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6Vol.2 No.27〈产业论坛〉
宁夏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优化策略探究*
马依楠,王 琦
乡村风光(银川能源学院,宁夏 银川 750100)
摘要:文章以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与现状分析,总结梁堡村人居景观的现状特征,分析人居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适用于梁堡村的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优化策略。现状调研主要从梁堡村环境背景,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乡村建设现状等点切入,分析梁堡村人居环境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的优化策略,通过利用生态元素丰富自然景观、加强村庄景观优化,提升生活风貌、结合古堡文化价值,构建文化景观等方式优化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风貌。
关键词: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优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7-0006-02
1 宁夏梁堡村现状概况
梁堡村北连大洼梁,南接四洼梁,均属六盘山余脉。梁堡村依山而建,随地就势,高低错落,村落在柴家沟和范家峡两道沟壑中间凸起的山丘平台上,两道沟壑在村前汇合。村落有两条沟壑常年有水,是渭河的支流,沿河道现以改造为村级公路,向西直通甘肃庄浪,沿河道的支流,当地人称为庄浪河,是丝绸之路网状格局的通道走向之一。村内除行道树外,多为自然生长的植物,植物种类较为单调,行道树主要为松树和槐树,没有绿篱及彩叶植物搭配,彩单一,村北有一颗老槐树,枝叶繁茂,是村中纳凉的最佳场地。2 梁堡村景观组成要素
在对梁堡村环境基础调研,可以发现,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是由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建筑三类要素叠加融合而成,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空间格局。
2.1 自然生态景观要素
1)农田景观:梁堡村拥有耕地1.433 km2,水浇地0.387 km2。在聚落周边仍有许多耕地在正常耕种,作物多为当地适宜种植的小麦、玉米、土豆。由于梁堡村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农田的分布也跟随地形零散的碎片状分布,地形高陡处已进行退耕还林,种植了云杉、落叶松、槐树等。
2)林带、水系景观:梁堡村自然林带缺乏,多为后期人工林,多集中在聚落周边且树种类型单一,生
长时间较短未形成林带景观。梁堡村的水系匮乏,仅有一条河位于聚落最南端,河道位置下沉,低于206乡道平面,导致水系在梁堡村的人居景观利用中缺乏优势。
2.2 梁堡村生活场所建设要素
1)空间结构:梁堡村的村庄格局是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了目前的村庄结构。村庄建筑主要分布在206乡道两侧,山谷南侧是一片较平坦的耕作土地,村庄被乡道贯穿。村庄整体空间结构前期围绕梁堡村北部的古堡子逐渐扩大,后来沿206乡道沿路、沿河逐步延伸。
2)道路交通:梁堡村目前的道路结构相对独立,由于建设目的和建设时间均有不同,所以形成了不同形态和不同标准的乡村道路。古堡周边道路已存在上百年,基本未变动。围绕古堡路延伸出多条道路,形成古堡的路网系统。村庄南部山下的道路多为新农村建设时期修建,梁堡村的主干道为206乡道,为柏油马路。这是梁堡通往隆德县城和庄浪县的一条必经道路,也是联系村庄南北两端的重要通道和村庄核心道路。
3)院落形制:由于梁堡村地形和古堡子的影响,梁堡村民居主要集中在乡道北侧,村落整体风貌完整,居住形式以传统民居建筑三合院、四合院为主。传统民居外都修有旱厕、牛棚、猪圈等功能性建筑,具有多样社会生活的功能特征,同时也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2.3 梁堡村生产景观要素
梁堡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耕作生产场地,古堡周围民居的房前屋后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打谷场来进行碾场和晒谷等生产活动,平时用来堆放秸秆和麦草堆。在如今机械化生产的影响下,这些打谷场逐渐荒废。
3 宁夏梁堡村人居景观状况分析
3.1 生态景观缺乏整体保护与有效利用
梁堡村农田、林地分布较分散,没有大面积的连
产业科技创新 2020,2(27):6~7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基金项目:宁夏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马依楠(1989- ),女,回族,宁夏固原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聚落空间特方面研究。
7第2卷 第27期
片农田景观和植物景观。水系少且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与居民生活区相聚较远,故实用性不强。整体村落人居景观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与规划,村落景观景观杂乱无章。
