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讲解富春⼭居图结婚语录浪漫短句
蒋勋讲解《富春⼭居图》
蒋勋讲解《富春⼭居图》
其实今天讲黄公望《富春⼭居》⼼⾥感触很多,我是在⼆⼗世纪的七零年代的时候在台北的故宫做学⽣,那个时候我的⽼师庄严庄⽼师、李霖灿⽼师、张光宾⽼师,他们其实当时都在讲这张画。上个世纪的七零年代也曾经围绕这张画,引起过港台以及美国的汉学家很⼤的争论,那我们刚好是学⽣,所以那个时候也就把这个论战当成了很重要的课程,所以在故宫我们有机会把各个不同版本的《富春⼭居图》拿出来上课,所以⾮常地幸运。那我也记得庄⽼师、李林灿⽼师都说这张画在1650年被烧断,前段在浙江,后段在台湾,不晓得有⽣之年能不能看到它们合在⼀起。所以我想今天借这个机会,能够把黄公望介绍⼀下,《富春⼭居》介绍⼀下,对我来说等于是对⽼师的⼀个还愿。
黄公望⼊狱,不仅改变⼈⽣态度,也开启绘画的道路。
我⽐较简单地也⽐较快地把黄公望这个画家介绍⼀下,因为我最近发
现很多⼈,虽然故宫要展览了,可是好象提起黄公望对他的⽣平各⽅⾯了解不多。他本来不姓黄,姓陆,陆坚,他原来是江苏的常熟这个地⽅的⼈,家⾥⼤概很贫穷,因为他后来过继给⼀个姓黄的,黄家。
过去⼤概通常家⾥⾯家境不好,就会把⼩孩过继给别⼈。他过继到黄家。这个姓黄的⼀个⽼先⽣——黄乐,没有⼉⼦,然后多年来就⼀直在⼀个能够过继他的家产的⼉⼦,我觉得这个⼈⼤概⾮常地挑,所以他挑⼉⼦挑到94岁还没有挑到,所以你⼤概知道他蛮龟⽑的,就是要挑⼀个长相也好、端正、也聪明伶俐。后来就到这个⼤概⼀般⼈认为是七、⼋岁左右的黄公望,觉得很⾼兴,所以他看到这个⼩孩,收养过来以后,要给它取名字,他就很⾼兴说:“黄公望⼦久矣”,所以取名黄公望,字⼦久。他的名字是纪念他跟他⽗亲的⼀段很特殊的⼀个缘分。所以我们就从这个传奇开始讲起。
那我想这样⼀个聪明的⼩孩,然后过继到黄家,那黄家有钱,也是书⾹世家,当然刻意培养他,所以我们现在知道的最早的资料,是他⼗⼆岁就参加过国家级的神童科考试。这个神童科有点像今天的天才⼉童,就等于是很特殊的表现,国家希望能够对这样的孩⼦做特殊的培养。所以经过神童科考试以后,没有多久,到了他青年时代,他就在江浙这⼀带做税务⽅⾯的基层公务⼈员,等于是要进官场了,可是当然年青,所以要从很基层的做起,资料上都说他负责⽥粮赋税,就是⼟地买卖、抽税,为国家来课征税务这些东西,那当然可能借着这个机会他将来可以慢慢⾛上官场。⼀个聪明、有才学的年轻⼈
对⾃⼰⼀定胸怀⼤志,可是没有想到后来其实在官场上的表现,并没有我们想象说他后来的飞黄腾达,也许个性上的耿直,也许挡了很多⼈的财路,在赋税各⽅⾯,所以他四⼗六岁的时候牵涉在他的⼀个长官,叫张闾,的案⼦上,就进了监牢。我想⼤家知道说,今天当然我们现代社会进监牢就不是
⼀个好玩的事情,可是古代⼤概更惨,诉讼、审讯,那个是很可怕的事。我觉得这是黄公望⼀⽣的最重要的⼀个功课,等⼀下也许我们会发现说,也许神童科的考试不见得是那个最重要的功课,反⽽是这⼀件事情使他的⼈⽣突然有了⼀个⼤的转弯,⽽这个转弯是原来他对于⾃⼰⽣命那个胸怀⼤志的野⼼突然巨⼤地幻灭。
