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眼中的世界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一、导入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
-----狄更斯《双城记》
大家能举出狄更斯的几部作品吗?
二、学习目标
1.紧扣“成长”这一线索,梳理小说情节。
2.学习从人物描写手法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叙事角度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情感。
接下来,检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初读课文:琐碎的事件,清晰的线索
故事梗概
小说就是讲故事,《大卫·科波菲尔》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小说讲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如何从社会的最底层,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通过自身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长为有成就的作家的故事。
这篇课文选自原著第十一章,那么前十章讲述了什么内容呢?读过作品的同学,想必非常清楚。没有读过的同学,可以通过课文注释①了解。
【学习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情节。
明确:
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开端(6-23段):“我”与房东米考伯一家初识。
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陷入困境。
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进入监狱。
结局(52-54段):米考伯先生渡过最危急的关头。
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米考伯先生渡过最危急的关头。
四、小组探究: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在大卫成长的路上遇到了哪些人呢?这些人对大卫有什么影响呢?
【学习任务二】小组交流:
米考伯先生和太太是一对很有意思的夫妻。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留给你最深的是哪一点?请动笔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尝试做批注。(可以多关注人物的外貌、习惯性语言和动作等)
前面左右8人一组,做完批注,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回答。先告诉在第几页第几段,再将到的句子有感情的读给大家,然后分析。
重点分析第8段、第6段、第16段、第21段、第24段、第32段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米考伯先生热情善良、乐观积极、和“我”亦父亦友,但同时又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不切实际、债多不愁、挥霍无度的滑稽形象。
米考伯太太
重点分析第26段、第28段、第32段
总结:作者通过对米考伯太太语言、外貌以及侧面的描写,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爱慕虚荣、不务实、不懂持家之道的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三】米考伯------世界文学的典型形象
我们今天还有米考伯式的人物吗?你都想到了谁?
怎样看待当代的米考伯们?
学生自由回答。
五、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
狄更斯在这部作品的序言中,说:在我所有的作品中,我最爱的是这一部。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
中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正如许多溺爱子女的父母一样,在我的内心最深处,我有一个最溺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为什么将《大卫·科波菲尔》视为“自己最溺爱的孩子”呢?
知人论世
狄更斯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处职员,嗜酒成性,挥霍无度,常常入不敷出。狄更斯从小就有杰出的表演才能,常被父亲带到酒店去表演节目。在狄更斯12岁那年,其父因负债被捕,关在马夏尔西债务人监狱。数周后全家也迁入其中。此前,狄更斯已在黑鞋油作坊当童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因此没有随家人住进监狱,独自在朋友家借宿。15岁以后,狄更斯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双城记》等著作,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在大卫身上是不是看到了作者的影子?这是一部融入了不少狄更斯本人生活经历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结合作者经历,在课文中勾画出相似的地方,完成表格。
本文选取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具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进行分析。
在课文开头,作者这样写道:“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这里出现了两个“我”,第二个“我”从修饰语“小小年纪”可以看出,是指童年时的大卫,这表明小说将以孩子的视角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可以称为主人公体验视角。第一个“我”,“如今”的“我”指成年后的大卫,不难看出,故事在成年大卫的回顾中展开叙述的,可以称为回顾性视角。我们体会下这两个视角,一个是成年大卫视角,一个是童年大卫视角,两个视角重叠起来叙述。这样有什么好处呢?使表达很丰富,很巧妙。既能倾听成年大卫成熟与智慧的声音,又能感知童年大卫的形象,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并在他的发展变化中看到他的“心灵成长”。
第3段大卫所干的活儿作比照,大卫当童工的经历,与作者本人早年的经历非常相似。米考伯夫妇的身上,也有着狄更斯父母的影子。作者并不拘泥于描摹现实中发生的事,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编进小说,并通过想象将经历绘成艺术,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去揣摩、想象, 现实与想象交织,丰富了小说情节。这才诞生了这个“最溺爱的孩子”,读起来真切感人。
写作背景:冷酷的社会
当时英国正处于工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狄更斯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了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和支持。
主题思想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教案本文节选部分描述了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始独立做工的现状,与米考伯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突出了大卫·科波菲尔的善良、诚挚以及米考伯夫妇爱慕虚荣、盲目乐观、喜好挥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但又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了金钱对于家庭、婚姻、社会的腐蚀作用,批判社会中人性的缺失以及道德的沦丧,表达了作者对患难与共、真诚与自强不息优良品质的肯定与赞扬,对造成主人公和米考伯夫妇苦难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批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