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第六节《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案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6课。本课将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观察生物化石,认识古代生物,了解古代生物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异同,建立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联系,进一步理解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遗传变异现象。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化石以及化石对研究古代生物的作用,揭示本课研究话题。第二部分——探索,选择恐龙和猛犸象两种古代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比较与现存生物的异同。第三部分——研讨,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完善认识。第四部分——拓展,制作生物化石模型。
学生分析:
通过对植物、动物、人的研究,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中的作用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对生物的多样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课的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进行探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课前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化石认识古生物,了解其与现存生物的关联,开展这些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扶,在课前完成大量准备工作,包括提供一些设备和模型。
二、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远古时期地球上存在着不同的生物。
2.有些古代生物已经不复存在,一些现存生物与古代生物相似。
3.化石保留了古代生物的相关信息。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2.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探究古代生物的兴趣。
2.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对古代生物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生物及其地球环境的发展变化,体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三、学习重点:
能够通过观察化石推测古代生物的特征,认识古代生物。
四、学习难点: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证据,推测一些古代生物与现存生物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
六、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聚焦 | 1.出示1999年我国云南发现的昆明鱼化石的资料和图片。 2.出示博物馆陈列的古生物化石图片,介绍化石及其作用。 3.提问学生知道哪些古代生物?是怎样知道的? | 学生观察化石图片,交流自己知道的古代生物,了解化石及其作用。 |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古代生物,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通过观察化石图片,激发学生对化石的研究兴趣。 |
探索 | (一)研究恐龙化石和猛犸象化石。 1.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恐龙和猛犸象资料,先小组交流研究,再进行全班交流。 2.教师出示恐龙化石的图片和资料,组织交流研讨。温馨提示:①关注到恐龙的多种多样②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恐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③从多个角度推测恐龙与现存生物的相似之处。 3.教师出示猛犸象的骨骼化石图片,组织交流研讨。温馨提示:①比较猛犸象与大象的相同与不同。②推测猛犸象生活的环境特点。 4.总结:科学家通过将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与观察到的现在生物特征进行比较,可以推测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二)观察更多的古代生物化石。 1.出示真实的化石给学生观察。 2.出示生物化石的图片,学生分组观察化石图片,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 3.全班交流,认识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 学生交流研究收集到的恐龙和猛犸象的资料,观察更多的古代生物化石,认识更多的古代生物。 | 通过观察化石图片和分析资料,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化石的认识,完善学生对古代生物的认识。 |
研讨 | 1.我们认识了哪些古生物? 2.研究古生物化石有什么意义? | 小组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 引导学生感悟古代生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构建起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
拓展 | 制作一个生物化石模型。 步骤: 1.将橡皮泥压平。 2.把植物叶、鱼骨或者贝壳等放在橡皮泥上,将其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3.把留有印迹的橡皮泥模型晾干。 | 学生根据教科书中提供的方法进行制作。 |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不同生物的化石模型。 |
七、板书设计
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化石
古生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