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昼夜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能归纳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科学探究
1.能从昼夜交替现象与太阳东升西落的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对地球的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作出假设。
3.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有关地球运动和昼夜交替成因的信息。
4.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5.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6.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天体的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出现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大胆质疑,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关于形成“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可能性。
3.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大家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能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们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出示同一地点白天与黑夜的图片)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呢?(交替、循环)
2.提问: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和天体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发现,形成知识
1.探究地球的运动。
(1)作出假设。
①谈话:我们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成因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个学术讨论会,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概。比一比,谁的理由更充分,谁的解释更清楚。
②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由。
③假设:大阳的东升西落可能是由于地球绕有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2)实验观察。
出示实验方法:
A、一名学生举着太阳模型,另一名学生坐在转椅上,面向太阳模型。
B.坐在转椅上的学生假定自己是地球,规定自己的左边是东,右边是西。然后分别缓慢地进行顺时针(自东向西)和逆时针(自西向
东)旋转,观察“太阳”在视野中的运动情况。
②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3)得出结论。
①讨论:我们怎样转动时,才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②小结:地球像陀螺一样不停地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2.模拟昼夜的形成。
(1)提出问题。
引导:我们每天都要经历自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你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吗?
(2)作出假设。
假设:昼夜交替现象可能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统地轴自转形成的。
(3)实验观察。
①讲述实验方法:
A.在地球仪上确定一点,粘上橡皮泥做的小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地球仪,使地球仪被照亮一半,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区域。
B.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缓慢转动,观察橡皮泥小人所在位置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②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中。
(4)得出结论。
①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推想自然界中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②小结: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对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引导: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判断在同一天中,上海和乌鲁木齐哪个城市先被太阳照到。
2.提示: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两个城市的东西位置来思考。
3.判断:学生进行判断。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
第2课  地球、月球和太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描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
2.能描述地球的公转和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3.能说出什么是地球引力。
科学探究
1.能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联系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观察、制作、实验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3.能用科学的语言、记录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
4.能运用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5.能对探究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