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期课内课外古诗词赏析(13首)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初唐诗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代表作: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等。有《陈子昂集》传世。
【写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
燕昭王,战国时燕国第39任君主。即位之后,招贤纳士,招揽了一批卓越的人才,造就燕国一时盛世.
【译文】 (在幽州台上)我向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贤君。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望岳译文
【赏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古人”和“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时间角度。诗人直抒胸臆,纵观古今,感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不可见,后世的明君也不可遇,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和感伤。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空间角度。诗人吊古伤今,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茫茫宇宙虽无边无际,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而怆然泪下。
悠悠”形容时间久远和空间广大。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独“,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独、寂寞和悲凉之情。
写作特:
1.直抒胸臆。全诗没有具体的描写,而是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前两句俯仰古今,写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垠;第四局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2.意境雄浑。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渺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为背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
登飞来峰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祖籍临川人,也称“王临川”;“唐宋八大家”之一
散文:雄健刚劲    诗词:遒劲清新,豪气纵横        著作:《游褒禅山记》《泊船瓜洲》等。
【写作背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鄞yín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望岳》与《登飞来峰》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不同点:《登飞来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望岳》则表达了诗人虽考场失意,仍充满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望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其诗风格: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离开长安,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是本诗的主旨句。“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山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衬托出泰山的高大。化用孟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蕴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才能俯视一切,傲视雄(或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游山西村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示儿》《游山西村》《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支持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镜湖的三山乡。此诗便是陆游被罢官闲居在家时所作。
 
【小结】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紧扣“游”字,游性十足,游意不尽。诗人紧扣诗“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段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
    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事,末写希望自己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始终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纯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主线突出,层次分明。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山西村优美的景,表达了诗人沉醉于纯朴的农村生活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sè)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背景】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这是第五首。
竹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