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秀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教学策略
1. 以诵读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在诵读中理解、品析美点,体悟作者情感。
2. 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PPT出示: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行路难其一李白 ——余光中《寻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
同学们,说起唐诗;我们就想起了李白。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赞叹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和他齐名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板书课题及作者:行路难 李白)
二、了解背景资料
1.PPT出示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所写。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受到皇帝的重视,一时春风得意,自以为将大展宏图。但没等到他“功成”便被“赐金还山”,实际上就是被皇帝下令驱逐出朝廷了。在朋友为他送行的酒宴上,他写下了这首诗。
指名学生读。
2.PPT出示资料: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指的是能够配乐的歌诗。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主要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生齐读。
三、诵读 ,把握感情波澜
1.倾听文本,进入情境
(1)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带,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
(2)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的读音。
2.反复诵读,走进文本
(1)个别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纠读、评读;
(2)集体朗读;
(3)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由小组派优秀代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初步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节奏。
3.师指导读出节奏
有的学生这样来读:“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种节奏和表达作者心情的节
奏不太吻合。作者这时心情是比较郁闷茫然的,所以读的时候主要用四三节奏来读。如:“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师范读)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