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_徐志摩关于风雨的诗歌
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篇一
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
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
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
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
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直到现在,每到雨天时,我还都莫名的
渴望着在一个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还有卞之琳以及顾城等。卞之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
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
人的梦”;而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
来寻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诗《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
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篇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
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
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
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
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
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
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
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
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
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
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
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
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
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
高潮。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
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
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
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
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
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
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于读书的诗歌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
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
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
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
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
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可作这样的划分:“悄
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的
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
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
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
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彩美在诗中也用
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
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
徐志摩诗歌读书笔记篇三
最近有缘在图书馆到一本《徐志摩传》。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
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
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当我看到他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再别康桥》,强烈
的心灵震撼让我感到世间竟会有如此巧合。在《再别康桥》诗最后的一节
中诗人是这样写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尽管他才华横溢,当他在世上只待34春秋的时候,意外孤独地死在
了天上,也许这才是他本来的归宿。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
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热烈而又执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诗文中最出
的也就是那些歌颂理想和爱情的作品。尤其是爱情方面,古今中外执著
不渝终身高颂爱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爱情放在复杂的
现实中来不顾一切地追求,并不惜承受世俗的压力。徐志摩为追求浪漫的
爱情而离婚,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师生反目,为此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
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写道:“我将于茫茫人
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
的带着唯美的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每一次总是以
诗人终于没有到他理想中的灵魂伴侣而告失败。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
徽因出嫁而成永远的心痛,后来的陆小曼不知珍惜闹出的绯闻更让诗人愁
肠百结。在人间追寻理想屡遭挫折的诗人,最终没有逃脱把自己融入五彩
缤纷的云彩的命运。
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种欧化的贵族气息使得他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相比于西装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欢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片头中的扮相,那才是我心目中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觉。他在读者中从来就不乏追随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资”一族青睐的中国作家。尽管在他身上也浑身散发着浓厚的资产阶级旧文人那种脱离现实超理想主义的气息,但在客观上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徐志摩是一个天才。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间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暂的一生像是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叫人永远怀念,永远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