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央主力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突破四道封锁线,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整个行程历时1年,走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渡过24条河,行程共二万五千里。
3、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红军主要领导人回顾起这漫漫的二万五千里征程,他新潮滂湃,满怀豪情,用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4、题目中的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告诉我们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所谓的七言律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朗读的时候会有鲜明的韵律和节奏。而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也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
5、全诗总仅用了56个字,便将红军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展现的淋漓尽致,朗读
的时要注意语调的高低缓急,抑扬顿挫,掌握节奏的韵律,掌握诗歌的美,下面请听老师泛读。(出示音乐,泛读)诗中提到了五个地点,分别是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和岷山,它们所指的是长征途中经历的5次
6、最具代表性的艰难险阻,为我们呈现了幅征难图,长征途中的困难何止这些。
7、一个难字便概括了所有的困难,而这一切在红军眼里不过是一些平平常常得到小事,而这一切在红军眼里不过都是些平平常常的小事,万水千山是总领着全文,在本单元的语文元素中正好起到总的作用,那么红军到底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让我们先到五岭去看看。
8、五岭是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五座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区交界处。整个山脉如右图所示绵延上千里,诗句中逶迤的意思就是指山脉连绵不断。长征 七律
9、接下来我们到乌蒙去看看,乌蒙山是云贵高原上的主要山脉之一,看到这样的乌蒙山,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老师同学们来说一说,是啊,险峻、雄伟、高大,磅礴就是这个意思,穿梭在这样的大山上稍不留神脚下一滑,就有可能摔下山崖,粉身碎骨。
10、在这两句诗中,诗人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方法,把巍峨的五岭看作是腾起微波细浪,把磅礴的乌蒙看做是脚底细小的泥丸,这样两项对比就写出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指名学生回答,是啊,藐视困难、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人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又是怎样描写金沙江和大渡河的呢?
11、那么我们一起来看颈联,首先关注诗中的一组反义词暖和寒,为什么要用暖字呢?我们先来读一读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这么轻松的就渡过了金沙江,战士们心里能不高兴吗?原来诗人用暖字是想表达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那寒字又从何而来呢?
12、我们一起去看看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这只有13根铁链的泸定桥,这样的桥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13、但22名勇士攀着铁链,背着木板,冒着敌人的林弹雨爬上了敌人这样的铁索桥,他们会怎样做呢?指名学生回答,坚持前进,20、40、60米冒着敌人的攻击不断的前进,毫不退缩,全然不顾,
14、透过这个寒字让我们再一次的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15、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岷山看看,岷山的平均海拔二千五百多里,主峰的海拔达五千多里,千年积雪连一只鸟都飞不过来过雪山时不少红军战士就长眠在这里,可是诗句中的喜从何而来,这是因为翻过岷山就离陕北不远了,喜字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暗示了红二军和红四军也会取得胜利的必胜信心。
16、此时的我们也和诗人一样心潮澎湃,让我们把满腔热血化作朗读吧,老师带领读。
17、红军战士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就是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就是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伴随我们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一座一座高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