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参赛作品
《月迹》教案设计
参赛选手姓名:宋春雨
学 校 名 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中学
联 系 地 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中学
宋春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与月相关的诗句,查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扫清三篇文章的字词障碍。 |
二、教学课题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按照一定的线索来记叙事件、抒发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品味清新优美、富有诗意的散文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孩子们丰富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 |
三、教材分析 《月迹》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作者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描绘了皎洁的月和到处映现出月亮的景象,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文章线索清晰,表现了强烈的童心、童真、童趣,月亮在课文中又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用“月迹”作题目,实质上是暗示美好的事物所在的地方,非常含蓄,具有象征意义,阅读时要用心去感受。 |
四、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 情境教学法 运用远程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音像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产生视觉、听觉乃至心灵的震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现实的体验,使学生从文本走进生活。 在这之前我搜集了许多有关月亮的图片,制作成课件,让文字以形象化的图景,给学生以视觉上的赏阅。除了图片外还配了音乐,以钢琴版的《城里的月光》作为学生阅读的背景音乐。在声画结合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走进孩子们那纯真美好的心灵世界。 2、 品读感悟法 好的散文需要不断的赏析、品味。采用范读、集体读、分角朗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静态的文本中去感受跳跃的生命与涌动的激情,激发学生灵动的想象,感悟文本,升华感情。 |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回忆下与月相关的诗文,如果你给月亮命名,会给她起一个怎样的名称呢? 生1:我小学时学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所以我给她起名“白玉盘”。 生2:我给她起名“婵娟”,因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生: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大家平时很用心,积累了这么多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是与月相关。(板书:月迹)看看孩子们眼中的月是什么样的?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贾平凹,这里的“凹”读wā,他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 (学生展示完后在屏幕上出示资料) 贾平凹 (1952~)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 。著有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 2、给生字词注音 师:课前大家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请同学给字词注音,看谁写的又快又准确。 倏忽 袅袅 面面相觑 掬着沙 争执 锨刃 粗糙 嫉妒 踪迹 酥酥 (两位同学上黑板展示答案,下面的同学自己写在纸上,完成后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批改订正,共同读两遍) 三、读课文,感受月之美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巡视,大部分学生已认真读完) 师:文章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意见什么事情呢? 生1:中秋的夜里,几个孩童在奶奶的引导下追寻月亮的过程。 生2:作者把皎洁的月描绘的非常生动有趣,到处都映现出月亮的景象。 师:很好。课文的标题是“月迹”,换句话说就是月亮的踪迹,请你看月亮分别出现在哪些地方? 生1:我发现月亮在穿衣镜上。 师:月亮在穿衣镜上像长了腿似的,作者把这里的月亮描绘的非常生动,我们大家把这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配上音乐:钢琴曲《城里的月光》) 生2:大家在院子中仰望月亮。 师:这一部分主要运用对话的描写手法,请三位同学分角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 (一位女同学读奶奶,,一位男同学读“我” 一位女同学读三妹。5到21自然段。配乐:钢琴曲《城里的月光》) 师:大家配合的非常好,孩子们还在哪里发现了月亮? 生2:月亮浮在他们的酒杯中。 生3: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掀刃上都有月亮。 生4:月亮在河水中。 生5:大家在沙滩上讨论月亮 …… 师:那么剩下的22-35段,我们听听录音范读。 (播放录音) 师:同学们的很全面,读的也非常棒,非常用心的完成了老师交待的任务。现在老师将你们的归纳到大屏幕上。 屏幕显示: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河中寻月—眼瞳见月—沙滩议月 寻月过程孩子心理变化:失望—嫉妒、争执—越发觉得奇了—都觉得满足 师:大家看,这些内容貌似一颗颗独立的珠子,但是似乎又有一根线把他们穿起来,这颗线就是? 生争先答道:“月迹” 师:对。这就体现了散文的特点…… 生齐答:形散神不散 师:对。所谓的“神”,就是文章的思想感情。课文围绕寻月亮的踪迹,写了镜中看月、院中望月、杯中饮月、沙滩议月,实际上都是紧扣“月迹”在写,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这就是散文的“形散神不散”特点。 四、赏析品味月之美 师:课文写了“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河中月”、“沙滩月”,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句子、词语中做好圈点勾画,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座位交流自己的体验,谈谈欣赏的原因。 屏幕出示赏析指导:欣赏月,品味语言之美 关注叠词—体会音韵之美 锁住修辞—品味奇妙之美 重点字词—细腻独特之美 请你采用“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进行赏析 生1:我最喜欢第5节,因为这一段运用了很多叠词 ,充满童趣,富有韵味。“满满”写月亮的圆;“玉玉、银银”写月光的白;“粗粗”写桂树的壮;“疏疏”写枝叶的稀;“累累”写花朵的多。 生2:我最喜欢文章中儿化音的使用。这些儿化音,使文章语言有了口语化、方言的特点,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生3:我最喜欢24段中的两个动词,“浮”和“颤”,既写出月亮轻盈的特点,还说明作者童心未泯。 生4:我最喜欢第3自然段“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月亮写活了。 …… 贾平凹简介 师:同学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品味得非常细腻有感情。 五、把握情感主题美 师:我们抛开地理知识,诗意的议一议,月亮是什么呢? 生1:月亮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生2:月亮是个好 生3:月亮是我们按在天上的印章 …… 师:月亮是个好”,妹妹说的这句话如何理解? 生:“好”就是指美好的东西——月亮那么美丽和纯洁,给每个人都带来美的享受。 师:理解“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生1:印章,在自己所拥有的文章、书刊、字画上盖印所用的图章。 师:这让有的同学回忆起小时候用的玩具印章了,往书上、本子上一戳,代表那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了。 生2:一轮圆月衬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像一枚小小的印章盖在书本上,既然月亮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那无垠的天空也是属于我们的了。 师:而且35自然段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这月亮象征了人们追求的美好事物,只要我们勇敢执著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在我们心中了。 (配乐齐读35段) 六、诗意仿写 师:刚才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贾平凹借景抒情的美文《月迹》你对月亮有怎样的情感? 在月夜你一定也做过一些有情趣的事,请大家课后也把你被勾起的思绪用儿童化的语言表达 出来。 七、板书 月迹(散文) 贾平凹 镜中看月 长腿,圆 亏 消失 失望 童 院中望月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争执 心 升 杯中“饮月” 一人一月,月亮在心 人人拥有 华 月迹 之 河中寻月 哪一处水里都有 处处都有 迹 眼瞳见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竟是这么多 沙滩议月 月亮是我们的印章 满足 |
二、教学反思 这是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非常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都能够被作家童年的的童真所感动,学习兴趣很高,效果也很好。 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因此在大容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快的接受。通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把握不再是一般的了解情节和表面内容,而是去挖掘去比较去感悟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赏析过程中,自己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不够。除了要把握好教材外还要把握好学生课堂的反应,让他们能以认真地、积极地态度投入到交流当中,真正的达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
三、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中学 姓名:宋春雨 职称:中学二级 通讯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班庄中学 宋春雨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