⼤概长达五、六年的时间,当他五⼗岁以后出监牢,他就完全断绝了⾛上官场的念头,就跟当时的赵孟睿fǔ)学画,然后⼋⼗⼆岁,⼤家六⽉要看到的《富春⼭居》长卷是他最后的杰作。我想他⼀⽣其实就是两件最精彩的作品,⼀个北京故宫的《九峰雪霁》,我称它为⼀个句点,为⾃⼰⼀⽣画雪景的最后的句点。⼀个是《富春⼭居》,因为这张画画了很长的时间,他⾃⼰说我画了三、四年,可是可能不⽌,因为他落款之后,还继续再画,因为他到⼋⼗六岁才去世,还有四年的时间可以画这张画,所以它是⼀个七百公分的长卷。如果是⼀个长卷,它不是句点,⽽是回看⾃⼰⾛来的那条漫漫长途的⼀⽣的回顾,“也⽆风⾬也⽆情,回⾸向来萧瑟处”的⼼情在这⾥⾯会流露出来。
庶使知其成就之难,创作是件困难的事。
我等下会先给⼤家看⼀个东西,就是“跋尾”。我也建议所有的朋友到故宫,不⼀定要先看这张画,你先跑到最后⾯尾巴的地⽅、没有⼈看的地⽅去看“跋尾”,因为跋尾是他的创作⾃述,他告诉别⼈说:我哪⼀年开始画这个画、今年是哪⼀年、我现在落了款、那我为什么要画这张画、我画这张画的⼼情
是什么?完全是⼀个创作⾃序。所以如果你不先看这个跋尾,其实很难去看这张画。我在这⾥先解释⼀下等⼀下要给⼤家看的跋尾⾥⼏个⽐较关键性的东西:⾄正七年,1347年,他开始画这张画。他特别注明我今年是⾄正⼗年,庚寅年,我写了这个跋尾,那是1350年,那个时候他⼋⼗⼆岁。然后为什么他要写这个跋尾,因为有⼀个师弟,全真教的道⼠叫郑樗,(这⾥要感谢张光宾先⽣,今年九⼗⼏岁的张光宾先⽣在1975年第⼀个考证出来,郑樗是⼀个道⼠,因为历来⼤家都把他当⼀个禅师,其实他是⼀个全真教的道⼠,他是黄公望的师弟,他们的⽼师叫⾦志扬,⾦蓬头,⼀个⽼道⼠),那黄公望当
时已经是江南全真教的领袖⼈物,他带着这个师弟到富春江这⼀带去,来往于⼏个道馆之间,然后就开始画这幅画。那什么叫做“樗”?这个字我们现在不太⽤,如果⼤家读庄⼦会读到这个字。有⼀次⾛在⼭⾥⾯,看到⼀颗⼤树,好⼤⼀棵树,歪歪扭扭长得不直,有⼈就在笑说,这个树长得这么⼤,⼤⽽⽆当的,因为不直。因为如果树很
直,它就可以做栋梁之材。所以他们说,这颗⼤⽽⽆⽤的树,就在骂那棵树。庄⼦就哈哈⼤笑说,幸好它对你没⽤,他要对你有⽤就不会长到这么⼤,早被你砍去做房⼦去了。那是庄⼦哲学⾥讲的,“⽆⽤之⽤⽅为⼤⽤”。所以郑樗给⾃⼰名字叫
做“樗”,就是我要做⼀个不要被⼈家⽤的⼈,所以取道号叫“⽆⽤师”。等下我们也会讨论到说,这么⽆
⽤了,可是很在意,所以就跟黄公望说,你这张画画得太好,⼀定是传世名作,你要在后⾯写说是给我的,你不先写,将来⼈家要巧取豪敓抢⾛,所以你⼀定要先注明。所以黄公望被逼得没办法才写了这个落款。这是⼀个因缘,所以他特别讲到,将来有“巧取豪敓”,他⽤
的“敓”这个字你们在⽹路上也还得到,就是这个“夺”的意思,“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他希望以后所有的⼈讲到这张画,知道艺术创作多么困难,那个成就的难,可能到了⼋⼗⼆岁,你才开始了。那他落款的时候是“庚寅年”,“歜节”。“歜节”我们现在不太⽤,也都是道家常常⽤,就是端午节,他们把节⽓分成不同的时间。六⽉这张画在故宫合璧的时候刚好是端午节,所以我想⼤概也都感觉到冥冥之中的⼀些关系。
跋尾在这张画最后的地⽅,所以6⽉2号如果你们去故宫,所有的⼈挤在前⾯看的时候,你就先到后⾯去看跋尾,因为最重要的创作⾃述其实是在这⾥,读⼀下给⼤家听。
“⾄正七年”,“仆”——就是黄公望⾃⼰称为仆,“归富春⼭居”,“⽆⽤师偕往”,“暇⽇”——有空闲的时候,“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我就开始画这张画,