3.2 公共景观缺乏且未与村落文化协调统一
聚落民居修建风格不一,比较零散且缺乏地域特,村落周边环境相对较好,但内部环境较差。建筑样式杂糅,没有统一的地域特建筑风格,整体来看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落景观。规划格局后沿乡道延伸,丧失原有依山傍水的空间肌理,居住环境虽有提升,但村庄的原始风貌正慢慢消失。村落道路硬化质量良好,但是乡道修建的时间不一,导致道路的样式和规格差异较大;路灯、路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设置完备,但缺乏地域特,影响乡村景观的形成。
3.3 村庄绿化和植株设计较少
村庄的绿化主要集中在村口、道路、庭院、和农田,缺少规划设计。树种类型单一,行道树只有松树和槐树两种树种,没有绿篱搭配和地被植物的承托,花灌木仅有水蜡,不能体现乡村田园风光和乡土风情特。村内大片林地只有榆树、槐树、柳树三种,只能观叶形成大片绿林带景观,缺乏彩美感。村内也缺少植物造景,植物种类单调。
3.4 古堡文化价值未充分发挥
如今古堡虽被加固,古堡内抬梁式木构造建筑世德堂也略做修缮,但它的建筑研究价值、建筑艺术价值没有发挥历史建筑在村庄景观改造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
4 梁堡村景观优化策略
4.1 利用生态元素丰富自然景观
1)合理配置农田、林带资源:对村庄周围现有的农田、林带、水系进行保护,同时加强生态基础建设。对仍在耕种的农田进行作物统一规划,一、三组的农田统一种植油菜、向日葵等成熟后为黄的油料作物;二组的农田统一种植小麦、土豆等成熟后为绿的作物,使其形成连片的农田景观。增加农田的利用率,提升村庄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将已退耕还林的耕地场地平整,坡度较大的地形进行阶梯状处理,林带内补栽死掉的云杉并按地形插空种植十二分支的绚丽海棠,组团种植山桃、红梅杏等,丰富林带景观。
2)加强农田、林带和聚落联系:因地制宜,在聚落与自然景观的衔接处做好衔接处理,设置菜地、果园进行过度。利用废弃的打谷场修建宅旁公共活动场地,通过不同植物的高度和彩以及公共活动设施的景观特征,与自然景观形成联系。
4.2 加强村庄景观优化,提升生活风貌
4.2.1 优化村庄内部景观
针对村庄内民居旁的废弃打谷场、牛棚、猪圈等对人居环境和人居景观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重新规划。
把牛棚、猪圈的外立面统一粉刷,并在墙体上绘制梁堡村的民间故事和弘扬正能量的标语,不仅美规,更加提升了文化内涵。对场地外部环境也进行处理,在其周围栽种柳树,槐树等乡土树种起到遮阴作用,在大乔木下栽种花灌木进行点缀,并且组团栽种紫丁香、海棠等,通过丁香花和海棠花的花香对这些场所的味道进行遮盖。
对原有的路网系统进行优化,将古堡的主干道重新铺装,增加其防滑功能,方便居民的出行,在206乡道和古堡的入口处设置入口广场,进行景观升级,也可起到宣传古堡的作用。针对梁堡村原有的居民活动广场的现状,首先对其进行道路硬化和广场铺装处理,并合理利用戏台的位置和景观作用,在广场内进行造景,增加廊架、置石等构筑物景观,构筑物和雕塑的造型结合古堡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场上放置健身器材,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居民的活动、娱乐方式,改善当前的活动场地和娱乐方式匮乏现状。
4.2.2 丰富村庄绿化和植株设计
针对梁堡村的现状,在原有云杉和槐树做行道树基础上增加紫叶李做行道树,下方栽植绿篱,选用带状栽植的金叶榆和高接紫叶李形高低搭配。在入口开阔处选取乡土树种小叶榆,利用其成活率高易修剪的特性进行造景,丰富了道路两侧及村庄入口的景观效果。
由于梁堡村地形北高南低,形成了许多坡地,在雨季容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可以对其进行护坡
处理。将坡地平整成阶梯状护坡,逐次栽植不同树种。在上方坡度较大的地方栽种紫穗槐,下方坡度较缓的坡地上大面积种植草坪,并用迎春花做造型处理增加美感。
4.3 结合古堡文化价值,构建文化景观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古堡子已经历了一次不够成功的村落改造,改造过程中人民忽视了古堡子的历史沿革、文化脉络、民风民俗等特有的地域特,导致古堡子传统聚落地域文化的逐步流失,但通过调研,古堡子传统文化与脉络任存留于村民心中,故对古堡子地域文化进行动态保护,增加人们日益弱化的“土地情结”、“历史文脉”与“乡村归属感”,通过在古堡内举办民俗文化宣讲、民俗文化展览等活动,增加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参考文献:
[1] 梁堡村志.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奠安乡梁堡村村志编纂
委员会[M]. 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
[2] 孙中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江西南丰傩舞民俗体育
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D]. 南昌:南昌大学,2019.
马依楠等:宁夏梁堡村乡村人居环境景观优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