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宁波通讯·上半月》2022年第08期
书院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提升城市内涵、发展社会文化、促进教育进步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宁波在书院的复兴和发展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也存在一些不足。立足宁波实际,遵循相关原则和思路,宁波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宣传;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举办国民教育学校;建设社会公共文化空间。每条路径各有其适用情形、参与主体和对应举措。
宁波书院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
宁波书院自古兴盛,自宋至清代,宁波书院数总计97所,各朝代的书院数量始终在浙江名列前茅。当前,宁波的书院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书院遗址,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庄(甬上证人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天阁(王阳明讲学处),县区级文保单位金山书院、育英书院、灵山书院、球山书院碑记石刻、蛟川书院牌坊。二是书院文献,有
志书《姚江书院志略》《贸阝山书院志》,课艺录《月湖书院课艺》《辨志文会课艺初集》等,另有大量的书院史料散存在方志和文集中。三是由古代书院转型而成的现代学校,如贸阝山书院改为鄞县县立高等学堂(今镇明中心小学),慈湖书院改为慈湖中学堂(今慈湖中学)等。除此三类,还有书院名、书院精神、书院制度等精神文化遗产,蕴藏在上述遗址、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遗产中。
就内在价值而言,书院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自宋至清代,宁波先后产生一些影响重大的学派,书院是诸学派形成、发展、传播的重要载体。近代建立的西式书院、新式书院,对传播现代科学知识、培育现代人才起到重要作用。总之,书院促进了宁波社会文化的发展,见证了浙东思想、学术、教育的变迁,对现代人认识历史、传承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就外在作用而言,书院文化遗产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首先,宁波以“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为城市形象,其中,“书”的内涵,不应仅指藏书文化,亦应包括书院文化。保护和利用书院文化遗产,有利于丰富“书香宁波”的城市内涵。其次,通过对书院文化遗产进行文旅融合式的开发、公共空间式的改建重建,有助于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
足人民文化需求。再次,传承书院教育精神和教育制度,将为教育界提升人文教育水平、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提供丰富的启示;壮大书院学校体,提高书院办学质量,将为宁波教育增加一张独特名片。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好宁波书院文化遗产,这对宁波社会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慈湖中学
宁波保护利用书院文化遗产的成就与不足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宁波保护利用书院文化遗产取得了五方面成绩。一是书院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虽然宁波遗存下来的书院文物相对较少,但前述7处书院文物维修和保护情况都较好。二是重建了一批书院。比如城南书院、桃源书院、姚江书院等,既继承了传统,又可服务社会。三是教育领域的传承利用已成规模、颇具特。宁波以书院命名的国民教育学校有15所,中小学书院体已初具规模,成为宁波教育的一大特。四是发展文旅产业和开展文化传播。白云庄、中天阁在展示、传播浙东史学文化、阳明文化以及地方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阵地作用;余姚市政府建设的姚江书院、阳明纪念馆和书院酒店,成为国内利用书院文化遗产发展文旅产业的重要标杆项目。五是开展文化培训和交流。经民政部门登记的开展文化培训和交流的书院有13家,业务涵盖国学、书画、摄影、茶艺等。总体
而言,宁波在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发展方面,全面开花,成绩显著,形成了书院复兴的局面。
当然,宁波书院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对消失的书院研究不够,复建利用少。二是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集中在市区,乡村书院复兴力量单薄,成果较少。三是与国内大学发展书院教育相比,宁波的大学书院文化传承和利用很少。四是书院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景点配套设施建设不够,文化产业和文创产品开发滞后。如果能补齐这些短板,宁波书院文化的传承发展将更加强劲有力,书院文化遗产也将更好地服务于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
宁波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路径选择
保护宁波书院文化遗产,应当基于宁波书院文化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确立总体原则,厘清工作思路,合理选择发展路径,制定对应举措。其中,总体原则是:以国家文化政策为指导,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当代先进文化为目的;坚持政府统筹规划,将保护利用宁波书院文化遗产纳入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规划中,提供配套政策和财政支持;发挥社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书院文化的保护、研究
工作中;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领域促进书院文化的多元发展、融合发展。