下⾯很棒的四个字“兴之所⾄”,是说,我没有刻意要画,年纪到这
么⼤了,其实没有什么东西⼀定要⽄⽄计较,所以⾼兴了就拿出来画⼀画。所以这张画⼤家到现场看,
是六张纸接起来的,很长的⼀个卷⼦,所以他兴之所⾄。那我也觉得在跋尾⾥⼤家也可以问问⾃⼰,我们还有多少事情是兴之所⾄去做的,开开⼼⼼地去做。
“不觉亹亹布置如许”——亹亹(wěi)这两个字现在我们不太⽤,是易经⾥的字,这个⼈是⽤易经给⼈家算命的,所以他特别喜欢⽤易经⾥的字,亹亹是讲承天下之亹亹,这个宇宙的
形成是慢慢慢慢⼀点⼀点完成的,他不是⼀天就完成的,不是我们传说⾥讲的盘古开天劈地,它要慢慢慢慢形成,叫亹亹,有点像我们说娓娓道来的“娓娓”,同⾳可是写法不太⼀样。我就开始东画⼀点西画⼀点,去开始讲构图,“逐旋填剳”——也就是说我勾⼀些轮廓,做⼀些素描,然后慢慢再把⾥⾯填满,去⽤墨再把他填起来,讲他画画的⽅法。“阅”——经过,“三四载未得完备”——我画了三年到四年都没有画完,所以注意⼀下,这⼀年是1350年,⾄正⼗年,可是他说未得完备,并没有画完,所以⼀般⼈都说这张画是1350年完成,其实并没有完成,他还在继续画,⼤概⼀直画到⼋⼗六岁去世,所以中间的时间可能是将近⼗年的时间。他说为什么没有画完,“盖因留在⼭中”——因为这张画他画了⼀画之后就放在道观⾥,在⼭⾥⾯,“⽽云游在外”——他⾃⼰云游在外,很漂亮的字,像⼀⽚云⼀样到处⾛来⾛去到处玩,⼋⼗⼆
岁没什么事,那真正退休了。“故尔”——所以他就没有把它完成。“今特取回⾏李中”——那今天是⼀个特别的⽇⼦,因为郑樗这个⽆⽤师逼他要把这张画给他,所以我就特别取回⾏李中,那要去云游的时
候,也要带在⾝边,因为有师弟逼着。“早晚得暇”——早上晚上有空,“当为著笔”——我会好好地把它画完,“⽆⽤过虑”——⼀定要记得这四个字,好像跟他师弟说,你不是都叫⽆⽤了吗,你怎么这么担⼼呢,那我觉得也可以说,他不是跟他的师弟讲,⽽是说⼤家都不要这么担⼼,这四个字看你怎么理解,我觉得“⽆⽤”可能是讲他师弟的名字,也可能说⼲嘛那么担⼼呢。这个师弟⼤概也七⼗⼏岁了,你能够有这张画⼏年呢?所以他下⾯就讲到说,将来⼀定“有巧取豪夺者”,——有⼈会抢这张画的,有⼈会骗这张画的,这些事情都会发⽣,他开始算命了。他说可是不管你抢你骗,那都先看⼀看我后⾯写的这⼀段话吧,“庶使知其成就之难也”,——知道创作是多么困难的事,所以我为什么建议⼤家先去看跋尾,因为不是我讲是黄公望说,“俾先设卷末”——不要先看画,先来看我后⾯写的这⼏句话。
“⼗年”——⾄正⼗年,1350年。“青龙在庚寅”——注意,也是道家⽤的,堪舆风⽔⾥⾯的句⼦。等⼀下我们会发现,庚寅年变成黄公望很重要的,因为隔了五次的甲⼦的庚寅,到清顺治七年1650年,这张画被烧断,隔了多少个甲⼦,在2010年,许多⼈促成这张画在台北展出,⼜是庚寅,三个庚寅年,所以我觉得他特别在这边落款,“庚寅”⼆字,“歜节前⼀⽇”,
“⼤痴学⼈画于云间夏
如果我是一滴水⽒知⽌堂”,他⾃⼰的号叫⼤痴,痴这个字可以是⽣病的病⾥⾯⼀个怀疑的疑,或者写成简体,现在是
