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
          微小世界
  授课时数
    10课时
单元
教材
分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到放大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单元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显微镜是由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组合而成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象的功能。
2.知道计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简易方法以及放大倍数跟镜面凸度的关系。
3.了解有关昆虫、晶体的知识。
4.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活动和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物体。
2.能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放大镜和显微镜。
3.能用图的形式记录记录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图象。
4.培养独立探究微小世界的能力(探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交流)和整理、归类相关主题资料的能力。
5.能做酵母发面的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昆虫、晶体等身边物质的兴趣,激发他们了解微小世界的热情。
2.激发学生对科学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热情。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在用观察工具观察、欣赏周围物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2.体会到技术的发展给学习研究带来的便利、对科学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
重点
1.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究和发现的能力。
2.领悟使用观察工具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的发现。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
1.放大镜
授课时数
1课时
主备人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科学探究目标: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科学态度目标: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布置的任务。2.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学情
分析
教学
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过程中发现放大镜的作用及特点。
教学
难点
  探究放大镜的特点,知道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
教具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引入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眼睛最高视力能看清多少毫米的微小物体吗?(0.2mm)这节课我们要用它——(师出示放大镜)(板书课题:放大镜)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
1.从构造、作用、用途来介绍放大镜。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教材中第2页的网状图,再集体交流,教师可做适当补充,学生再次完善。
(二)、探究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除了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还能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介绍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一。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教师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让学生选择一张报纸的一小部分进行观察比较。
4.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放大镜的有关知识吗?来,我考考你们。
一、填空题
1.放大镜也叫         。镜片中间   ,边缘    
2.人类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       可以放大物体的图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     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3.放大镜具有     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      。
4.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看是由        组成。
二、选择题
1.放大镜是用来(    )的工具。
  A观察        B照明      C计量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        B折射      C不变
3.根据下列放大镜的图形描绘情况,放大倍数最大的一个是(    )。
    A.          B.            C.
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5.下面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作业
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1.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1.放大物体的图像      2.观察到更多细节。
特点:1.凸:中间厚,边缘薄  2.透:透明,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