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课题
希望小学课题组
2009年3月
一、课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使之凸现为普遍关注和探究的热点。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
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宁波市作为我国较为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在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中也走在了前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努力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围绕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和经验。但是,总体而言,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在理性把握和实践操作上依然存在着种种误区,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层次、普及程度、研究深度和实施水平等都亟待有效提高,而深入开展专题性和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是关键之策。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受到了各级教科研机构的重视,当前也有不少的相关课题,如江苏省教育科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但这些课题也都
是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也是广大基层教师关注的问题,许多教师也在实践、探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互联网可以搜索到的相关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数以百计。但这些研究成果普遍比较单薄,既缺乏扎实的理论依据,又没有充分的实践材料支撑,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就我们所理解的来看,信息技术所包含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包括一切可能利用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手段、方式方法等。因为信息的来源是多样的,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来说,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书本知识、图书馆、教师的讲授、社会环境、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包括现在的校园网络、国际互联网等。而现在通常所理解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计算机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因此,本课题中的信息技术也仅界定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课程: 在本课题研究中,指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整合: 通常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有机融合,使系统发挥最佳效益的过程。在本课题研究中,指基于课程与教学的系统观和规律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潜在优势,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于、服务于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将涉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学习,但不会融合信息技术课程;将依托信息技术开发整合课程资源,但不会涉及对现有教材的改编。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思路、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专题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试图获得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资源平台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理论研究成果配套的系列化优秀“整合”课例;创建优化的共享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资源平台,为推进全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实践指南和资源支持。
通过本课题专题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试图促进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整合”的认识有所深化,意识有所强化,能力有所增强,信息素养有所提高,有效提升我区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整体实施水平,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过程为主线,以发挥信息技术潜在优势为重点,以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资源建设为同步;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策略,围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资源平台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专题性和系统性、深层次和规律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限于
1.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的研究;
(1)适度运用原则
计算机不仅具有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而且还可以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图象等多种媒体有机地集成一体,建立在多媒体技术上的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本质的改变。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论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出现了课件满堂演示,出现了新的形式的满堂灌。学生仍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主动性被抑制。课后,回忆教学内容,除了多彩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外,实质性的课程内容所剩无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李克东教授尖锐地批评之为“口灌”加“电灌”。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以优化教学过程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教学设计,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没有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思考,让他们理解,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质疑,那么多媒体课件(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学科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将打大折扣。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的优势是明显的,但不能滥用,否则,多
媒体课件便有花拳秀腿之嫌。演示型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应适度运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理解、思考、合作交流、激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