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1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作文评分细则与优秀范文一.【作文题目】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首歌唱得好:“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这首歌表达了对大树礼赞,也能触发我们更多的联想:樊锦诗北大毕业后,扎根敦煌数十载,为敦煌艺术赢得世界声誉;五四精神传承百年,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某校校刊开展“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请写一篇文章,向校刊投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解读】
本次作文题仍然是背景材料+核心话题+情境任务的“三结合”模式。
先说作文材料。材料分成三层:
第一层是歌词。这部分通过生动描写传达“好大一棵树”的特点:1.顶天立地,傲对逆境;2.夙夜在公,造福万民;3.既拥有梦想,又脚踏实地。
第二层是引导语。关键词是“礼赞”和“联想”。“礼赞”表明对“好大一棵树”应当采取的情感态度,“联想”引导考生由“好大一棵树”这一喻体展开想象和联想,联想本体。淫的成语
第三层是为帮助考生打开思路而举的三个例子。第一个以树喻人,樊锦诗长年扎根贫瘠的土壤,坚持不懈地追求理想,终成道德高标、行业楷模;第二个例子以树喻精神,五四运动中凝聚的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忧国忧民、振兴中华的五四精神,历经百年,传承不息,终成为广大青年的共识和指引;第三个例子以树喻政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丰功伟绩。三个例子都具有“好大一棵树”的特点,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再说情境任务及要求。
1.情境任务:
向某校校刊开展的“好大一棵树”主题征文活动投稿。
2.核心词:
三好一满意颓的意思核心词是“好大一棵树”。但是“好大一棵树”只是一个喻体(或者说象征物),考生应该展开想象和联想,由“树”及人、事、物等。此其一。其二,不管学生选择怎样的写作对象,它一定要有“好大一棵树”
的上述特点。
3、写作要求
本次的写作任务是写“主题征文”。主题征文首要的是做到切合主题突出主题,行文要紧扣主题,高奏主旋律,传达高雅审美情趣,表现有志青年理想和精神。
三.【立意分析】
与前几次模考以当下新闻热点为素材不同,本次作文以流行歌曲的歌词引发考生联想与思考,启发考生致敬大师、缅怀传统、感恩他人……
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人、精神和政党三个角度,它们能触发考生展开更广阔的联想,比如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艺术成就、道德观念、价值判断、民族精神等等,都可以视为“好大一棵树”。
对于“好大一棵树”这个形象及其内涵,前文分析了它三个方面的内涵。考生立意时不必面面俱到。为便于把握,在此总结提炼如下:“大树”,就其生长特点来说,扎根大地、顶天立地,经历风雨,傲然不倒;就其对于人类功用来说,荫蔽后人,造福一方;另外能称其为“大树”,应该还具有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等特点。考生应抓住以上喻体特征来引发联想,立意行文。
材料中说到“礼赞”,这只是说这支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文可不拘泥于这一点,仅停留在赞美的层面上,完全可以更进一步,比如讨论今天的小树苗来日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比如考生写到文化传统这棵大树,除了礼赞完全可以写继承和弘扬的情怀,等等。
四.【评分说明】
(一)作文判分整体要求
管理文件1、评价标准
学生对老师说的话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如何搭配围巾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评判原则
要求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既要看审题立意,也要从选材、结构、文体要求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判分。
敢于打高分,不打保险分,篇篇得其宜,赋分正合适。
(二)评分等级
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 48~60, 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 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 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