病⾥⾯⼀个知识的知,他是中国美学⾥最重要的⼀个字。⼀千七百年前的顾恺之被别⼈说画绝,画是⼀绝,才绝,才华⼀绝,可是最重要的是第三个,痴绝。痴这个字很难理解,我们骂⼀个⼈笨的时候,叫痴呆、⽩痴,可是⼀个⼈对⼀个事深情如此的时候叫做痴情,痴是美学⾥最重要⼀个字,别⼈都认为你傻,⽽你愿意去做的那个事情是痴,我翻译过好⼏次给我的法国朋友听,他们都理解为笨,那我跟他说不是笨,痴是可能⽐智慧更⾼的⼀个东西。那我们可以看到,他后来称⾃⼰不只痴,⽽且要⼤痴,那我想是⼀个重要的事。所以我们都知道他的故事,常常在上海海河交界的地⽅,在那边听激流轰浪,那个⼤浪打在⽯头上的声⾳,然后暴风⾬要来,所有⼈都劝他你赶快跑,他都不听,然后在那边感觉所有周边的东西,他是有痴的那个东西在⾝上;⽉夜的晚上带着所有的酒瓮在船上要去喝酒,把酒瓮吊在船尾,⽤绳⼦绑着,等到游湖游完,到了江边,要登岸要取酒喝的时候,全部绳断瓶空,然后他就⼤笑起来,那个笑声是声震⼭岳,⼭鸣⾕⾳。这些故事⼤概都看到⼀个画家⾮常特殊的⼀个部分,痴的那个部分,不是他的技巧笔墨,⽽是性情上的某⼀种东西。
这张画在他⼋⼗六岁去世以后,在郑樗⼿上,郑樗据说也去过北京,当时的⼤都,但没有多久也去世,这张画就开始在⼈间流传,没有多久元朝灭亡,就到了明朝。
如果这次故宫愿意把后⾯的跋尾拉开,我也建议⼤家看⼀下明朝⼀个⼤画家沈周题的跋,沈周⾮常佩服⼤痴,说黄公在元朝的时候以⼭⽔驰声东南,其博学惜为画所掩,他说很可惜他画画画得这么好,所以没⼈谈他学问多好。所以他特别举出说,当时黄公望所到的地⽅,“三教之⼈”,儒家道家佛家,“
杂然问难”,每⼀个⼈都问他问题,“翁论辩其间风神竦(s ǒng)逸⼝如悬河”,所以黄公望当时已经是不得了的⼤学者,就是他可以来往于三教之间,不只是画好,其实当时已经是⼀流的⼤学者,沈周有点为他不平。
这⾥沈周讲的最有趣的⼀件事情是,“旧在余所”,这幅画以前是在我家的,所以我们就觉得很奇怪,沈周有过这张画,有过这
张画以后,喜欢的不得了,后来就请⼈再裱了⼀下,因为时间久了有点旧掉、破烂掉,结果那个裱画店就给他掉卖掉了,那沈周是⼀个很⽼实的⼈,⽓得个半死,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就凭着⾃⼰的记忆,重新画了⼀张,那⼀张现在在北京故宫。所以我们⼤概可
以知道说,黄公望的故事,就⼀直在发⽣这些事。
然后这张画被卖到哪⾥去呢?卖到当时的⼀个做⼤官,做节推官的樊公⼿上,⽽这个樊舜举樊节推买了这张画好得意,就把沈周叫来,因为沈周也是⼤画家,说你来就看我买了⼀张好画,沈周⼀看就快昏倒,因为就是他被骗⾛的那张画,那沈周也没讲什么话,就是个性啦,因为⽼实,就
在这边特别说,“岂翁择⼈⽽阴授之”,他说黄公望是不是在阴间选择了⼈要给他,就不给我要给樊舜举。我不知道⼤家有听懂那句话,这⾥⾯很有趣,就古代像沈周这样的⼈,他觉得是天意,这个画明
京剧常识明在我家,已被⼈家骗⾛了,可是我今天也不打官司了,也不要做什么,我只说,黄公望⼤概不要我有这张画,也许他是应该别⼈有的画。所以这⾥⾯全部看到,这个流传的故事⾥,每个⼈的个性都看得出来,因为有不见得好,没有不见得不好,因为你看到很多⼈后来可能为这张画家破⼈亡都有。
所以等⼀下我们继续看这个流传故事的时候,就可以读到沈周所作的伏笔,⽂征明家族的⽂彭、沈周,他们都是明朝的⼤画家,可是注意⼀下这⾥有两个字,“后学”,我在黄公望⾯前我就是后⾯跟他学习的⼈,这两个字现在⽐较少⼈⽤了,我们⼤概以前给庄严⽼师写信后⾯都会⽤后学,那⼤概提醒⾃⼰很多东西学不完吧,所以我想那是⼀个重要的⽂化传承。所以我特别希望⼤家,有机会能够看这个跋尾。
