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词——宋词巅峰之作,五⼤词⼈谁是你⼼中的NO.1?
宋词代表着宋代⽂学的最⾼成就,优秀的词⼈层出不穷,产⽣了⽆数璀璨⽣辉的作品,在历史
的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这⾥怀着对宋词⽆⽐深厚的敬意,以个⼈眼光在众多词⼈中
挑选了5位最有代表性的词⼈,介绍他们的成名之作,它们也许就是宋词的巅峰,哪⼀⾸是你中
意的菜?
1、苏轼《念奴娇·⾚壁怀古》
苏轼(1037年1⽉8⽇-1101年8⽉24⽇),字⼦瞻、和仲,号东坡居⼠,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
苏东坡。
苏轼可以说是⼀个全才,诗、⽂、书、画⼀流,也涉猎过医药、⽔利等⽅⾯的研究,并颇有贡
献,同时他还是⼀个厨艺⾼超的美⾷家,由他⾸创的东坡⾁、东坡肘⼦、东坡鱼、⽺蝎⼦等美
⾷,直⾄今⽇仍是让⼈流⼝⽔的存在。
苏轼在词作⽅⾯尤其优秀,为豪放派的代表⼈物,他的词既能豪迈恢宏、也能婉约清新,与⾟
弃疾并称为“苏⾟”,个⼈觉得他可以坐上宋代词⼈的头把交椅。
苏轼的词作现存约300余⾸,精品众多,只选择⼀⾸代表作很难取舍,作为豪放派的代表词⼈,
还是选他的这⾸《⾚壁怀古》吧。
《念奴娇·⾚壁怀古》宋·苏轼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乱⽯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如画,⼀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华发。⼈⽣如梦,⼀尊还酹江⽉。
写这⾸词时苏轼已经四⼗五岁,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是在游
历古战场⾚壁时所作。
词的开篇即⼤⽓磅礴,描绘了⼀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其中的“⼤、尽、千古”⼏个字是带来历
史厚重感的关键词。接着由景到⼈,详写了豪杰英雄的风姿,寄托了⾃⼰也能象他们⼀样“雄姿
英发”的豪情,然⽽现实坎坷,⾃⼰也已经“早⽣华发”,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慨。
结尾的“⼈⽣如梦,⼀尊还酹江⽉”,看似对现实、对⽣活的妥协,其实表达了苏轼旷达的胸襟,
与他同⼀时期在《定风波》⾥写的“⼀蓑烟⾬任平⽣”、“也⽆风⾬也⽆情”等句⼦所表露出的含义
相同,虽然⼈⽣难测、风⾬不定,但⾃⼰始终怀着⼀颗初⼼,不为外界所动。
也正是有如此博⼤的胸怀才能成就如此豪迈旷达的苏轼。
2、⾟弃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
⾟弃疾(1140年5⽉28⽇-1207年10⽉3⽇),别号稼轩居⼠,他⾸先是南宋将领,再是豪放派
词⼈代表,其词开合有度、⼤⽓磅礴、收放⾃如,素有“词中之龙”之称。
⾟弃疾戎马功名⼀⽣,却因与主和派的意见不合,仕途并不顺畅,起起落落,最后归隐⽽终。
他的词中便寄托着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
《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宋·⾟弃疾
千古江⼭,英雄⽆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铁马,⽓吞万⾥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三年,望中犹记,烽⽕扬州路。可堪回⾸,佛狸祠
下,⼀⽚神鸦社⿎。凭谁问:廉颇⽼矣,尚能饭否?