工作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摸清宁波书院文化遗产资源,充分挖掘其价值。二是为宁波各主要书院遗产和新型书院定位,选择匹配的发展路径。三是宁波各区(县、市)根据自身书院文化资源禀赋,构建合适的发展模式组合。四是结合实际情况,为各类发展模式制定发展措施。
基于上述原则和思路,宁波书院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主要有以下四条路径。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宣传。适用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书院遗产。参与主体主要有政府文旅主管部门、书院遗产文保单位和文化界。一是整理宁波书院文献,加强书院历史文化研究。整理宁波书院志、课艺录,辑录方志、文集中的书院文献;结合市内外研究力量,撰写宁波书院通史、个体书院史、书院文化等研究著作。将以上两类著作以“宁波书院文化丛书”之名出版发行。二是切实做好书院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发挥白云庄、中天阁等文保单位的文化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宣传宁波书院文化和书院所传承的阳明文化、浙东学术文化。三是积极协调“中国儒学书院”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016年,韩国以“韩国儒学书院”申遗,被评委以“未能显示出与中国书院的显著
不同”等理由駁回,后来于2019年以“韩国新儒学书院”之名申遗成功。从这一过程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显然为中国儒学书院的申遗留出空间。宁波文化部门应联络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鹭洲书院、五峰书院、东林书院、莲池书院等所在城市政府,组成申遗团队,启动申遗工作,争取尽早进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适用于具有文化体验和文化服务需求的地段,比如各区(县、市)中心和著名景点。参与主体包括商业地产开发商、文化教育服务提供商、文创设计开发商。一是依托著名书院遗产,融合书院元素,打造集文化体验、教育服务、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综合体。目前,余姚已在王阳明故居旁开发建设书院主题文旅综合体,未来争取在其他9个区(县、市)各建设一个综合体。依托综合体,针对学生和市民文化教育需求,发展文化教育服务产业,提供国学、艺术、游学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此外,要规范书院市场主体的经营内容,规范书院商标注册和使用。二是利用书院文化遗产,发展文化旅游业。可以“书”为主题,整合宁波藏书楼、书院、文庙、隐读地等旅游资源,串起天一阁、月湖、白云庄、慈城古镇、余姚王阳明故居、龙山公园等旅游景点,打造“书香宁波之旅”文化旅游品牌。解码和提取宁波书院的文化元素开发文创产品,针对不同消费人、依托各类文旅场所进行传播和销售。
举办国民教育学校。适用于认同书院文化、利用书院文化发展教育的地方政府或教育力量。参与主体有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集团、大中小学及其师生。一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利用书院遗址、古书院名,举办中小学教育,不断壮大书院学校体。宁波各区(县、市)要摸清本地书院文化资源,在新建学校时,可优先考虑以书院之名办学,继承本地书院传统,扩大社会认同度,壮大办学力量。二是在内涵方面,将优秀的传统书院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在学校精神上,融入“德育为先、道学统一、知行合一”的传统书院精神——这与国家倡导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实践教育相契合;在课程内容上,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为旨归,开设儒家启蒙读物课程、儒家经典课程、书法课、传统音乐课、非遗课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扬传统书院言传身教、平等互动、自由辩论、切磋砥砺的学风;在校园景观建设方面,在学校建筑样式、布局、命名等领域注重传承地方书院文化,利用雕塑、牌匾、楹联、挂屏等宣扬正面价值观,发挥山水景观的自然教育作用和植物景观的比德教育作用。通过以上诸种措施达到以文化人的目的。三是适时总结宁波书院学校教育在遗产利用、办学主体、学校精神、学风建设、景观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形成宁波模式,打造全国知名的书院学校教育品牌。
建設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适用于具有较好书院文化资源或人文资源的基层社区。参与主
体包括社会基层组织、社会精英和广大民众。一是复兴消失的书院,或依托在地人文资源新建书院。书院是地方社会的共同文化记忆和文化遗产,对于消逝的书院,应该尽量予以恢复。恢复的方式除了已改制成学校或被重建为学校的情形,还可以在经济条件允许且有社会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对消逝的书院进行重建,以及依托历史建筑、文化礼堂、学校等场所复建书院。在书院文化资源匮乏的地方,可挖掘当地的人文资源,尤其是有先贤出生、成长、过化的地方,则可以前贤之名新建书院,比如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以本地先贤全祖望之名新建“谢山书院”。二是利用书院空间,传承地方文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在书院内部,以展板或实物的形式,介绍本书院的历史、本乡本土的历史和民风民俗。抓住国家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均等化、便利化的契机,主动对接政府项目,丰富书院藏书,提供书报借阅服务,开展文化、生活讲座,把书院建设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终端阵地。将书院空间向众开放,为社区文学、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曲艺等文化社团提供活动和展示空间,为他们举办各类比赛、展演、文艺晚会等提供平台。
(作者单位:宁波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杨 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