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知识要点梳理
一、原始时代的歌谣
劳动人民创作,口头相传。如一些劳动号子,他们是依照劳动节奏的声音和语言的结合体。原始时代的诗歌和音乐、舞蹈有密切关系,“音”重于“义”。节奏短促鲜明,诗句短小。
二、四言诗(诗经体)
产生时间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代表作是《诗经》,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建安诗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可分为“风、雅、颂,表现手法可概括为“赋、比、兴”。《诗经》是诗歌的语言宝库,词汇丰富多彩,用词生动准确。《诗经》中还大量地运用了双声字、迭韵字和重迭字,这不但丰富了语汇,而且写景状物,拟形传声,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音韵美和反复咏叹的旋律美。
《诗经》反映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光辉起点。如《氓》《无衣》《静女》等等。
三、诗(楚辞体)
产生时间为战国时代,代表作是《楚辞》。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诗人,《楚辞》开创了诗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楚辞的语
四、乐府诗(杂言诗、五言诗)
时间为汉代,代表作品是《乐府诗集》。这些民歌闪耀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汉乐府诗: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从不同层面,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表达了人民众真挚朴素的思想情感。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反映婚姻爱情于家庭矛盾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以五言杂言为主,形式灵活多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文人五言诗
产生于东汉末年,代表作品是《古诗十九首》。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体的成熟,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优秀篇章:《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等
古诗十九首或写政治上的失意,或写就子、思妇、写夫妻间的离情
别绪。长于抒情,其抒情之方法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善于通过生活细节及主人公内心活动来表达感情,抒情中有叙事,叙事中有抒情;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却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意无穷;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耐人寻味。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擅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蕴籍深挚的情思。
六、建安诗歌
时间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也是第一次文人创作的高潮。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充实的内容,充沛的感情,明朗、刚健的艺术风格,风骨与藻饰恰当地结合,被后人尊为典范,对后世文学的发展起了有益的促进作用。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们,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他们诗的内容,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深入广泛的反映,产生了一些“诗史”式的作品,描写汉末战乱造成的社会大破坏、同情人民所受的深重灾难。在汉诗质实朴素的基础上加之以采润,形成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风貌,使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结合,形成了慷慨悲壮的时代风格。
建安风骨
三曹、七子、以及女诗人蔡琰的诗作,及时的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七、正始诗歌
时间是从三国魏从公元223年到264年这段时期。原是当时的玄学家王弼和何晏共同倡导玄学清淡风气世称“正始之音”。这一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书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唱出的是这一时代里“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的主旋律。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对黑暗现实都有所揭露,继承了建安诗歌重现实的传统。不过由于客观政治处境的限制,他们往往使用比较曲折的方式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尤其是阮籍。
八、两晋诗歌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以“三张”(张协、张载、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太康体”诗风。当时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抛弃了建安诗歌的慷慨悲凉与正始诗歌的深邃哲思,转而向绮靡的形式技巧方面发展。
特点:内容上,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艺术形式上,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开了中国
诗歌史上讲究形式美的风气;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在太康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是左思和张协。左思的诗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积极用世精神和功成不受爵的高贵品格;表现了对高门的否定,对权贵的蔑视,对丑恶现实的决裂态度。笔力雄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充满反抗精神,富有浪漫主义的特。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人古事寄托自己的怀抱,对堵塞贤路的干族门阀社会表示愤恨在当时诗坛上,表现了独具的风力。《杂诗》10首是张协的代表作,或富闺中怀人之情,或写远宦思乡之感,或伤怀才莫展,或叹世路多艰,或高歌固穷守志,或自励有时努力,内容相当广泛,情志高远,造语清新警拔。
这时期尤值称道的诗人是陶渊明,他既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又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的美感享受。他的诗自然真朴,言近意遥,平淡而有思致,冲淡隽永,如其心境,艺术风格恬淡自然、醇厚隽永,艺术境界高远拔
俗、天然浑成,语言天然本、精练传神,常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不作雕琢涂饰。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相近,咏史亦是咏怀,主要内容是抒发个人思想、情怀和志节。有的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有的忧患生命价值的实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有的反映了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坚守个人志节的高尚品格;也有的以“金刚怒目式”的方式抒发着激愤的情怀。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其优秀篇章如《归园田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