五.【优秀范文】
扎根泥土的力量
当敦煌文化的流行走红了沉默千年的古老遗迹时,我看见的,是那个树一样坚定扎根于敦煌的“敦煌守护人”樊锦诗。
自北大毕业便深情扎根于敦煌文化的保护与研究,辛劳创业数十载,可以说,敦煌文化的繁茂发展,离不开樊锦诗的努力。她多么像一棵树,用自己郁郁葱葱的枝叶,护住一方荫凉,成熟一树繁茂。
然而,当人们尽情赞美大树的枝叶如何伟大时,却少有人注意到,土地下扎根的,是远大于土上部分几倍体系的发达根系。
而恰恰是这被大多数人忽略的扎根付出与默默积累,蕴藏着无比巨大的力量。
不妨以大树作比,发达的根系使得大树得以屹立不倒,不畏风吹雨打不动摇,更为重要的,是大树的根系使得它能源源不断地从土壤里汲取营养和水源,正是有了这样平常而不可或缺基本养料,大树才能发挥自己光合能力。不断创造出新的果实。
树犹如此,人又何尝不是?扎根于土壤,就是扎根于日常,扎根于生活的每
一点滴奋斗。更为可贵的,是扎根于我们所拥有的宝贵家园。
《马兰花开》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最打动我:“扎根苍茫大地,深爱泥土家国”。这部讴歌邓稼先事迹的歌剧最引人落泪的,莫过于邓老日复一日,不顾个人安危地用着老旧算力工具一点点地计算核试验数据。像树一样,也许我们并不能选择自己扎根的地方是否土壤肥沃,但却从不挑剔。抵住钻开坚硬土层的压力和突破石块的血泪,邓老像树一枯咬牙扎根,用算盘当计算机,一点又一点坚硬地向下钻,终于钻出了核试验的通路,那样宝贵的“扎根”出来的数据,为核试验的“硕果”奠定了基础。
反观当下,我们最易陷入的误区便是过分关注于结果,期待硕果累累,却不辛勤付出,默默奋斗,“根不固而求木之长”,最终只能结出干瘪的急功近利式的空想之果。
在这个过分强调结果,追求名利的时代,少有人如秦玥飞一样将希望扎根于乡村建设的田野,“大学生村官”也终于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少有人如陈创天苦心艰研KBBF晶体研发几十载,终于开世
界光导晶体先河;少有人如钟扬放弃高官,扎根西藏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工作,终于守住了稀有的植物基因……可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扎根,默默生长,终于才能激发生命的壮大与收获,我们感恩那一树荫凉,我们感恩那一树硕果,可我们更应感恩的,是那一树扎根泥土的力量。
添一峰青,护万亩荫
李白《过斛斯山人置酒》有言,“却顾所来经,苍苍横翠微”。而当我们回首中国筚路蓝缕的百年风雨,也曾似这般感慨,有无数挺拔的、坚韧的树一般的生命屹立。
今天我们是被庇护在树荫下的人。
曾经,那些被镌刻在历史道路上的姓名,恽代英、王尔琢、瞿秋白……活生生的生命踩在这片他们所热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一棵棵树。
他们有树的恋家,树的韧劲。他们把根系深深地向下扎,面向泥土,面向心中所爱的国土。他们排除万难寻水源,存活自己也滋养一方万千生灵。
后来他们成了树荫,铺平了国家发展,繁荣的道路,构筑了我们眼前看到的和平安宁富裕样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难以想象,这些踏实质朴沉稳的树,经历了怎样的伤痛,又怎样把伤痕累累在风吹日晒中抹去。
我们享着树荫,但我们也终将成为提供庇护的人。
作为新时代青年,国家未来的脊梁,虽然早已无需面对战火和硝烟,但这个国家更光明的前景、更繁荣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上的。
那些先烈们的精神,早已化为土地中的营养,供我们汲取。他们的树荫,成成了我们前进的最厚重的底气和动力。
纵然我们不会人人都成为那株最大最枝繁叶茂的树,但我们仍要学那份树的韧劲,一片小小的绿荫又何妨?做国家发展的转轮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和做设计转轮的人,一样都是历史中的大树。
时代的不确定性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挑战,我们所能做的,惟有像树那样,扎根泥土脚踏实地地成长。
傅山《青羊庵》中有言,“既是为山平不得,我来添尔一峰青。”那份敢于献身、自信满怀的壮志,不正是当今的我们需要的吗?这“一峰青”中暗含的,不正是屹立的树、屹立的生命吗?
赫尔岑曾说,一个国家的年轻一代人要是没有青春,那就是这个民族的大不幸。也正是在说,青年人要带着毅力和冲劲,朝气和志气,担起国家建设的重担。
当几十年后再回首时,若是我们也能实现“添尔一峰青”的理想,若是我们也能成为“苍苍横翠微”中的一
棵树,若是后人也能在我们的树荫下得到庇护,那么也算是为历史前进的车轮添了润滑油,人生的价值才终将得到实现。
百年风雨,一树人生
教学楼常撰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金属光泽熠熠育人心;林山竹海天然氧吧里游人如织,抚平一颗不安急躁的郁郁心;雪松、香樟成了女孩们最迷恋的香调,于指间发尾荡出馨馨美自天然的从容……
相比于动物图腾,树木对人的影响更静谧温和,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人更依赖笃信的“神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