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观后感15篇
《你的名字》观后感1
  我爱的方式,也散发着你的味道;我走的姿势也传出了你的笑声。终有一天,你的一切都会消失,所以将你的一切深深印入脑海,不是我的权利,是我的义务。”
  影片的前一部分是比较欢乐的。可爱的少年和帅气的男孩在梦中交换身体。性格迥异的两个人,从一开始糗事连篇到后来在彼此生活中混的“如鱼得水”。
  时间的交错让他们奇迹般地在梦中相遇,却从未想过,这其中隔着三年时间。
  当男孩下定决心寻女孩,却发现这一切似乎不可能存在。
  黄昏之时,他们奇迹般再次相遇,这次不是梦。虽然最后没能留下名字,可我觉得手心那句“我喜欢你”更有分量吧。
  改写过去,改变未来,他们做到了,却失去了与对方的联系。
  从高中、大学,到开始工作,他们属于彼此的记忆慢慢消退,越来越模糊,可心头那萦绕的情感却从未散去,驱使着他们仍然在人中寻对方的身影,因为他们相信,即使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也一定能一眼认出。
  “我一直在寻,在寻,某个人。”二人都抱着最初的执念。
  正如歌中唱道:“我们是时间旅行者,哭着攀登时间的阶梯。我不想再在时间的捉迷藏里跟你走散。”
你的味道  两辆电车交错而过,玻璃上映出对方的脸。
  想起张爱玲写的那句“原来你也在这里吗?”这句话中虽然带着可念不可说的美好情愫,却有着淡淡遗憾和伤感。
  最后的最后,他和她在茫茫人海中再次相遇。这一次,不再像《秒速五厘米》中那样永远错过,而是在即将擦肩而过的紧要关头,一方停下脚步,鼓足勇气说:“请问,我在哪里见过你吗?”然后另一方转过头,笑中带泪的说:“我也是。”
《你的名字》观后感2
  在此之前,新海诚的作品始终萦绕着一种没有来由的、唯美而哀伤的丧失感,故事零碎、结构松散等弱点也一直存在。而20__年上映的《你的名字。》无论在节奏控制还是情节推进上都可圈可点。
  从内容上看,本片一扫前作中的忧伤与阴霾,走上了轻松愉快、活泼有趣的大众路线,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有感动,男女主人公不再埋头于自我世界,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周旋于家人、朋友与社会的关系中,男女主角之间曾经无法传达的思念也终于有了明确的落脚点。彗星灾难的设定则反映着经历311大地震后的生死无常观,此外,影片添加了不少日本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延续了《言叶之庭》中对日语语言文字本身的溯源(爱与孤悲),更在此之上有所发展;这种对传统的回归使作品有了真正的底蕴和原。
  从制作上看,本片的成功除了新海诚对叙事手法的驾驭日臻成熟,也要归功于此次制作团队的强大(吉卜力出身的安藤雅司担任作画监督、田中将贺担任人物设定等)和制作设备的更新(购入StoryBoardPro软件)。在选择配音人员的时候除了角匹配度,也考虑到了话题性、观众接受度等,确定插入歌曲时选择了在年轻世代中颇受欢迎的RADWIMPS。
  各方面的优化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标志着新海诚在动画创作上的新突破。他的作品不
再只是靠优美的风景画面获得好评,而是通过流利的节奏、丰满的人物与故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回归打动人心。
《你的名字》观后感3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对男女之间平常是令人难忘的缘分。
  在影片的开头,一颗彗星划过天际,天地下两个截然不同的人便是互换了身份,却恍若是一场梦,梦中留下的只有纸上的“你是谁?”这几个字。
  泷是大城市一所高中的学生,对未来已经有了规划,而住在乡间小镇的三叶却依旧为着身边的一些琐事烦恼迷茫。平常的一个夜晚,彗星划过,天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身处于陌生环境之中。从开始的害怕,尴尬,到后来逐渐适应,甚至是有些期待。一次次的互换,让两人越发想要接触对方。可茫茫人海,一个人谈何容易?泷一步步的去寻三叶,到的却是一个被彗星所毁灭的小镇。最终,两人在夕阳下奔跑,穿越了时空的界限,奔向对方,在彗星降临前相拥。一切都改变了。
  两人决定在手心里写上对方的名字,防止遗忘。在彗星落地之后,一切尘埃落定,只是三
叶没来得及写上名字,而泷的手心里写着的却赫然是:我喜欢你。
  记忆都被抹去,就连用来互通消息的日记也消失不见。一切仿佛都是一场梦,梦醒之后,谁也不记得谁。却在最后,不由回头,问道:“你的名字是?”
  两人之间的情感何其复杂,似爱,却不是。铭记对方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此,而只是因为对方改变自己人生,因为有了一段可以回味的青春,被对方所救赎,从迷茫徘徊中脱身而出。
  当他们在夕阳下奔跑时,也许已经明白这可能是最后一面,却依旧向前,这便是朝气的青春,我们无所畏惧,纵使前方是荆棘,我们也愿意用遍体鳞伤的代价去拥抱。毕竟生活总不是那么平稳的,人总是要向前。无论会有多么痛苦,我们总不可能待在原地。既然无法改变过去,那便去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