下⾯我们就⽤这个跋尾连接起来,沈周⼤概在1488年写了刚才的跋,就是在樊舜举家,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从樊舜举家⾥⼜转到⽆锡的谈志伊这个收藏家,谈志伊拥有这张画⼤概只有⼆⼗六年,就转到了明朝末年万历年间的董其昌⼿中。董其昌是当时上海的⼤画家、⼤收藏家,可是晚年的时候他在乡⾥间,他⼏个孩⼦有点不法,就被整个的农民攻他们家,所以他有⼀段时间破产,然后他就把这张画很⼼不⽢情不愿地典押给⼀个叫吴达可的⼈,他的⼉⼦叫吴之炬,是董其昌的同榜进⼠,所以⽐较信任他,也知道他爱这张画,就是说你爸爸有钱,就让你爸爸来典押吧,有⼀天我要赎回来,但董其昌终其⼀⽣没有赎回去过,没有能⼒再赎回去。这张画
程门立雪的典故
就在吴家传了三代,吴达可其实拥有这张画很短时间,吴之炬拥有⼀段时间,死掉传给他的最⼩⼉⼦吴洪裕,就是吴问卿,取了⼀个号叫问卿,⼀个⼈会给⾃⼰取名字叫问卿,这个⼈蛮怪的,等⼀下你就知道他做的怪事情,就是问卿这种情况。
吴问卿拥有这张画四⼗年,放在枕头旁边跟他⼀起睡觉,吃饭放在旁边,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等到明朝
亡国,家产荡尽,什么东西都不带,就带着这个卷⼦逃难,跑到⼭⾥⾯去。到了清顺治七年1650年,吴问卿临终⼜是庚寅,临终的时候就⽕殉,烧断,这个卷⼦是卷起来的,烧的时候⼀定是烧前⾯那⼀段,后⾯画⼼的部分卷的很紧,没有氧⽓不太容易烧断,所以我们看到前⾯的五⼗⼀点四公分,现在在浙江,已经到了台湾的这个剩⼭图,就是那个时候烧断的,⽽且上下也烧了。所以如果⼤家在现场可以⽐较,台北故宫的是三⼗三点多公分,那浙江现在只有三⼗⼀公分,所以上下也烧毁了⼀些,那后⾯的这⼀段就被他的侄⼦(因为他没有⼉⼦)吴贞度(⼦⽂)救出来,五⼗⼀点四公分后来传到了清朝的⼀个⼤收藏家吴其贞⼿中,⼜在1938年到了吴湖帆⼿中,这张画⼀直跟姓吴的有关,⾮常奇怪的就这⼀段。然后到了1956年,吴湖帆就半卖半送地给了浙江博物馆,就进到了浙江博物馆。
命运的安排使《富春⼭居图》得以重⽣,以原貌重现于世⼈。
我们⼤概在读书的时候,已经知道说这个前段有⼀天如果能够跟后段放在⼀起,我们可以对他做更完
整的⼀些理解,就是现在⼤家看到的剩⼭图。我等下会⽤电脑合成把它接起来,因为我希望⼤家可以知道,今年2011年6⽉,他的合璧其实有⾮常重要的意义是,过去我们上课⼀直看台北故宫,所以觉得有点⽆头⽆尾。因为这张画我⼀直称它是西⽅的交响乐的结构,如果是交响乐结构它的乐章⼀定有它的配置关系,所以你少掉了⼀个开头以后,那个乐章是不完整的。所以是这件事情使得我们还原到巧取豪夺之外,我们必须要知道这张画本⾝合璧的重要性,因为它让你看到这个⼤⼭,⼀个⼤⼭开始,然后慢慢有⼀个远⼭在远处,构成⼀个⽔湾的形式,等下⼀接起来可能⼤家就看出它的关系了。
在看它合璧之前我还是希望⼤家再读⼀个跋尾,我也不知道你们这次在故宫有没有机会看到这⼀段跋尾,这⼀段跋尾是⼀个邹之麟,野⽼邹之麟,亡国了所以他们都不可能做官,所以他们称⾃⼰野⽼,在荒野当中的⼀个⽼⼈,他是谁,他就是吴问卿的好朋友。这个⼈常常看到吴问卿睡觉也放着这个卷⼦、吃饭也放着这个卷⼦,他觉得这个⼈好可怜了,他说你简直把他当性命⼀样了,难怪没有⼉⼦,你就是简直在这个⼈世间没有所爱了,你就只爱富春⼭居,在家⾥还盖了⼀个富春轩,就专门放这个卷⼦的。我下⾯要给⼤家读⼀段,“国变时”,明朝亡国清朝⼊关,“问卿⼀⽆所问”,什么都不要,“独徒跣”,跣是光脚,连鞋⼦都来不及穿,“携此卷”,就带着这个卷⼦跑了,“嗟乎此不第情
