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佃农diàn 劳碌 lù 私塾 shú 周济 jì
溺nì 仁慈cí 慰勉wèi 不辍 chuò
任劳任怨 yuàn 为富不仁rén 妯娌zhóu li
调味(tiáo) 和睦(mù) 节省(shěnɡ)
祖籍(jí) 勉强(qiǎng) 迁徙(xǐ) 衙门(yá)
调料(tiáo)血溅(jiàn)瞒着(mánzhe)
东挪西借(nuó)节衣缩食suō
韶(sháo)关 仪陇(lǒng) 横蛮(hèngmán)和蔼(ǎi) 管束(shù)
2.词语解释
溺:淹没。沉迷不悟,过分,无节制:~爱。沉~。
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劳碌:辛劳忙碌。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周济: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
宽厚:1.宽容厚道 2.深沉浑厚 3.宽阔厚实。歌颂母亲
仁慈:仁爱慈善。
连夜:当晚那一夜。
慰勉:抚慰勉励。
不辍:亦作“ 不惙 ”。不止;不绝。
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3.填空。
(1)整体感知。根据倒叙—顺叙—倒叙把文章划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第2段开始回忆往事,至第15结束。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写作者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和表达自己的决心。
(2)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回忆了母亲两方面的事:一是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和宽厚仁慈
的态度(2—7段);一是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对压迫者的反抗以及对作者参加革命的支持和慰勉(8—13段)。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习惯,母亲那种___________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一个好劳动”的含义是___________。
(4)母亲具有的高尚品质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提示:要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作答,答题时能够根据题干内容, 在课文中准确到提示语。
答案:(1)一生不曾脱离劳动
(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3)母亲是劳动好手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
(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支撑)
(3)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管教)
(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新的生活 。(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
提示:既要求我们辨析近义词的区别,又要求我们对课文非常熟悉。
答案:(1)B (2)A (3)A (4)B
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她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表达了自己要用尽忠于民族与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B.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C.第①段开篇点题,运用顺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D.“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句话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八、课外知识
关于母爱的名言: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二.简答题。
1.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开篇点题,运用倒叙的手法,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开始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是叙事线索,总领全文;“永远回忆”既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④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具体写了哪些事例?母亲对儿子有着怎样的影响?
中心句是“母亲是个好劳动”。具体事例有:天不亮就起床;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及耕作: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整日劳碌。母亲对儿子的影响是“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内容上明确母亲的特点,既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又深化了文章主题,突出了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勤劳一生”。
1.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
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啊!
2.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你体会到这些感情了吗?
2.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3.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你体会到这些感情了吗?
第15段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句话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点明了社会的财富,人类的历史,就是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
劳动人民创造的,他们所具有的品质,所积累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财产。从而勉励我们要向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生产知识,学习他们顽强的战斗意志。
6.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的含义?
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热爱母亲的真挚感情。
(3)作者记叙这方面的事情不仅歌颂了母亲的美德,而且还采用了议论和抒情的手法或表明这些美德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或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请将这样的语句出来,仔细体味,并说明其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归纳:如第7段中“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留有深刻的印象”,是议论;第3段中“这在母亲心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是抒情。这种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和抒情,对记叙的内容有进一步深化的作用,能更好地揭示所写事情的内在含义,抒发作者感情,歌颂母亲的崇高品质。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思考这两小节与上文叙事之间的关系。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2)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3)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性格特征和哪些优秀品质?
2-7天不亮就起床,煮饭,种田,养蚕,挑水,有桐子榨油点灯,亲手纺线织布,不打骂孩子,周济穷人,不许“我们”吸烟喝酒等事 (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
8-12退佃搬家,送我读书,给我慰勉,坚持劳动(坚强不屈、深明大义同情、理解、支持革命)
4.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甲生: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乙生: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语,说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总司令从小养
甲生: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乙生:总司令回忆的是自己亲历亲见亲闻的母亲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真挚而深沉,读来亲切而感人。“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些写亲身经历、切身感受的最朴实不过的文字,使我们看到了母亲“整日劳碌”、“汗流满面”的高大身影。“很自然地”、“就悄悄”、“便整日……跟着”这些词语,说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母亲身教的巨大力量,使总司令从小养
成了劳动的习惯,学会了许多生产知识。
老师:以上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这篇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热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途述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老师:以上两位同学说得都很好。这篇文章以十分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真热感情。作者把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之中,在平静的途述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真挚深沉的爱。
7.作者怎样把对母亲的爱与对人民的爱,对革命的忠诚有机的结合起来写的?这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
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
这一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我们要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解放天下劳动人民为己任的崇高思想,艰苦朴素的精神,宽广无私的胸怀,坚定的革命意志,为实现祖国的“四化”大业而奋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