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九上第三单元古诗词的复习
[第三单元课内古诗词]
一、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一)本诗主题
(二)赏析全诗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运用夸张,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表现出朋友对作者的浓厚情谊;以乐写哀,营造欢乐宴饮气氛来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为下文写苦闷茫然的心绪做铺垫。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细节描写,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抑郁的心情。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诗人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志向难以实现的矛盾、痛苦的心情。
【分析】“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冰塞川”“ 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正面写“行路难”,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内心的失意与无奈。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诗中采用了姜尚“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 ”的两个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地说明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体现了诗人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反复、设问的修辞手法,使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突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和用典,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倔强
、自信、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也表明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对前途充满信心。
【分析】(1)“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这一句又运用了典故。
(三)考题解析
1、本诗具有强烈的抒彩,情感起伏变化一波三折。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情感变化图,请结合诗意,将空白处补充完整。
【答案】①惆怅 ②希冀
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明确】在经过前面苦闷迷茫的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后世认为,南朝诗人鲍照的《拟行路难》对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影响很大,但李白的诗作却能“出于蓝而胜于蓝”,请结合下面例句作简要分析。
【例句】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鲍照《拟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答案】李诗虽从鲍诗脱胎而来,但李诗加入了“停杯投箸”的形象刻画和“四顾心茫然”的心理描摩,更能生动地展现诗人苦闷的精神世界。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答】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
观。即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6、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
答: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7.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答: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8.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答: “停、投、拔、顾”等一连串的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9. 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答】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理想不能实现,内心苦闷、压抑的心情。
10. 诗中采用“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限填四字)两个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11.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 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12.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 ①意思: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即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②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3. 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答: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4. 诗的最后两句是诗人唱出的最强音,历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说说为什么人们在身处逆境,失意苦闷时常常引用它来自我励志
答: 这两句诗体现出一种奋发振作、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及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15.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16. 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
答: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17. 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答: 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一)本诗主题
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一首酬赠(酬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二)赏析全诗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作者被贬谪被抛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也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分析】情感:首联用“凄凉地”“ 弃置身”这两个词,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被抛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之快的感慨。
作用: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
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首联“凄凉地”和“弃置身”写出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流露出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懑不平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用典,写出了诗人孤身归来,回乡所见,友人多已离世的境况,表现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分析】(1)运用了“闻笛赋”(向秀)、 “烂柯人”(王质)两个典故;
(2)“怀旧空吟闻笛赋” 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或表达对新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到乡翻似烂柯人” 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或暗示自己被贬谪时间长久,对世事变迁的怅惘)。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颈联运用比喻(反衬、对偶)的方式,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即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达了诗人面对挫折(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昂扬等)精神和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沉舟”和“病树”原本是自指,比喻贬谪后的自己,后来借指旧事物;“千帆”、“万木”
原本比喻那些在他贬谪之后的新贵,后来借指新事物。
【考点】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答:A.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B.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C.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提示:可从其哲理性及表
情达意方面来思考)
答: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4)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哲理: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或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情感: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自信豁达的情感(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
修辞: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行路难其一李白写景: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描绘出一幅境界开阔、生机勃勃的画面,给人以鼓舞。
(5)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出两重情绪:一是感到伤痛惆怅,因为经历长时间的贬谪生活,已是世事沧桑、人事皆非:二是不失豁达乐观,意指自己虽屡遭贬谪,但新人辈出,也令人欣慰,表现出诗人面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