好寄之”,他这个已经不是爱情了,“直性命徇之”,这个⼈是把这个东西当命。所以我为什么要读这段,因为现在⼤家都在骂吴问卿,你看烧这个东西,⾃⼰临死了就烧这个,多么⾃私。我有时候也跟朋友说,他不烧也没我们今天这场⼤戏。其实很奇怪,历史的天意是你不可解的,⽽这个⼈爱这个卷
⼦,爱到。。。。。。你⼤概打开新闻,⼀个⼈爱⼀个⼈,爱到毁灭他的时候,你忽然觉得很动容。其实也许不对,不是你赞不赞成,⽽是你忽然发现有⼀种爱是可以毁灭的,是可以到这样程度的,所以他灿烂。⾥⾯有这么灿烂的东西,所以这个吴问卿绝不简单,就是我觉得他的⽣命⾥有⼀个什么东西,让你⾮常地动容,那他的好朋友邹之麟看出来,说你“直性命徇之”,你说你将来怎么办?好我们跳过⼀些说,这⼀年⼜是庚寅,我现在⼜是庚寅年在写,那我想我跳到这⾥吧,“问卿⽬空⼀世”,眼睛⾥根本看不上任何东西,他这⼀辈⼦没有什么东西看在他眼中,“胸绝纤尘”,胸怀当中没有⼀点肮脏的东西,洁癖到这种程度,“乃时移事迁感慨系之”。他觉得你现在这么⽼了,因为他写这段不到半年吴问卿就烧这个卷轴,就死掉,就临终,所以⼤概邹之麟也看出来说,怎么办,你这个临终你要怎么⾛,因为你爱⼀个东西
爱到这种程度,所以他后来给他⼀个,我觉得有⼀点禅宗棒喝吧。倒数第⼆⾏开头,“岂爱根犹未割”,你的爱根没有办法割掉,我们说眼睛是⼀个,我爱看好看的东西、我爱听好听的东西、我爱吃好,都叫根。我们讲六根,那你这个⼈的
爱根没有割掉,将来怎么办?我⽤这个来,希望⼤家理解,吴问卿后来烧这个卷⼦,我⼀直在想像那个画⾯,熊熊⽕光然后这个卷⼦丢下去,我相信他会含着热泪,⼤家读过红楼梦,林黛⽟临终是焚稿断痴情,听到宝⽟结婚了,所以她把跟他来往的信件、诗⽂全部烧毁,然后⾛,我想很像,那个是痴,黄公望懂这个东西,因为我觉得问卿这个⼈的故事,可以好好重写,他⽐达芬奇密码要精彩太多,
这⾥⾯有很多隐藏的这些故事在⾥⾯。
好,下⾯我就把这次来的前段跟后段,后段后来因为被移改过,所以董其昌的跋,被移到前⾯来了,所以中间我们叫“隔⽔”,在隔⽔的部分,如果我们把它去掉,就会变成我们下⾯连接的,⼀连接你就⽴刻发现,前段跟后段龙脉是在⼀起的。在电脑合成以后,我觉得眼睛⾥⾯忽然泪⽔都要跑出来,因为当年我们上课,所有的⽼师跟我们讲这两段的故事,当我电脑⼀合成的时候,发现它真的是在⼀起的,因为这⾥⾯有⼀个龙脉,可以看到那个起伏,
⽽且这个远⼭是接这个远⼭过来的,所以你马上就懂。
⽽且我跟朋友讲说,五⼗⼀点四公分,它是贝多芬交响曲⾥的“噹噹噹噹——”,他⼀定要有⼀个起句,没有这个起句后⾯没有办法开始;它也是李⽩写《蜀道难》,“噫吁唏危乎⾼哉”五个短⾳节,重⾳,有重⾳才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那样的后⾯⼀个长诗出现。所以这是⼀个
结构上的问题,使得我们对于2011年6⽉这样的⼀个合璧有⾮常⼤的期待,有⾮常⾮常⼤的重视,因为它等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个画作,重新可以放在⼀起,我觉得黄公望地下有知,⼤概会⾮常开⼼这件事情,因为它的结构可以重新被理解。
我们等下会看到后段有六百三⼗六点九公分,现在在台北的这⼀部分,它曾经在清朝的时候被乾隆得
淋巴结痛
