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8
【摘要】⼆⼗世纪中国话剧由最初的“舶来品”⾛向繁荣,⽽到⼆⼗⼀世纪,与⼩说、诗歌、散⽂等⽂学样式相⽐,话剧的位置也⽇益的边缘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回望“曹禺时代”,曹禺的戏剧成功不仅得益于中国传统话剧的理解和爱好,同时西⽅的戏剧对曹禺的影响决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曹禺;早期话剧;西⽅戏剧
中图分类号:I207.3⽂献标识码:A⽂章编号:1006-0278(2012)02-149-01
我们认为,曹禺早期话剧表现的外来影响并⾮⼀⼀对应的关系,⽽是复杂的多多对应关系。
从结构上说,以《雷⾬》为例,可以说⾄少有两种结构影响着曹禺的创作:⼀是西⽅古典主义戏剧的“三⼀律”原则。所谓的“三⼀律”是指情节、时间、地点⼈物的⾼度统⼀。《雷⾬》的三⼗年的故事集中在⼀天表达出来,地点主要发⽣在周公馆,不可不谓集中;⼆是易⼘⽣“回溯式”的结构,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的发展。易⼘⽣的这种以“过去的戏剧”的秘密来推
动“现在的戏剧”的悲剧,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曹禺曾表⽰对“特别注意他(易⼘⽣)的结构、⼈物、性格
、⾼潮”。在《雷⾬》中,他的“特别注意”得到体现:“过去的戏剧”⼀是三⼗年前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是周萍引诱后母蘩漪,并在家中“闹⿁”,最终也是始乱终弃,正是这两次的始乱终弃的秘密推动了三⼗年后“现在的戏剧”的所有悲剧,从⽽将整个戏剧推向了⾼潮。
但是当曹禺写完《雷⾬》⼏年后,却“很讨厌它的结构”,“感觉太像戏了”,“过后每读⼀遍《雷⾬》便有点作呕的感觉。”不可否认,“三⼀律”和“回溯式”的结构的却让《雷⾬》“太像戏了”,曹禺对⾃⼰的批判是真诚的。在后来写作《⽇出》时,他试着去改变这种“太像戏”的结构,⼀⽅⾯采⽤“横断⾯的描写”,“⽤多少⼈⽣的零件来阐明⼀个观念。”以陈⽩露来引出⼀系列的世间百态的⼈物,命运完全的中⼼故事和中⼼⼈物,每个⼈物都是同等的重要。另⼀⽅⾯在第三幕中的北⽅妓院这⼀特殊的位置,使⽤“拉帐⼦”的⼿法,“把戏台隔为左右两个部分,在同⼀时间可以演出两场戏”,⽽“这⼀较为新颖的尝试”,他在“欧尼尔的戏(如Dynamo)⾥看到过,并知道是成功的”,正是借鉴了这中舞台技巧,使得⼈物的⼼理和“外⾯的渲染氛围的各种声响打成⼀⽚,衬出⼀种境界的奇异”。
曹禺坦⾔《原野》的结构艺术受过奥尼尔的影响,后来的批评家把曹禺和奥尼尔的剧作进⾏⽐较研究的有很多,如有影响的有《< 原野>是的模仿吗?》(陈晓丹,《中国⽂学研究》1999年第⼀期),《论曹禺剧作所受奥尼尔的影响》(刘珏《曹禺戏剧研究集刊》南开⼤学出版社 1987年版),特别是后⽂,探索了曹禺喜爱奥尼尔的原因,并阐述了曹禺怎样汲取奥尼尔的戏剧技巧,这是⽬前国内关于曹禺与奥尼尔的⽐较罪全⾯的论述。该⽂从结构技巧上说,曹禺借鉴了“奥尼尔戏剧的独⽩、幻觉等表现主义
技巧”,“象征⼿法与⼈物性格塑造相结合”,“把传统戏剧对⾼度戏剧性的追求同现代戏剧表现⼈物内⼼技巧结合”,但⼜指出曹禺所不同的是“把这种创作原则同民族⽣活结合起来,并与民族美学传统融合起来”,从⽽达到“民族化”。
《北京⼈》可以说是曹禺话剧创作的⼜⼀突破,实现了他“⾛向契科夫”的愿望。契科夫对曹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语⾔(对话)简洁”这两⽅⾯,但同时,曹禺⼜是有所突破的。⾸先,契科夫是现实主义戏剧作家的代表,这⼀点曹禺在《北京⼈》乃⾄以前的剧本都有所借鉴,但他⼜说“现实主义的东西不饿能那么现实”,因为“瑞贞觉悟了,愫⽅也觉醒了,我清醒的懂得他们逃到什么地⽅去了,那就是延安”,“这个戏的时代背景是抗战时期”,但曹禺并没有这样写这样写的
话剧日出话“戏就⾛了‘神’,古⽼的感觉没有了,也没有神韵了”,⽽曹禺追求的是⼀种“诗化现实主义(温儒敏评语)”,他把写戏当作写诗,追求的是诗⼀般的朦胧、韵味。在《北京⼈》中我们可以听见曾⽂清轻吟着《钗头凤》,以诉⼼中的悲凉和怨恨;在《家》中苏东坡的《⽔调歌头》也出现在觉慧和鸣凤之⼝。其次,曹禺说“契科夫很懂得描写那些只有⼀两句台词的⼈,他们出场和对话虽然少,但性格任然是鲜明的”,《北京⼈》中的⼩柱⼦、陈奶妈;《⽇出》中的⼩东西、⼩顺⼦、翠喜等等,这些⼈物曹禺只⽤了三⾔两语就使得他们的形象饱满⽽⽣动。但曹禺⼜不同于契科夫,同样是抒情,但曹禺的“剧作的诗意都是流动的、活泼的,更加接近戏剧美的诗的本⾊”。
曹禺早期话剧之所以获得成功,⼀⽅⾯离不开他对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情感,另⼀⽅⾯少不了西⽅戏剧外来因素的影响,他从两⽅⾯汲取营养,特别可贵的是在汲取西⽅戏剧营养时,他没有沉溺于基督教的“原罪”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是追求对现实⼈⽣的探索;他没有拘束于易⼘⽣“回溯式”的结构,⽽在《⽇出》中断然放弃这种结构,去尝试新的东西;他也没有束缚于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技巧,⽽是融⼊更多的民族美学;更没有约束于契科夫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追求诗⼀般的话剧。他的这些话剧美学原则在不断的突破、创新,让“主⼈家的⾦丝”“褪了⾊”,织成⾃⼰的⾐服,尽管“丑陋”,没有华丽的⾊彩,也没有浓厚的胭脂,但他⾃有他的清丽、⾃然,⽽显得别具⼀格。
参考⽂献:
[1]陈瘦⽵,沈蔚德.论《雷⾬》和《⽇出》的艺术结构[J].⽂学评论,1960(5) .
[2]赵浩⽣.从《雷⾬》谈到《王昭君》[J].七⼗年代,1979(2) .
[3]曹禺.⽇出·跋[M].⽂化⽣活出版社,1936:1.
[4]曹禺.⽇出·跋[M].⽂化⽣活出版社,1936:1.
[5]刘珏.论曹禺所受奥尼尔的影响[A].曹禺戏剧研究集刊[C].南开⼤学出版社,1987.24.
[6]颜振奋.曹禺创作⽣活⽚段[J].剧本,1957(7) .
[7]钱⾕融.曹禺戏剧语⾔艺术成就[J].科学社会战线,1979(2) .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
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
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论西⽅戏剧对曹禺早期话剧的影响
被举报⽂档地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