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论文学生就业论文
高校扩招中的大学生:困境与消解
摘要:高校扩招是一柄双刃剑。大学生既是扩招的直接受益者,也承受着这一巨变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急剧扩招,使大学生生均学习资源减少、心理积郁难疏、就业压力空前增大。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寻求相应对策消解大学生所处困境。
  关键词:高校扩招;大学生;困境;消解
 
  高校扩招及其影响不仅是一个焦点话题,也是一个敏感话题。所谓高校扩招,就是在原有招生计划基础上进行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充。从专业视角看,上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被介绍到我国,因而高校扩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必要之举。而从现实历程看,高校扩招是我国政府特定时期(亚洲金融危机)为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特殊举措。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在一定程度上的招生不足导
致了扩招的某种可能和必要。现在高校扩招已历10年,需要总结经验,以利于更好发展。
  近年来,扩招使大学生体备受社会关注。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高校扩招是一柄双刃剑,作为扩招的直接受益者,大学生同时也是扩招的最早受难人。正确识别、有效应对大学生所处困境,无疑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急剧扩招为背景,在分析我国大学生所处困境及其症结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消解策略。
  一、急剧扩招使我国大学生面临四大困境
  毋庸讳言,高校扩招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影响着教育的基本理念、运行方式和发展道路。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而且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贵族性的哲学基础,使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专利,从而为社会民主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但是,扩招也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其中不仅有数量、规模和速度的问题,还有质量、结构和效益的问题。
  目前,急剧扩招——大幅度、超常规、长时期的扩招,客观上已经给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
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合格师资欠缺、场地设施难敷急用,导致教育质量急剧下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和发展,如果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调整,不仅会挫伤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使扩招乃至于正常招生难以为继,而且会破坏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给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带来负面影响。
  近十年的急剧扩招,使我国大学生面临四大困境。 大学生就业论文
  ()急剧扩招超过社会承受力,高校负债运营把压力转嫁学生及其家庭身上
  任何事业发展都需要动用和消耗某种资源,高等教育大众化也不例外。考察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遵循由低向高——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进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政府可以推动,但不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仅以发达国家为例。先看美国。1944年,面对大量军人即将退役形成的就业紧张局面,联邦政府颁布了《军人权利法案》。该法案规定凡服役90天以上的军人战后均享有一到四年的教育和训练权利,政府为其支付一定的学杂费和生活津贴。政府先后为高等教育投入巨资,到1940年代末美国开始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美国用较短时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与其超强实力分不开的。二看英国。英国在1960年代进入了高
教大发展时期。到1970年代初,毛入学率由1960年代的不足7%达到了15%,前后用了八到十年的时间。三看日本。日本1940年代末仿美国模式进行新制大学改革196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前后用了约15年时间。
  我国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2002年达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前后只用了四年时间。短短四年中,累计扩招196%,2002年的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296%。按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我国在2002年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这种急剧扩招使2007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700万人,居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其速度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十分罕见。
  与此相关,急剧扩招中,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则无明显增加。投入的严重不足,使高校数量少且容量有限,负债缠身,问题和压力被转嫁到学生及其家庭包括银行身上。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1022所,四年后的2002年也只增加到1396(2003年增加到1472)。普通高校数量增加了37%,而四年学生人数增加了165%。新办学校多由中专大专升格而来,规模和容量十分有限;绝大部分新增学生进入了老高校,包括重点大学。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是,除极少数受国家财政倾斜的学校外,其他普遍财力紧张,不少还负债运营。高校负债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费成为多数学校主要的经费来源,不少高校自觉不自觉地嫌贫爱富”——以分换钱,生源质量和教育质量不断下滑。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急剧扩招方式实现,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没有得到应有尊重,事实上超过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承受力,这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沉重代价,并给学生及家庭带来负担。
  ()急剧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压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条件,急剧扩招使大学生固有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大学生尽管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激荡还比较强烈——他们渴求有良师益友指点迷津,帮助消除心理压力从而走出误区。而这种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因大众化步伐太快而被严重削弱了。问题在客观上至少表现为学校和教师两方面。首先,急剧扩招分散了高校领导对此应有的注意力。高校领导主要关注的是学校竞争力,他们朝思暮想的是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如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以获得更多科研经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流于形式或被动应付。其次,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心理健康关系最为密切,但急剧扩招使辅导员们所带学生过多,一名辅导员带几百名学生已是正常工作量,这使辅导员无法关注每个
学生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与此相关,急剧扩招及其后的行政主导倾向,使专业教师应接不暇,长期超负荷工作。更为关键的是,扩招后的高校分配与激励制度,使教师基于自身利益考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考研考博、走穴创收和写论文评职称等等上,专业教师间恶性竞争。扩招后的大学中,师生交流时间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陌生,教师漠视学生,学生疏离教师。大学生固有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却在日积月累逐步加深。曾经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案就是典型例证。这是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血的教训,也是学校不作为和教师不能为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