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四课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化学的本质: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白醋和小苏打时,他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如看到冒气泡、听到嗤嗤的响声。这一化学反应的发生是因为小苏打包含有碳酸氢根,当醋酸与小苏打反应时,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产生了。
本节课内容是要让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然后寻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学生对醋的认识多一点,对小苏打的认识可能不多,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而本课让学生观察到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在本课中,当学生混合醋和小苏打时,它们将会看到明显的化学反应现象,例如看到气泡的产生和听到嘶嘶声。对这一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二氧化碳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确定产生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经经过实验验证。
【设计思路】
1、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答案,获得知识。
2、设计理念:
整个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科学的兴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难点: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各小组准备,小苏打40克、白醋100克、玻璃杯2个、长柄匙1把、玻璃片1片、蜡烛1支、火柴1盒、可燃烧的细木条1根、实验报告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和同学们来做一个叫猜一猜游戏。老师的手中有两杯液体,一杯是白开水,另一杯是白醋,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呢?
生:看、闻、摸、尝 ……
2、师:在不知道这种液体是什么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尝、摸吗?
生:可以!
生:不行,万一它有毒就糟了。
3、师:对!在不知道这种材料是否安全的情况下,我们绝不能轻易尝、摸、闻,只能隔着瓶子感觉,这样用手帮忙闻它的气味,坚决不能尝,明白了吗?
4、师:今天要学习的跟刚才大家所猜的白醋有关。
二.学习探究
活动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5、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都是安全的。这里还有一包白的粉末,袋上有名称,叫小苏打它。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两种材料,请同学们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进行观察,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提出观察要求:
观察要求:细心观察,与小组同学交流,小组长作好记录。
出示下发记录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小苏打的特点 | 白醋的特点 |
6、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7 、师小结,生汇报观察结果,师相机 (课件出示)归纳
小苏打的特点 | 白醋的特点 |
白,粉末状晶体,无味 | 无,透明液体,有酸味 |
8、师: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就这两种物质你们还想了解到什么?
9、生大胆质疑。(预设:小苏打有什么作用?白醋有什么作用?将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什么变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