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能量的转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能量的转换》是《科学》六年级下册“能量及其转换”单元中的第二课。
本课用小魔术来引入。魔术同时具有疑惑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展开关于能量的探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1“神奇的扭扭蛇”通过探索扭扭蛇扭动的原因,解开魔术中留下的疑惑。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能量可以转换活动2“能量的相互转换”,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能量转换现象,二是引导学生去注意生活中能量的转换现象。实践“钻木取火”引导学生通过钻木取火的实践活动体验能量转换的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2.能量的特点是以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另一和形式的能量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扭扭蛇实验了解能量转换过程
2.通过列举生活现象,了解能量转换的普遍应用。
3.通过钻木取火实践操作,亲自体验能量间的转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交流,并学会在交流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能量转化和我们生活中之间的紧密关系,乐于用所学知识来改善生活,能用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认识到扭扭蛇在转动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声能转换而来的。
教学难点:
知道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举出能量转化的例子。
课前准备:
PPT课件、剪刀、植被、扭扭棒、能量转换的资料、《科学活动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情境:波波和彬彬在学校科技节上看到一个小魔术——扭扭蛇随着音乐转动起来。任务:重演一次小魔术,让扭扭蛇转动起来,并分析扭扭蛇的转动与什么有关?
二、活动1:神奇的扭扭蛇
让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探究扭扭蛇动起来的原因吧。
实验工具:剪刀、纸杯、扭扭棒。
实验过程:
1.用剪刀在纸杯上剪个小口;
2.纸杯倒扣在平滑的桌面上;
3.扭扭蛇放到杯子底上;
4.对着纸杯剪口处连续大喊。
注意事项: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桌面要平整;
2.纸杯口语桌面接触严密;
3.讲究发音卫生,不要喊破嗓子;
4.鼓励合作完成,也可独立完成。
思考问题:
1.从能量的角度思考一下,扭扭蛇为什么会动起来呢?
2.扭扭蛇能转动,它转动时多具有的机械能是由什么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的?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小结: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声能。能量可以互相转换,扭扭蛇能动起来是因为声音的声能转化成了扭扭蛇的机械能。
三、活动2:能量的互相转换
PPT播放视频:能量的相互转换。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了一些物体把能量转换的方式。
例如:电视机可以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和声能,熨斗可以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把光能转换成热能,发声烧水壶可以把热能转换成声能。
小组交流:你能到生活中能量转换的例子吗?
学生分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预设:
电灯——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
摩擦生热——动能转化成热能
电钻工作时的火花——动能转化成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电风扇——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发电机——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电饭锅——电能转化成热能
人的运动——糖原氧化的化学能转化为人运动的机械能和热能
汽车——汽油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广播喇叭——电能转化为喇叭震动的机械能。
出示《科学活动册》中的图片,分析图中由太阳能转换成声能的过程,并把发现记录在《科学活动册》中。
小结:能量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失,能量转换是指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四、实践:钻木取火
大家都知道打火机、煤气灶等取火设备都是近代以来出现的,那么你们知道古人怎样取火吗?
大约6000多年以前,娃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又长又尖的嘴,在树木身上的小窟窿里虫子吃。由于虫子钻的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坚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就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的钻,并钻出火星来。为此,人类就掌握了一种取火的方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