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回答》读书笔记
汉语言文学一班:张筱星
2015221102110015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已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如果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关于读书的诗歌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作者:北岛
知道北岛是是先知道了关于他的笑谈,而后才知道了他的作品。在所谓的诺贝尔陪跑方面,北岛虽不如村上春树著名,却也足以让每年关注“诺奖”的人会心一笑。第一次读北岛的诗就是这首《回答》,说是读还不如说是听,有的时候诗歌真的只有在读出来的时候才最有味道。当时听着男中音展现出的沉郁愤慨,对北岛颇有感觉。
可以说,北岛的《回答》开创了朦胧诗的时代,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诗歌总体特征上可以概括为象征诗。本诗中作者以冷峻的口吻,悲凉的态度怀疑着这个荒谬而又暴力的世界。作者意图揭露不分颜回盗跖、不论青红皂白的现实,对不应该出现的矛盾和恶像表示质疑与愠怒。在沉郁顿挫地描绘了世界以后,诗人庄重而坚定地阐明了自己对这世界的态度:“我不相信”。在语言上,诗中富有哲理与抒情的语句间杂,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影射、反讽等手法,使诗作生动有吸引力。本诗的开篇两句极具特,诗人用了两句悖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揭露了所谓“镀金”的揭示虚假,与后面“弯曲的倒影”相互对照。第二节发出疑问:“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其中“冰凌”暗指人们心灵的阴影,情绪上顺承第一节。第三节则是带着救赎者的意味: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诗人表现出救世主的身姿,是为了体现新时代诗人的觉悟和担当。
本诗第四节中,“我——不——相——信!”的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有人说,一个负责人的诗人即便是一个标点符号都会经过深思熟虑,本句中,破折号的加如加重了语气,将一个坚定不移,嫉恶如仇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末两句中作者从历史的维度来表明自己不屈的决心。
第五节的排比句表现了否定和怀疑精神。我本人本不喜欢诗文中出现刻意的排比,诗歌本就是一种容易被误读的文体,一首诗写得不成功会显得矫揉造作,不成功的排比更是会为诗文大大减分。然而本诗的几处排比都十分恰到好处,使人感觉此处就应该反复咏叹: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声声撼动人心。
第六节前两句对苦难的态度,抒发承担未来重托的英雄情怀,末两句,传达出对未来的企望。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句从历史与未来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显示出了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强大的再生力。
本诗的整体艺术手段十分精妙,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一首诗的意象选用十分重要,将选好的意象正确地叠加融合就更考验诗人的功底了。北岛的诗歌中大量地使用了由两组对立因素构成的象征意境,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充满压抑感的生活氛围,也表现了重压之下,生存意愿和发展要求仍然存在着的人对苦难现实的反抗、叛逆的心理。在北岛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漫漫长夜,生活中处处是禁锢人身心的“网”。希望的化成了被阻隔着的黎明,中间隔着堤岸,觉醒的人就是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这些灵活的象征手法无不表明了诗人天马行空而不失形象的想象力。
北岛是一个接受过西方现代派文学影响的青年,他将自己眼见的都意象化,使用电影镜头般的蒙太奇手法对画面进行拼接,塑造出了一幅时代的艺术品而不是简单的照片。在他的诗歌里,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特殊集体的理想生活都会成为他创作的主题。由于心里感受的真实的外象化,北岛的诗歌染上了一层阴冷的彩,给人以冷峻凄怆的感觉。北岛诗歌阴悒的冷峻虽不是象征主义的直接感染,但他却从生命感受这共同层次上验证了现代艺
术的本质。在他的诗中,他要去质问,要去控诉,将满腔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不是冰川纪,何以到处都是冰凌?新的航道已经发现了,为什么千万艘船只还在死水一潭的死海中盘桓、相竞,眼睁睁地等着沉没?”这些画面其实都是那个时代在诗人印象中经过了加工的抽象写照。
本诗题曰“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诗人又回答了些什么?首先要“回答”,就要有回答的对象。诗人的回答对象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那沉闷的社会现实,充满悖谬的十年浩劫。诗的开头就是对那现实的描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既表现出诗人的愤慨,也表现出其无奈之感。诗人要回答的是这样的世界。诗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了什么,要做什么?诗人说,他是来判决这世界的。诗人只带了纸、绳索和身影。诗人要用自己的诗来审判这世界;诗人要用绳索来处决那虚伪的世界或者那些卑鄙者;诗人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殉自己的理想。诗人反复表示,自己觉不相信这样的社会,绝不会对这中的种种荒谬妥协,诗人准备反抗。这首诗是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诗人代着那个时代青年特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生存的忧患,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这种反叛与控诉之中,诗人在历史和未来之中寻觅着,探索者,希望捕捉改变这一切的转机,这也是这首诗的现实意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