写这⾸词时,⾟弃疾已六⼗六岁,正是北伐抗⾦时期,他也因此受命于江防要地京⼝担任镇江
知府,但他多项提议均未受到重视,深感忧⼼忡忡,于京⼝北固亭登⾼远眺时,⼀时⼼潮万
千,写下了这⾸豪壮⽽悲凉的词作。
此⾸词⽤典众多,但毫⽆刻意之感,各典衔接⾃然,⼀⽓呵成,⾟弃疾也以此⼀系列历史来抒发今⽇阴郁愤懑之情,慷慨悲壮、壮怀激烈,如闻其声、如见其⼈,⼀句“廉颇⽼矣,尚能饭否?”字尽意未尽,震⽿发聩,令⼈胸中激荡不已。
3、柳永《⾬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因排⾏第七,因此也被称为“柳三变、柳七”,他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之⼀。
在宋词的发展历史上,柳永是⼀个⾥程碑式的⼈物,他对宋词进⾏了重⼤⾰新,使其进⼊到雅俗共赏的新天地,更重要的是他独创了众多新词调,且⼤多是慢词,⼀改短少为主的词坛⾯貌,对其后的词作影响深远,正是从他开始,宋词的形制才逐渐真正的⾛向了完备。
柳永的词作清新⾃然、平实⽆华,虽通俗却极具感染⼒,⼀时有“凡有井⽔处,皆能歌柳词”之说,可以说他真正的成为了⼀个全民偶像。
《⾬霖铃·寒蝉凄切》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柳永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
柳永个性洒脱随意,曾经他去参加科考,却在路上就⾛了六年时间,皆因沿途风光⼈物太美,使他流连不前。
此⼀⾸《⾬霖铃·寒蝉凄切》即是他与⼀位恋⼈分别之际⽽作,全篇哀怨缠绵,时⽽写景、时⽽抒情,情景交融,将恋⼈之间离别的愁苦和不舍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以问句结尾,更觉意味⽆穷,感⼈肺腑。其中“千⾥烟波”、“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等句更是被⼈所称道。
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1084年3⽉13⽇-约1155年),号易安居⼠,为婉约词派代表,被誉为“千古第⼀才⼥”。
李清照出⾃书⾹门第,是标准的⼤家闺秀,⾃⼩⽂采出众。少年她随⽗亲迁⼊汴京⽣活,初到时即以⼀⾸《如梦令·常记溪亭⽇暮》惊艳登场。
李清照18岁时与吏部侍郎之⼦赵明诚结为连理,后遇党争,李清照与赵明诚分分离离,⽣活开始显露⽆情的⼀⾯。后⾦兵⼊侵,宋徽宗、钦宗被俘,北宋灭亡,李清照夫妇⼆⼈转⽽南下,却不料赵明诚在途中染病⽽去。
李清照开始四处漂泊,居⽆定所,⽣活凄苦难⾔,这也使她的词作风格发⽣了重⼤改变,从清新闲适转向了沉郁悲凉,处处流露出对⽣活的愁苦哀思。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曾经也有过⼀段阳光明媚的⽣活。由于共同的志向和爱好,她们四处搜集珍本秘籍、书画古玩,并进⾏整理勘校,在随后南下过程中,虽然只能在这些视若珍宝的收藏中挑选贵重者带⾛,竟也集有⼗五车之多。
南下沿途李清照尝尽颠沛流离之苦,不但所有收藏尽失,赵明诚也离她⽽去,更兼亡国之恨,⼀个接⼀个的打击使她对⽣活失去了信念,《声声慢》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世。
这⾸词最让⼈赞叹的是⾸⼗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当得上前⽆古⼈,其境、其情、其意也可以说是后⽆来者。
全词并⽆精⼯雕琢,胜在情真意切、朴实动⼈,凄风苦⾬的⼼境跃然纸上,她的困苦哀愁似扑⾯⽽⾄,令⼈不忍卒读。
5、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1049年—1100年9⽉17⽇),字少游,为北宋婉约派词⼈,被尊为婉约派⼀代词宗。
秦观⼀⽣受苏轼影响极⼤,两⼈亦师亦友。苏轼在徐州为官时,秦观前往拜访,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被苏轼推荐给了王安⽯;秦观⼊仕途后,⼜被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在苏轼任翰林侍读学⼠、礼部尚书时,秦观与黄庭坚、晁补之、张⽾等同时供职国史院编修,⼈称“苏门四学⼠”。
当时词坛之上,晏殊、欧阳修⽤笔圆润,词风闲雅,⽐较⾼⼤上,⽽柳永的词⼜多为情思情愁,略显轻俗,苏轼的词虽豪放不羁,但其⼼境⼜是常⼈难⼈效仿的,因此⼤家迫切希望有⼀个能填补中间空⽩地带的词⼈,此时秦观的出现便是偶然也是必然的了。
秦观的词作凄美⽽不失婉约,擅长营造意境,韵味悠长,表达的情感细腻含蓄,极富感染⼒,受到了⼤家的追捧和效法,使婉约词的发展⼜到了⼀个新的⾼度。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
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
这⾸词据说是秦观于长沙邂逅⼀美⼈后临别之作,两⼈约定将来重逢,谁曾想,⼀别即是永别,数年后,秦观在⼴西藤县去世,美⼈得知消息后,⾏数百⾥⾄,哀恸⽽亡。
词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历来受到⼈们的推崇和⼤量引⽤,成为恋⼈之间表达情意的颂歌。⽽它所传达出来的爱情价值观也使这⾸词顿时脱离了当时情词普遍所有的轻浮表象,提升了内在的精神境界,⽴意⾼远。
爱⼈依依惜别,却⼜别有深意,当真是超凡脱俗,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