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现实主义作家路遥因其在爱情题材上独特的创造而光芒四射,在他的小说中描写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爱情故事。综观其作品可以看出,路遥小说中的爱情从情感内涵到思想文化层面都体现出特有的模式性。
关键词:路遥爱情;自由思想;传统道德
路遥善于在其小说中以爱情为框架构筑起动人的立体全景,他总会把一个平凡的爱情故事写得那么美丽绝伦,令人神往,这构成了路遥小说的一大特。除了很少的一两篇之外,路遥都使用了这种布局。
就情感本身的内涵范畴而言,路遥笔下的爱情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两情相悦的理想化爱情,二是世俗观念下的朦胧恋情,三是执著牺牲的哀婉悲情。孙少安与贺秀莲、孙少平与田晓
霞、杨启迪与苏莹属于第一种,卢若琴和高广厚、吴亚玲和马建强、孙少平和惠英属于第二种,李向前之于田润叶、巧珍之于高加林、孙兰花之于王满银则属第三种。两性关系往往比人际关系更为复杂,但路遥以他那如花的妙笔把男女间的情与爱描写得牵动人心。
路遥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可爱的女子,她们是传统美德的化身。刘巧珍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具有中国传统妇女所有的美德:勤劳、朴实、善良、纯真、忠厚、大胆、对爱情矢志不移并愿为爱情献身,同时她还有别的农村姑娘难以企及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不平常的精神追求。孙兰花是位贤淑的农村劳动妇女,对不务正业的流浪汉王满银总是极尽妇道,毫无怨言。聪明活泼的官家千金田晓霞有关心国家、关注时政、勇于救人的好男儿气概,又不失花前月下的女性浪漫温柔。她们都非常轻易地一下子占据读者的心扉。
情爱生活是构成路遥小说艺术的一块重要基石,它不仅渗透了作家的内在情感体验,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发现和深刻思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情爱自身的价值,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路遥小说里的情爱总会体现出多维性甚至包含完全相对的两极。在路遥小说爱情模式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多种婚姻观在同一份感情上的辩证统一:一方面表现为对现代自由的追求,另一方面却渗透出对传统道德的回归。
路遥小说一开始往往用大篇幅的文字高调渲染情爱主人公对理想爱情的自由追求。《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是最完美的典型了,若从世俗的角度看,两个人属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地道的农民,一个是高干的女儿。用常规的思维想,像田晓霞这样的女孩应该嫁一个和她门当户对的年轻有为的国家干部。然而常人的想法并不适合田晓霞,因为她是一个当代的知识女性,她的爱情观是超世俗的,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这个穿着破烂、卖着苦力的农民工。这份爱是真心实意的,她在日记中写道:“时时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样令人沉醉”。这份爱是至死不渝的,当洪水淹没她身体的最后一秒,她脑中闪过的是孙少平的影子。此外,像田晓霞这样的女子在路遥小说中还很多,她的田润叶比之她有过之而无不及,润叶是一位体面的人民教师,爸爸是村上的党支部书记,二爸又是一路高升的大干部。可她却始终追逐着与孙少安青梅竹马的那份最真情感,而不去管对方家里是怎样一幅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情景。《人生》中的巧珍是又一个打动人心的爱情女神,她是山沟沟里的一个文盲,没有见过大世面,更不懂衣着的潮流和国际的政治。但是在精神上她是一个具有现代自由思想的女性,她眼中的爱情是没有知识的高低、贫富的差别,在她心里情感的最高标准是爱,所以她顶着村里人的有目光,走进了她的理想的爱情王国。
尽管路遥小说中自由的爱情之花满山遍野,可我们将他的作品读完之后会有一种复杂的发现:许多的自由爱情之花并没有结成纯真之果,反而在无奈中走上了传统道德回归之途。润叶和少安虽然互相钟情却从没有真正走到过一起,首先是少安很理智地意识到他们之间存在的现实距离,他主动退缩了。之后他为了让润叶死心很快和秀莲结婚了,少安和秀莲的结合是传统爱情观的一种体现,两个人基本上是门当户对。其次,对女主人润叶来说,虽然她执著不渝也用尽努力,可一个人是无力回天的,我们说她的爱是超世俗的,到最后这种超世俗转化成一种道德极致:当全心全意深爱她的丈夫忽然在车祸中失去了双腿,她也瞬间感受到了传统道德的召唤,开始一反此前对丈夫的不冷不热,变成了一个患难中不离不弃的贤妻良母。孙少安的弟弟孙少平,在田晓霞逝去后本来还是有很多机会再攀高枝的。好友金波的妹妹兰香在医科大学即将毕业时,对在煤矿挖煤而受重伤的少平表达了爱情,这又是一个超乎寻常的爱情故事。可这也注定是一份单方无果的爱情,在少平的道德思想中,他有传统的对爱情的忠贞思想,他做不到在晓霞走后那么轻快地接受新的感情,如果非要让他开始另一段感情的话,那除非打上道德的烙印。从这个角度分析,我们才能理解小说的最后他走向了带有孩子的寡妇——惠英嫂。惠英嫂是少平亡故师傅的妻子,自从师傅走了以后,就由他来照顾师傅留下的孤儿寡母。渐渐地他对这小院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感情,或许只有在这里他才能获
得心灵的抚慰。再看巧珍和高加林,他们的爱情也是一条从现代向传统回归的抛物线,巧珍对高加林的爱实际是源自对现代文明的追求,她崇拜的是加林的文化和思想,然而由于两人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导致两人最后还是无果而终。但在小说的结束,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对传统道德的认同(当然这是在现代选择失败之后的第二性认同):巧珍绝望之后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栓,加林在再次落魄回来之后听说巧珍已经嫁人时抓着两把黄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声:“我的亲人哪……”还有《在困难的日子里》那个品学兼优却贫穷自卑的马建强,之所以不敢去接受来自城里姑娘吴亚玲的情感关怀,不能不说也是介于传统思想的制约。
在路遥的小说中,关于情爱生活的描写,有一种非常深沉、强烈的审美魅力,其原因就在于情爱心理中积淀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风潮会过去,时代会过去,但爱情却是穿越时空的沉淀物。路遥小说里美丽动人的爱情,也就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2]赵洁婷.超越世俗的爱情观念[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2).
[3]宗元.路遥情爱模式解构[J].济宁师专学报,1994(2).
(1.南昌理工学院,2.南昌大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