信。
指导学生带读中感悟,训练学生听说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咕咚来了》这个故事吗?(指名学生说一说)(二)新授: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或:你喜欢谁?为什么?)
2、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1)学生回答问题。
(2)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兔子做得不对,没有看到咕咚是什么就盲目地跑;其他小动物也不对,一听别人喊“咕咚来了”就跟着跑。
大象做得对,不盲目的跟着大伙跑,弄明白真相。
3、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说一说
(2)展开想像:假如你就是来到湖边的某个动物。(每个学生扮演一个)亲眼看到了什么是咕咚后,哈哈地笑了,想想它为什么笑?可能会说些什么?
虽然大家都在笑,但不同的动物笑的原因不一样,要鼓励求异。
4、指导学生背诵第四自然段。
5、通过读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6、《咕咚来了》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你能够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1)学生自己准备,同桌互讲。
(2)指名当中讲故事,全班评议,教师指导。(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
(3)学生在此准备,同桌互讲。
(4)抽时间开展讲故事比赛。
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背诵课文。用“热闹”写一句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最初在选择课文的时候,实则也是纠结了一番,因为课文所剩无几,考虑到自己的驾驭能力,也是选了又选,最终选定这个故事性及趣味性比较强的《咕咚来了》。备课时,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觉得由板画入手,既新颖又代替了板书,故事情节一目了然,孩子们也很容易进入文本当中去。作为一堂低年级语文课,本课兼容识字、写字、课文分析、朗读、表演等多方面,仅仅40分钟面面俱到有点牵强,有很多值得回味、思考、改正的方面,还请各位老师指点一二。
一、识字与写字。
在进入课文之前以复习会认字导入,小老师领读。这里遗漏了拿生字可以说一个句子来回忆课文内容,应该具体复习到该字的音、形、意。比如说“着”、“看”可作为形近字出现,以组词区别;“喊叫”说个句子,其实都能达到最终目的。
写字方面记忆法、组词这方面考虑周全。但是该有的近反义词点的不够透,还有一个重要的耳*旁在指导时发生口误,都误以为了三笔,实则我是提的是两笔,写时不该顿笔,很遗憾,不过课后我又重新指导了一遍。
二、内容简析。
在图文对照方面做的很好,孩子们能够像看绘本一样深入理解文本及小兔子的表情、语气、语言乃至心理。因而孩子们可以一段一段的连贯的看图讲述下来,方便记忆课文细节部分。图文对照能够更直接的理解故事情节,就是在练习小兔、小猴、狐狸、老虎的语言时,学生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说出他们的话,说明孩子们对于图画的理解还很容易。
还有一点做的很不够,那就是评价语言的匮乏,这也是我一直在学习和研究的。在学生很积极的朗读、回答问题前就应该准备好一定的评价语。这一点说明的储备量远远不够。
在观察小动物们逃走时,用上了“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很实际,但是由于考虑时间只让一个孩子进行了汇报,很遗憾。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