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花之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重点)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题之歌                                                    总序第4个教案
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       日  执行时间:     日  执教: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诗创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名师课堂,我是小凡老师。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总是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它们的曼妙身姿也经常出现在诗人的笔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关于花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图片和诗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花之歌》,去感受花的美好和灵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了解文体,感受特点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散文诗这种文章体裁。(出示课件)
散文诗:兼有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篇幅短小,不押韵,写法同散文一样,但注重语言的节奏,内容富于诗意。
3.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师: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完成了作者纪伯伦的资料搜集任务,哪位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资料呢?
生1:我查阅到以下资料: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小说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
生2:我了解到纪伯伦的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师:大家搜集的资料真丰富!
板块二 初读课文,感受音韵美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聆听课文录音,注意听清课文中的难字读音。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自读课文)
2.读懂词语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本课的词语吧!(多种形式读词语)
苍穹  绿茵  孕育  ɡuān miǎn  赠予  祭献
摇曳    郁  凝视  酿成  qiónɡ浆  mínɡ zhuàn
suō起舞  硕大无朋  心驰神往  顾影自怜  孤芳自赏
师:听说有些同学在预习时已经掌握了部分词语的意思,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生1:我在预习的时候,通过联系上下文知道了“苍穹”是指天空;采用近义词的方法知道了“摇曳”是摇荡的意思。
生2:我在预习的时候,通过查词典的方法,知道“旖旎”是指柔和美好,“馥郁”是形容香气浓厚。
师:同学们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真棒!请大家继续运用这些方法,将以下词语与它相应的意思连一连吧!(指名汇报)
硕大无朋         指姿态优美地跳舞。
婆娑起舞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
顾影自怜        自命清高,自我欣赏。
心驰神往        形容无比的大。
孤芳自赏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板块三 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师:读准了生字的字音,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1: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 1~4 自然段,写了“我” 是什么。第二部分是第 5~7 自然段,写了“我” 每天都在做什么。
师:课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我”每天都在做什么呢?
生2:课文中的“我”是花,“我”每天都在大自然中乐观生活。
板块四 自主学习,感受花之形
1.默读课文,认真思考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并在书上作上简单的批注。(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2.学生分享,品析语言
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从第1自然段中发现“我”是花。“大自然说出来”指的是花的开放,“收回去”指的是花的凋谢,“又说一遍”指的是来年花再次开放。
师:你真会发现!看,花就是这样在大自然中扮演着属于它的角,完成属于它的使命,循环往复。
生2:我从第3自然段中看出“我”是花。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
师:你回答得真好!大家结合这句话想一想:“诸元素”指的是什么呢?
生3:我结合下文知道了“诸元素”指的是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花一年四季的变化。
师:说得很棒!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我”是花呢?
生4:我从第2自然段中看出“我”是花。我是从“绿茵”一词知道的,因为花大部分都是开放在绿草地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朵比喻成星星,花朵的开放就像数不尽的星星从天空坠落。
师:是的,把花朵比喻成星星,更加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
生5:我从第4自然段中看出“我”是花。生活中,我们常常赠送花束,表示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婚礼时,我们常常用鲜花装点场地。清明节时,我们还会带着花束去祭拜先人。
师:是呀!花的功能真不少呢!作者用一个排比句写出了花在生活中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生6:我是从第5、6、7自然段看出“我”是花的。这三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告诉我们花朵与晨风、鸟相伴,在原野上绽放美丽,还让清风传递着它的花香,它还沐浴着阳光雨露成长。
师:你真了不起!我们再一起来读读全文,感受花作为大自然的宠儿,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吧!(生自由读课文)
师:这篇课文,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带来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花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和谐,想象力奇特。
3.品读句子,感悟哲理
师:作者不仅展示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还书写了自己的思考。请你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人们要像花儿那样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对光明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期待。
师:你说得真好。(板书:积极乐观 追求光明)
4.补充背景,感悟写法
师:本文题目是“花之歌”,全文却未见一个“花”字,将文中的“我”改为“花”,行不行?
生:不行!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行文,更吸引人,代入感更强,让人感受到想象的奇特。
师:老师跟你们的想法一样呢,当然不行,原因得从这首散文诗的创作背景说起。
这首诗选自纪伯伦的作品《组歌》。纪伯伦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到美国,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进入首都贝鲁特的希克玛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1908年,他因发表态度激进的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而遭到驱逐。与故土的被迫别离,生活的穷困潦倒,并没有冷却他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淡化他对理想的追求。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切的依恋之情。《组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师:作者以花自喻,看似写花的美好与乐观,其实是在借花的形象表达自己积极乐观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能使文章显得含蓄而有趣。而这种写作方法也是散文诗的特点之一。
板块五 类文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
1.类文阅读,感受语言
师:我们再来欣赏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出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作者想象的奇特之处。
生1:我觉得“太阳起来了,你睡醒了吗?你花苞似的眼里为什么含了清泪?”这一句想象很奇特。这句话把水莲花苞里的露水比作清泪,生动形象。
生2:我觉得“夜的幕上有繁星织就了的花园,园中有月神在徘徊着,有牛童……来到碧夜的幕中!”这一句话想象很奇特。作者将神话故事融合到语句里,让夜晚多了几分神秘,也增添了夜的美感和趣味
2.感悟哲理
师:作者宗白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逝去的夜的不同的感受。面对同样的夜,杨柳和水莲看的角度不同,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呢?
生: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师:同学们真是会阅读的孩子!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花之歌》和《杨柳与水莲》在写作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想象奇特,都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富含哲理。
师:你归纳得很好,这也正是散文诗的特点之一。(板书:想象奇特 富含哲理)
板块六 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师:最后,让我们来做一个课堂练习。(指名回答)
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说出来”是指__花的开放__,“收回去”是指__花的凋谢__。这句话是说____是大自然季节更迭的代言人,“又说一遍”是指__来年花又开__。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们下节课再见!
1.完成《同步习题》P7的习题。
2.美文荐读:课后读读纪伯伦的《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感受诗人的写作风格及情感。
成功之处:
1.以读为主。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这篇文章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不因为课程而赶任务,读得不好,随时停下来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体会到了诗中语言的优美,在读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
2.深入地挖掘了文本主题。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主题,出示作者纪伯伦的简介,简述作者的身世和经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注入的感情。
不足之处:
我在问题设计上,语言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课堂的把控不够到位,文章的拓展上衔接不够,时间仓促,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
教学建议:
本文是略读课文,教学时应以学生围绕学习提示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以由课题是“花之歌”,而全文却没有一个“花”字的发现导入,让学生带着“从哪里可以看出‘我’是花”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并作简单的批注。同时注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描绘的花的各种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
用赏花的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为学生理解文本作了铺垫。
浪之歌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及有条理地梳理文章内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