到。乾隆是这样⼦,乾隆称⾃⼰为⼗全⽼⼈,就是富贵⼀切东西都没有遗憾才叫⼗全。其实我们⼩时候常常被妈妈骂说,你做⼈怎么做到你觉得都满出来了,那乾隆是刚刚好相反,他觉得我就是满出来了,怎么样,我⼗全。⼗全⽼⼈到底有没有遗憾?他觉得他是⼀个天下所有好东西都要是他的,所以谁是最好的画家?黄公望,黄公望最好的画是什么?《富春⼭居》,那我就要《富春⼭居》。那皇帝要,底下⼈就忙死了,拼命去到处去,皇帝要可以出重⾦,所以⼤家就伪造,怎么样变造都要造出⼀个假的《富春⼭居》,所以在1745年乾隆⼗年的时候就出来⼀个叫⼦明卷的《富春⼭居》。乾隆皇帝了⼀⼤堆的鉴定家看了,最后说确定是真品。我不晓得当你觉得有遗憾很痛苦的时候,旁边⼈也不敢让你遗憾,因为你也是皇帝,所以我相信旁边有⼈看得出来,⼤概也就不要讲让皇帝开⼼⼀下吧,就是你这么多年没有黄公望《富春⼭居》多么难过这件事情,所以就定为真品。定为真品以后好惨,那张画上所有的空⽩五⼗⼏次被乾隆皇帝题诗,仅次于《快雪时晴》,《快雪时晴》有六⼗⼏次,这张画是五⼗⼏次,密密⿇⿇。其实如果这次展出,⼤家看⼀下,⼦明卷是⼀张完全被破坏的画,⼤章⼩章,密密⿇⿇的画。好死不死,第⼆年1746年这个卷⼦⼜出来了,出来以后乾隆不晓得怎么办,因为去年写
了五⼗⼏次,现在要反悔好像很难,你要⽴可⽩去涂要涂好久,所以他就说那个卷⼦是真的,这个卷⼦是假的,可是下真迹⼀等,这是假的⾥⾯最好的,所以只题了⼀⾸诗,我们真是谢天谢地。所以有时候被⼈家当成是假的应该很庆幸。我觉得黄公望也算到了,就是因为他是玩易经的,易经的乾卦⾥有⼀个⽘,叫潜龙勿⽤,就是有时候你飞龙在天,可是飞龙在天有时
候就是亢龙有悔,有时候是潜龙勿⽤,你最好不要让⼈家⽤,他没想到这个潜龙刚好跟乾隆同⾳,乾隆勿⽤,所以乾隆就饶过了这张画,那这张画就⼲⼲净净,就是现在我们在台北故宫的这个卷⼦。所以我特别举出第三个庚寅年,就是去年,当确定这张画展出的时候,多⽅促成,我相信也都是跟这张画有缘的⼈,⼤概当年都黄公望算过命的。
黄公望画的不只是个⼈,⽽是千年⾥漫长的历史。
我们现在进到台北的这个卷⼦,⼤家可以看到,我们当时上课,都在谈这个问题,就是这个卷⼦⼀开头就是从画幅的⼆分之⼀开始,所以它其实结构上是不合理的。如果我们刚刚了解了贝多芬的噹噹噹噹的重要性,它⼀定要有⼀个重⾳,敲门的重⾳,所以从这⾥开始绝对是有问题的,从
结构上,因为这么长的长卷,等于是⼀个⼤的长篇⼩说,红楼梦⼀开始⼀定要讲⼀个⼤的神话,⼥娲补天,然后才开始这个⼩说,所以这个我们叫做起句,在结构上的这个重要性。所以我们还是再把它接⼀次,希望⼤家可以了解,这⼀次接在⼀起以后,它对我们整个了解绘画的这个重要。
下⾯我们就看到,第⼀段过去了以后第⼆段,我不知道⼤家有没有看到,这张纸有⼀个骑缝印,所以这下⾯就第⼆张纸,第⼀张纸的⼆分之⼀的后段,如果⼤家看到这边是画的边缘的话,有没有发现全部是树的梢头,上⾯⼏乎是五分之三的地⽅全是空⽩,现在是江天⼀⾊,全部留⽩。所以如果你没有这个,乾隆皇帝他不屑在这⾥写字,因为是假画,所以他叫⾂梁师正把他的意见写在这⾥,说这是假
