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南京高三语文三模作文文题详解及范文精点细评:好大一棵树2021南京三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的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联想: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历经风雨百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某校校刊开展“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试题解析
材料分两层。前半引用歌词,传达大树的形象特点;后半引导联想,以树喻人及团体。如果作文仅把握“大”这一关联点,满足于列举一些伟大的人或事,则难以展开说理。我们必须梳理歌词的比喻逻辑,再关联到某种具体的促成“伟大”的人格或精神去写。
歌词列举了大树的诸多特征,其与“大”这一核心特征的逻辑联系主要有两类:一类可概括为“树能如此,故可称为大”,如“为人类造福”;另一类可概括为“树能如此,故可成其大”,“如深情藏沃土”。也有一些特征兼及两者,如“冰雪压不服”。将这两种逻辑类比人事,就是说具有某种精神才能称为伟大,才能做大
做强,或者能建立大功业,造福大众。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一特征,也可以作多角度解读。比如“深情藏沃土”,既可以理解为樊锦诗那样的扎根敦煌,埋头学术;也可以理解为五四精神的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更可以理解为中国共产党的心系众,根在基层……
材料的比喻系统呈现多点发散的态势,我们作文构思时当有取舍,确定文章的焦点。可以选择大树的某一形象特点类比某种精神,通过广泛举例而成文。比如胸怀蓝天即志向远大,扎根大地即立足基层,扛住风雨即傲对逆境,撒下绿荫即服务大众。
或者选一个一个人或团体为核心,借大树的几个特征去阐述其伟大的原因。材料后半就给出了人、精神和政党三个比喻角度。比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等等,都可以视为“好大一棵树”。
所附优作中的《添一峰青,护万亩荫》和《扎根泥土的力量》就是采取前一种写法,分别立足“为人类造福”和“深情藏沃土”。后一篇《众土不成山,独木可成林》则以树喻党,涉及材料中的扎根、荫庇、沐雨、坚韧等特征,更自主添加聚土一项作为立意核心,使文章内容全面且有重点。神鸟凤凰图
本题的任务情境是写校刊征文,材料中又说到“礼赞”,所以作文要紧扣“好大”的赞美情感,高奏主旋律,
表现有志青年的理想和精神。但赞美伟大精神之余,还可以写如何继承和弘扬,也可以批评与之背离的错误行为。
优秀范文点评
扎根泥土的力量
当敦煌文化的流行走红了沉默千年的古老遗迹时,我看见的,是那个树一样坚定扎根于敦煌的“敦煌守护人”樊锦诗。【由材料引入,先落实树与人的比喻关系。】
自北大毕业便深情扎根于敦煌文化的保护与研究,辛劳创业数十载,可以说,敦煌文化的研究和弘扬,离不开樊锦诗的努力。她多么像一棵树,用自己郁郁葱葱的枝叶,护住一片阴凉,成就一方繁荣。
然而,当人们尽情赞美大树的枝叶如何伟大时,却少有人注意到,土地下深埋的,是几倍于土上部分的发达根系。【转而聚焦到扎根的意义。】而恰恰是这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扎根付出与默默积累,蕴藏着无比巨大的力量。
发达的根系使大树得以屹立不倒,不畏风吹雨打。【把扎根的意义具体化。】更为重要的是,大树的根系能源源不断地从土壤里汲取营养和水源,正是有了这样平常而不可或缺的基本养料,大树才能发
写春节的日记
挥自己的光合能力,不断创造出新的果实。
树犹如此,人又何尝不是?【由树及人。】扎根于土壤,就是扎根于日常,扎根于生活的每一点滴奋斗。更为可贵的,是扎根于我们所拥有的宝贵家园。
《马兰花开》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最打动我:“扎根苍茫大地,深爱泥土家园”。这部讴歌邓稼先事迹的歌剧最引人落泪处,莫过于邓老日复一日、不顾个人安危,用着老旧计算工具一点点地计算核试验数据。像树一样,也许我们并不能选择自己扎根的地方是否土壤肥沃,但却从不挑剔,抵住钻开坚硬土层的压力,带着突破石块的血泪,邓老像树一枯咬牙扎根,
用算盘当计算机,一点又一点坚持向下钻,终于钻出了核试验的通路,那样宝贵的“扎根”出来的数据,为核试验的“硕果”奠定了基础。【叙述事例时,不忘嵌入与树相关的比喻。】反观当下,我们最易陷入的误区便是过分关注于结果,期待硕果累累,却不辛勤付出,默默奋斗,“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最终只能结出干瘪的空想之果。【转入对现实的批评。】在这个过分强调结果、急功近利的时代,少有人如秦玥飞一样将希望扎根于乡村建设的田野,“大学生村官”也终于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少有人如陈创天苦心艰研KBBF晶体研发几十载,终于开世界光导晶体先河;少有人如钟扬放弃高官,扎根西藏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终于守住了稀有的植物基因……【批评中带出正面事例,弘扬主旋律。】可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扎根,默默积累,默默生长,才激发了生命的壮大与收获。我们感恩那一树荫凉,我们感恩那一树硕果,可我们更应感恩的,是那一树扎根泥土的力量。
添一峰青,护万亩荫
