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以及语文实践水平。
二、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长征 七律
感受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朗读诗歌,渐入诗境
1、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胜利,坐在煤油灯下,回首走过的漫漫征途:腾越巍峨的山岭、渡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险象环生的草地,喜踏白雪皑皑的岷山……诗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地写道----(此时,老师在悲壮而又激荡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重走长征路(板书:追忆),感受诗人的复杂心情(板书:抒怀)。
(1)、自由读,读出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和感悟。
(2)、指名读。
教学意图:虽然在第一课时已经指导过朗读,但是,此时的音乐、背景、范读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长征时的种种画面,让他们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此时再让他们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感情体现在朗读中。)
(二)、再读诗歌,知晓“长征难”
1长征途中,红军翻过一座座的高山,又过一条条的大河,表示山水很多,作者用什么词?(万水千山
2、红军面对的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还有敌人的疯狂追击,每天天上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面对这样的恶境,作者个字概括(难)
3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用原诗回答:不怕
4诗中用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等闲)
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教学意图:要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就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从整体的情感上来把握本诗。)
(三)、精读诗歌,感悟“征难图”
1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诗人无法一一追忆,他选择了红军战士走过的一条岭、两座山、两条水作为重点,你们能到吗?(学生默读用横线画出,师在课件上标出它们的地理位置。)
2、《七律 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3、自由默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诗词中能够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能够在书上圈圈画画,把感受写在旁边。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五岭的逶迤——诗人一直追溯到长征开始,那逶迤的五岭仿佛又在眼前。你们看(课件示意图) 五岭是五个山岭的合称,它绵延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山势起伏、蜿蜒,长达数千里。在我们看来,五岭____________。(填入合适的形容词:绵延不
(2)、乌蒙的磅礴——红军大队人马翻过五岭又来到乌蒙山下,乌蒙山海拔二千三百多公尺,有我们700多层教学楼那么高。在我们看来,乌蒙___________。(填入合适的形容词:气势磅礴)
(3)、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4)、但是我们红军战士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能看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岭——细浪,乌蒙——泥丸。)
(5)、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读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教学意图:读诗歌不但要知会意思,更要悟出其中的神韵。学生通过学习,悟出这个切的困难在红军看来都很平常,知道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更形象地体现了红军的英勇大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教师讲故事:《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2)、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怎么样?这时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3)、学到这你们有没有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
云崖暖:心里暖
我们胜利了,学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我们没费一一弹就胜利了,学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我们面对凶狠的敌人和险要的金沙江,却没费一一弹就胜利了,学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4)、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的斗争有智取,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
(5)、铁索寒:心里寒。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谁能有条理地说说:(课件出示)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上_______桥下________桥头______红军______。
(6)、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铺就了胜利之桥,我们仿佛看见:
红军浴血前进!学生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在寒光闪闪的铁索中浴血前进!学生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在敌人的前后夹击中,攀着寒光闪闪的铁索浴血前进!学生读:“大渡桥横铁索寒”
(7)、指导读。
(8)、“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9)、这么艰难的困境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教学意图:紧扣重点词“暖”、“寒”,通过情境、体验等有效手段,尤其是通过对情境语言的层层推动,使学生朗读的感情愈加浓烈。)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2)、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3)、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生读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拓展延伸,深悟情感。
1、出示《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明确:这是在红军翻越了岷山之后,登上最后一座山,写的。大家试着读(这首诗在课本的练习六中也出现了,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阅读提示来把握本诗的情感)。
2、师对该诗做简要分析,学生感悟。
3仅仅五十六个字就写出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豪迈乐观的精神,这样的好诗,你们愿意记下来吗?
4七律诗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一般都能谱成曲,大家边听《长征》MTV。
5学完了,看完了,你最想对红军叔叔说些什么?(写成练笔)
6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永世流芳。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同学们: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师把的这句词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不惧挫折、勇往直前!
五、作业设计
1完成小练笔。
2 自学《清平乐·六盘山》。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追 忆                抒  怀
翻越五岭              不怕
疾跨乌蒙          只等闲
巧渡金沙江            暖
飞夺泸定桥        寒
喜踏岷山雪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