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
341
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难得一见的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沈去矜《填词杂说》写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由此不难发现,李清照在我国词坛上拥有非同寻常的崇高地位。李清照的一生跨越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见证了南北宋的更替,正因如此,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真切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多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而南渡后的作品和前期相比则显得迥然不同。
1 少女时代,伤春悲秋是心中浅浅闲愁。
《碧鸡漫志》说李清照“自少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此番言论并非假意吹捧,而是对真实情况的如实撰写。她的父亲李恪非对写文章有着独到的见解,曾言道:“诸葛孔明《出师表》、刘伶《酒德颂》、陶渊明《归去来辞》、李令伯《陈情表》,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是数君子在后汉之末,两晋之间,初未尝以文章名世,而其意超迈如此,吾是知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谓之‘
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这就是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乃是文学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出乎意料的是,她的母亲也知书能文。李清照一代才女,工诗词,能文章,善画墨竹,字也写得漂亮,且兼通音乐,显然与她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分不开。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是相对幸福稳定的,此时的她无事可愁。但随着生命年轮的向外扩充,李清照渐渐由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走向青春必经的多愁善感。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归来归去都拨动着她敏感的心弦,个中滋味悄然涌上,使得她的心头始终萦绕着浅浅的闲愁。《如梦令》便是极好的佐证之一: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全词虽仅是寥寥数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借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尤其是“应是绿肥红瘦”一句,不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伤春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在其中暗含了词人对于青春易逝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词人对于无法挽留岁月的浅碎哀愁。
2 良人远去,离愁别绪轻舟难载。
李清照在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和志趣,生活得很是幸福。但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妇女是没有社会地位可言的,基本上也不用参加什么社会活动,象李清照这样的贵妇人也不会被日常琐碎的家务事缠身,因此李清照的生活略显乏味。虽然赵明诚同李清照情投意合,但当他忙于学习之时,李清照的生活空白处便难以填补,等到他做官忙于应酬的时候,回家的次数更是越来越少。独自一人守在家里的清照调侃自己道“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虽然“多暇”显示出了她生活的从容悠闲,但从某种角
度而言也反映出了她的寂寞苦闷。在这种情况下,清照不得不借诗词抒发这种离愁别恨的生命体验。例如她的《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上片从描摹词中女主人公的举止神态写起,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复杂心境——想道出离愁,又不忍道出;下片进一步揭示了女主人公的难言痛楚,通过刻画主人公独倚楼头,含情凝眸的神情,极有分量地抒写了伉俪情深和
相思之苦。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作品源于生活,谁说这幅图景不是清照生活的写实呢?良人没有在身边陪伴,清照也只能放纵愁绪铺满自己的生活。
愁苦
3 家国难再,愁绪暗涌爬满心头。
建炎元年三月,徽宗、钦宗被金人掳去,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同年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兵荒马乱中,她只身一人带着家当南下投奔赵明诚,无奈没过两年赵明诚便病逝,留下李清照一人孤寂。后又被迫经历了政治上的猜疑与一段失败的婚姻,再婚后的张汝舟不过是贪图清照的金石文物罢了。在清照发觉张汝舟的丑恶嘴脸后,她毅然选择了离婚。在那段时间里,李清照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惜带着家当一路追随逃难的高宗;为了摆脱张汝舟这等小人,不惜将自己送进了牢狱。等到一切风波逐渐平复时,周围的流言又反复抽打着清照的神经。此时,她的愁不再是少女莫名的闲愁,也不是少妇的离愁,而是一种关于人生和社会的大仇大悲。强烈的忧患意识加上女性本身的敏感脆弱,清照词作中的愁变得无比浓郁。例如读来使人悲恸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清照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彩。这首词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表现了她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参考文献:
[1]王延梯.漱玉集注[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63.
[2]赵美蓉. 李清照 “愁” 词的意蕴[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5): 66-68.
[3]陈清华. 李清照愁因新探[J]. 语文学刊, 2016 (14):83-84.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游冰晶
(贵州省毕节市第一中学,贵州毕节  551700)
摘 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词人,是善于书写愁情的厉害角,她把“愁”作为词的
主旋律,谱写了诸多令人怅然感慨的愁歌。少女赋闲时,她黯然伤春悲秋;良人远去时,她胸中两行清泪;家国难再时,她愁绪爬满心头。无论是何种愁情,都直击读者心灵深处。在她的一生中,闲愁别恨扮演了重要的角,为后人所惊叹。
关键词:李清照;愁情词;封建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