李白《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有言,“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而当我们回首中国筚路蓝缕的百年风雨,也曾似这般感慨,有无数挺拔、坚韧如树一般的生命屹立。【由古诗营造回望历史的氛围,并引出树的比喻。】鱼 我所欲也
今天的我们是被庇护在树荫下的人。【聚焦大树荫庇众人的特性。】
狂龙一声笑曾经,那些被镌刻在历史道路上的姓名,恽代英、王尔琢、瞿秋白……活生生的生命踩在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一棵棵树。
杨存中他们有树的恋家,树的韧劲。他们把根系深深地向下扎,面向泥土,面向心中所爱的国土。他们排除万难寻水源,存活自己也滋养一方生灵。
后来他们成了树阴,铺平了国家发展、繁荣的道路,构筑了我们眼前的和平安宁富裕样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难以想象,这些踏实质朴沉稳的树,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又怎样把伤痕累累在风吹日晒中抹去。【人物的生命历程阐释了树的扎根、坚韧等特性与荫庇的逻辑关系。】
我们享着树荫,但我们也终将成为提供庇护的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国家未来的脊梁,虽然早已无需面对战火和硝烟,但这个国家更光明的前景、更繁荣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上的。【由对先辈的赞颂转入对自我的激励。】赫尔岑曾说,一个国家的年轻一代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这正是在说,青年人要带着毅力和冲劲,朝气和志气,担起国家建设的重担。
那些先烈们的精神,早已化为土地中的营养,供我们汲取。他们的树荫,也成了我们前进时最厚重的底气和动力。【论说中反复扣住树的比喻。】
纵然我们不会人人都成为那株最枝繁叶茂的树,但我们仍要学那份树的韧劲。只有一片小小的绿荫又何妨?国家发展转轮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和设计、推动转轮的人,一样都是历史中的树。
傅山《青羊庵》中有言,“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那份敢于献身、自信满怀的壮志,不正是当今的我们需要的吗?这“一峰青”中暗含的,不正是屹立的树、屹立的生命吗?【用古诗表达个人志愿,并呼应树的比喻。】
当几十年后再回首时,若是我们也能实现“添尔一峰青”的理想,若是我们也能成为“苍苍横翠微”中的一棵树,若是后人也能在我们的树荫下得到庇护,那么也算是为历史前进的车轮添了润滑油,人生的价值才终将得到实现。【重提前面引用的古诗,归并小荫与大树两重境界,总结全文。】
众土不成山,独木可成林
岭南,山川纵横,云雾缭浇,在翠绿的山坡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种神奇的树种。远看千树掩映,绿荫环绕,近看却万木为一,独木成林。榕树,一树之躯,却以坚韧之本造出大片阴凉。【由具体树种引出“独木荫众”的特征。】我有时会想,今天中国的万千百姓,安居乐业,不都生活在一棵大树的遮蔽之下吗?
1848年,共产党宣言在欧洲发表,马克思为后世的无产者们留下粒粒种子。不仅如此,他还留下种植的方法,以“工人”为土壤,“革命家”为水,让共产主义生根发芽。【用种子生根发芽比喻党的成长,更以土壤的不同,比喻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特。】几十年后,当亚洲的一个农业国家来到欧洲取种子时,他发现,种子是充足的,却没有合适的养育之道。按马克思的指导思想,没有足够的工人何来充足的土壤?人们深思,疑惑。,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农民给出了答案,“农民”不也是土壤么?
中国有那么多农民,那么多土壤,为什么依然没有兴旺发展?当时,人们在问自己。站在今天的我,也许可以充当一回马后炮,一粒土,许多粒土,当他它们散落在四面八方,没有外力,就不可能汇聚成山,也就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力量。而当一颗种子深埋入泥土,当它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它可以让众土汇聚,合力向前。【补充出材料没有涉及的树根聚土的特性,比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就是那棵覆盖八方,造福四野的榕树。历史的原野是孤寂的,没有依靠,只有大洋上吹来的狂风与暴雨,那么便独木成林,众沙成塔。【对历史环境的介绍也采用比喻的方式。】以一己之力,阻四方之祸,以一木之本,聚举国之力。
当我们站在榕树下,抚摸着它历经沧桑的树干,享受着长久的和风与荫庇,谁又能看到,树干树枝之上,曾经是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古往今来,多少帝国更替。罗马人认为自己站在世界的尽头,背后的一切尽是帝国,却只看到叶的繁茂,不知根的浅显,最终轰然倒在蛮族的狂风中。英国人枝开四方,花团锦簇,日不落的光辉使鲜花盛开,却不知殖民地早已离它而去,它最终难逃腐烂凋零。【用其他大国的兴衰更替反衬中国的恒久强盛。】马克思留下的种子所植成的大树也一棵棵倒下,只有东方的这片国土上,依旧绿野。【用共产主义在其他国家的衰落反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业绩。】
我们都是大地上的一粒土,平凡却心存感激,仰望着坚强的树枝。我们会跟随那棵树,或许成为树的一部分。众土聚而成山,独木立而成林。【借土与树的比喻表达个人志愿。】
有关爱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