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月光下洱海边的美丽景象。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3.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无限的快乐。
4.仿写第6自然段,初步学习作者从视觉等不同层面描写所见所想,将某个情景写具体。
教学重点: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鸟鸣涧》,全班齐读,想象古诗描写的月夜画面。
2.出示课件“洱海月夜图",请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走月亮》。
4.介绍走月亮的习俗,课文中写的谁?怎么走月亮的呢?
二、检查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2.抽生朗读。
3.重点指导。
读音:鹅卵石、泼剌、田埂、闪闪烁烁、稻穗。
书写:葡萄、卵
4.学生练写。
三、整体感知,梳理课文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走月亮”是什么意思?谁走月亮?在哪里走月亮?
2.交流、老师点拨、引导结合关键句、关键词简练回答,如: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阿妈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散步。
3.学生默读课文,出在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4.指名学生回答。
5.文章通过“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将这些内容串起来。思考:“我”和阿妈在哪些地方走月亮?
梳理:(第1--3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村庄的小路上走月亮。
(第4--5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溪边走月亮。
(第6--7自然段):写“我”和阿妈在田埂上走月亮。
四、再读课文,梳理所见画面。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第1--2自然段。
预设学生回答:“我”和走月亮时看见了月亮从洱海边缓慢升起,照亮了点苍山、村头、大青树。
点拨:这是月亮升起时的画面。
3.引导:请学生根据第一幅画面的概括方法,先到“我”和阿妈看到了什么,再想想这些景物出现在哪个地点,最后试着用四个字概括看到的画面。
第4自然段:月下溪岸
第6自然段:月下田野
第8自然段:月亮牵星
4.默读课文,勾画出自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再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同桌互相听写指定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和阿妈走月亮”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看看作者在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体现“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的。
二、精读感悟,想象画面。
(一)品析:走过村庄。
1.提问:第1--3自然段写“我”和阿妈走月亮,走到村庄。“我和阿妈”在走月亮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自然段,出与景物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
3.课文中写的月光下的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静谧,宁静,美丽,令人向往
4.作者在写这些景物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讨论,教师适当点拨。
5.教师总结:这段文字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这句话”这句话,从远到近,描写了月光下的山、树、路,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二)品析:走过溪边
1.提问:“走过溪边”的时候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
(1)走过溪边,“我”看到了哪些景物?
(2)这一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想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用圆圈把景物圈出来,用波浪线把用修辞法的句子画出来,并注明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发言。
4.教师总结:在溪水边,“我们”闻到了香味,看到了白的鹅卵石,看到了小水塘,看到了小水塘里面的月亮。我们来看这句话(课件出示: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
抱着一个月亮!),这是一个拟人句,“抱”字既写出了小水塘中月亮的状态,又充满了感情,因而非常生动。除了现实描写,作者还进行了回忆。这里的每个景物都隐藏着阿妈辛勤劳作的身影。通过景物描写和回忆,体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我”对阿妈深深的爱。
(三)品析:走过田埂。
1.朗读第6自然段,画出“我”看、听、闻、想到了什么,并由此想象画面。
2.学生自己勾画的句子。
预设1:我勾画的是“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这是“我”听到、看到的。
点拨:该句应读出自由、奔放的感情。
预设2:我勾画的是“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这是“我”闻到的。
点拨:该句应读出收获的愉悦。
走月亮教案预设3:我勾画的是“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这是“我”看到、想到的画面。
3.提问:在写走过田埂的内容时,为什么先介绍修路?这部分描写了什么内容?从作者的回忆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感情?
4.学生发言
5.总结:先介绍修路,体现民风的淳朴。这段文字先写了秋虫、夜鸟、鱼儿,接着描写了果园里硕果累累的景象,然后详细描写了稻田,回忆了过去在稻田里的有趣活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风景、生活的热爱。一句“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更是体现了作者对家人深深的爱。
三、品味人物情感
1.细细的溪水、可爱的小水塘为什么让“我”觉得如此美好?不仅是因为景美,更因为他们承载着“我”的经历,承载着“我”和阿妈的幸福欢乐。阅读课文,寻“我”和阿妈幸福生活的踪迹,和同学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课件出示: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
(2)是什么让“我”回想起并回味着白天幸福的经历?引导体会:流着月光的溪水、布满河床的鹅卵石、抱着月亮的小水塘,使“我”回想起了白天和阿妈溪边度过的美好时光。
(3)联系生活,结合上下文想象:果园、菜地、稻田还可能有着“我”哪些美好的回忆?
哦,阿妈,白天你在果园_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___。
哦,阿妈,白天你在菜地_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___。
哦,阿妈,白天你在稻田____________,而我,______________。
(4)小结:正是因为月下的溪水、果园、菜地稻田承载着“我”白天的经历,给过“我”快乐和幸福,所以此时此刻,这一切在“我”眼里、心里便显得更加美好了。
3.提问:“我”和阿妈不止一次走月亮,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那么,走月亮的过程中,“我”有怎样的感受呢?请阅读第8--9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4.学生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并交流感受。
5.教师总结:此处写阿妈讲故事、静静地走,虽然平静,但是却充满了温馨和爱。作者更是通过“月亮牵着小星星”来比喻阿妈和自己此时的情景,表现出自己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四个“走过……”的连用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句详细描写了“我”和阿妈走月亮走过的地方,体现出村庄夜晚景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喜爱。
四、写法品析
1.回顾交流:我们学习了《走月亮》,月下的苍山洱海非常美。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优美生动?
2.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同学之间交流。
3.小结:要写出景之美,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还可以调动各种感官,不只是眼睛看,还可以是耳朵听,还能鼻子去闻,除了写自己所见,还可以写自己所感。
4.你们在什么时候,在哪些地方见过月亮?和谁在一起了?又做过什么呢?
5.小练笔。
五、知识延伸
1.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月亮的文字,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名学生说说月亮的美称,教师相机拓展。
3.引导学生说说有关月亮的诗句,教师补充,引导学生背诵并积累。
六、布置作业
1.从文中出优美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月亮升起  明亮柔和 照亮万物 
        走在溪边  溪水流香 水塘抱月  家乡月夜美如画
走月亮 走在田埂  果香四溢 丰收在望   浓浓亲情记心田
        走着走着  秋夜美丽 幸福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