画,⼀共⽤了⼆⼗⾏的楷书,所以把这个空⽩全压死了。所以我在我的书⾥,这⼀次我觉得我最得意的是⽤电脑修图把它修掉了,所以恢复了留⽩,那上下对⽐的话你可以看到说,黄公望其实在讲“有⽆相声”。⽼⼦⼀直告诉我们,有跟⽆是互动的,只有有没有⽆,那个⽣命是不完整的,“有⽆相声,虚实互动”。所以它在第⼀段⼤的噹噹噹噹过了以后,它有⼀个往下压的东西,让那个空⽩讲话,就是你⼀个交响曲⾥⾯,如果你第⼀个乐章噹噹噹噹⼀直这样,第⼆乐章还是噹噹噹,他就完了,它要有⼀个委婉的抒情的、低微的徘徊的⼀个声⾳要出来。就是这⼀段,⼤概长达⼀公尺多,全部是留⽩。可是注意⼀下,画家很不敢这样画画,你这样画,别⼈说,你怎么都不⽤功,怎么都没有画满。所以其实是到了⽼年以后,可以⼤开⼤合,前⾯⼀个起句的重量感,到后⾯空灵的这个部分。所以有机会⼀定要⾃⼰在现场尝试⽤眼睛把它修掉,然后感觉那段空⽩,那段空
⽩对黄公望是⾮常⾮常重要的⼀件事情。
环保污染
可是我还是把它放⼤,⼤家看⼀下,“⾂梁师正奉敕敬书”,奉皇帝的命令写。⼀般⼈都认为梁师正是⾮常好的鉴藏家,他的眼光极好,他不⾄于看不出来这张画不是真画,可是不敢讲。所以注意⼀下,就是太有威权的帝王,君⽆戏⾔,你前⾯讲了五⼗⼏次戏⾔吗?那不得了,要杀头的,所以没有⼈敢讲话了,所以其实那是我觉得,乾隆⼗全⽼⼈⾥⾯好⼤的遗憾。所以他在这⾥特别讲到说,他如何收到那个最好的那张画,然后“此卷笔⼒苶弱”,苶(nié)这个字我们现在不太⽤了,是疲乏的意思,所以他看不出来那个笔的了不起,他认为说这个笔法太弱,“其为赝⿍⽆疑”,它⼀定是假的,还特别加“
⽆疑”,不⽤怀疑了,就是假的,这是⼗全的遗憾,就是太⾃信。“惟画格秀润”,后⾯这个很好,说画的还不错,“可喜”,“亦如双钩下真迹⼀等不妨就留着吧”,所以假画可是它就留下来了,他没有说这是假画把它烧了。所以有时候你觉得很⽭盾,吴问卿更爱这张画呢,还是乾隆更爱这张画,我们真的可以⼀路问下去的。我们都觉得吴问卿是最不爱这张画,因为他要烧这张画,可是也许刚好相反,吴问卿他的侄⼦吴贞度把这张画从⽕⾥救出来,重新变造了⼀下,裱了⼀下,第⼆年就⾼价卖出去了,他也不见得爱这张画。所以有时候觉得那个问卿跟它四⼗年这个朝⼣相处,好像反⽽是⼀个最深情的对待,其实这时候我到现在都没有答案的问题,可是我最近常常喜欢问朋友说,你觉得吴问卿爱不
爱这张画。
我们回到画作,希望⼤家有机会在故宫万头鐟动⾥⾯可以看到⼀点,这个画⾥⾯最迷⼈的东西,墨⾊的精彩。⽽这个富春江,他从七⼗九岁到⼋⼗⼆岁,上上下下,有时候船靠岸,有时候靠近,有时候在⾏于中流,所以他跟两岸的风景,时近时远、时快时慢。⼀个七百公分的长卷,绝对不是⼀个定点的风景,它是⼀个⼀⽣的回忆,它也是春夏秋冬四季⼀个连绵不断的⼀个时序的⼀个关系,因此我们慢慢放⼤的时候,也⼤概可以看到他所谓的“兴之所⾄”跟“亹亹布置”。这⾥看到⼀些⽑笔,⾮常淡的墨。黄公望曾经说过,画画⼀个最难的东西叫做糊涂其笔,不太容易,我们讲糊涂,是说这个⼈好糊涂,糊涂其笔其实说他的笔触不是那么刻意、规矩的,不是⽩描的⼯整,是淡的,淡淡的这个笔触,慢慢描过去的感觉,⽽且⾥⾯常常有风吹草动的某些细节出来,这⾥就是刚才讲那个留⽩的开始,后
⾯被乾隆皇帝压死。这⼀段⼤家可以感觉到这个留⽩。
黄公望为什么要画这张
画,只是因为他去了富春江吗?我们来了礁溪,我们看到了这⾥的⼭⽔,有⼀种感动想画它,可能是⼀个动机。黄公望画的不是他个⼈,画的是⼀个漫长的江⽔,在⼀千年的历史⾥,流过来的浅滩、激流、⾼峰,所有的这些东西。因此当我们看它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他有很多的风景,⽐如说我放退远的时候我希望⼤家可以看到它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