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初中化学“教学案”
作者:张进
来源:《成才》 2017年第2期
    许多学校为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没有适合校情的资料而苦恼,还有一些学校思索如何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的管理?如何提高集备的效率?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的教学理念?如何建立人文的课堂、生态的课堂,高效的课堂?教学案就这样应运而生,大家想通过对教学案的研究与完善逐步解决上述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跟踪和调查,发现汉阳区的化学教学案设计日趋完善,许多教研组结合学校的模式和化学学科特点逐渐形成了本土化的教学模式,但不同学校教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状况差异比较大,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老师使用教学案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笔者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状况?优秀的教学案有哪些特点和要素?如何设计出优秀的教学案呢?
    一、本区教学案的基本情况
    (一)教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的方案。一般由教学示
标、课堂前置、教学过程及内容的设计、当堂检测、巩固提升等五大板块构成。表现形式为教案+学案,先学后教,教学合一,师生共用;其特点为导学、导练、导测、导评、导思。例如翠微中学将教学案分为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寄宿中学分为预习感知、共研释疑、评价拓展、反思作业。
    (二)教学案的作用
    1.学生层面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导航仪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对照和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⑦减少记笔记的时间,增加思考的时间
    ⑧便于一课一落实,一课一反馈
    2.教师层面
    ①教法研究一学法指导的研究
    ②教学内容的研究一学情的研究
    ③个人的研究一集体合作的研究
    ④一课一落实一-课一反馈的重要依托
    3.学校层面
    ①加强过程化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②高效课堂的抓手
    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教学案编写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现象
    1.教学案等同于教学资料。往往是教材重点内容的填空加上一些精编习题或中考试题。
    2.教学案等同于教案与习题集的大杂烩。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教学案”,将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目标,将教材重点内容填空变成了课堂前置,将习题思考与解答变成了“科学探究”,将课后作业变成了课堂延伸或拓展。为了怕挂一漏万,往里面塞入的内容过多,导致1课时根本完不成教学案,老师往往不得不利用下节课处理上节课的内容,因而打乱教学计划。
初中教案
    3.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的大杂烩,造成主体和主导不分,学生不知怎样学,教师不知怎样教,产生教学紊乱。
    4.教学案编写共性化,缺少个性化。学校要求越统一、越规范,从某种程度上越是束缚了老师的手脚,不利于教师个人特点的发挥。
    5.教学案内容“太裸”,一切都在预设中。常有新课未上,学案先露;内容未读,目标先露;未愤未悱,问题先露;新课未完,检测先露。教学设计过细,嚼得太碎,拐杖太多,不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6.学生围绕学案学,教师围绕学案教,“教学案”逐渐控制了课堂。往往出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同步,“学习场”被弱化。
    7.教学案的编写缺乏系统性思考。如果学校或区、市级层面要检查,就编一个教学案,检查过后恢复原样。
    编写教学案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活动,它不是教案的翻版,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地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又不拘泥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在编写教学案的时候往往受到教学中思维定势的影响,把教案的条框详细化,就变成了所谓的“教学案”。试想,这样的教学案,怎能摆脱“教授化”的影子,怎能在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教学的艺术在于点燃热情、制造悬念、创造期待和留白。教师的作用在于点燃、点拨、点化。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课堂都是通过小范围的优秀学生带动大范围的学生参与课堂,使课堂充满灵气。即教师的语言.高质量的提问、能引发思考的情境材料激发学生思考,在创设的“学习场”氛围之下,优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点燃了其它同学,从而引发了更多的共鸣,让我们的课堂逐渐走向深入。
    正因为上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如下一些现象:
    1.使用教学案后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2.即使有成熟的教学案,为什么有的老师就是不怎么用?
    3.为什么学校反复强调二次备课,但收效甚微?
    4.教学案为什么会出现习题化?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学校大规模的推广教学案的过程中,学校成绩会整体提高,但当教学案成熟后,相反对教学成绩的提高不大,甚至有些学校会出现下降?
    这是因为在教学案推广过程中,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也是教学模式的推广,因此,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手段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在教学案推广过程中,也是学校加强集备的最佳手段,教师集备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大多数教师会思考如何引入新课,重难点如何突破,如何进行问题的分层设置、典型例题的选择、当堂检测的同步跟踪等。正是这种课前积极思考的状态点燃了教师课堂教学中积极性的发挥。教学案成熟后,更多的教师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案”内容,而不是思考如何用好“教学案”。正是这种不了解学情、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导致收效甚微。
    二、如何编写优秀教学案
    好的教学案要做到目中有人、脑中有标、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要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脑中有标就是了解课标情况,按照课标三个维度的要求,把握课标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全局性,只有站在课标的高度俯视文本,才能深浅
有度,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上不设限,下能保底;心中有本就是要了解文本情况,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标的基础上,知道文本在此的意义,做到用好文本,学好课程。
    1.教学案的基本设计要素
    教学案的基本设计要素包括:学情调查、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预测)、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反思总结(整理教学案)、达标测评。
    2.教学案设计要理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教案和学案分离使学生学习更轻松,教师教得更方便。教案体现出教师整节课的活动设计,不同班级提问的广度、深度和梯度如何把控。教案设计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①教什么:我的学情即本节课教学起点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终点是什么?进而确定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
    ②怎样教:选择什么样的素材?素材的前后逻辑关系?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开展?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要提哪些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促进学生的学?
    ③将重点探究的问题放在教案上,教师可根据学习情况适时、适度进行拓展与探究。
    学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因此教学案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适应性。学案容量要适中,紧扣课标不超标,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学案要体现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应融合在导学过程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一看学法指导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二看学法指导是否能把知识上的难点分解;三看学法指导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教学案一般可分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案合一,特别是探究案中要有训练案或变式训练,重点、难点或拓展性问题最好不要出现在教学案中,可通过电子白板随机呈现。教学案编写可藏头露尾(借鉴翻转课堂思想),还可以按如下板块设计:教学重难点素材、重要笔记栏、同步跟踪练习、同步拓展练习、学习效果反馈栏(见下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学案也可按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课堂学习任务单、课后学习任务单三个板块设计。
    3.好的问题设计是编写教学案的关键
    选问要典型,做好对母题的研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掌握知识f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知识系统化是决定教学案质量的关键所在,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
    知识问题化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案编制时力戒习题化的倾向,要尽可能避免设计课本上现成的一问一答或填空,要求设计的问题具有思维度和探究性,学生面对学案上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不行,只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
    问题层次化就是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分层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循序渐进。既要有学困生通过阅读文本就可以回答的基础性问题,也有通过小组互助合作就可以认识和理解的思考性问题,还有需要通过体学习,师生互动才能基本解决的探究性问题,要求各层次的问题之间有逻辑关系,有内在的联系,已解决的问题是待解决问题的基础,待解决问题是已解决问题的深化。
    知识系统化就是要将问题归纳总结,通过课堂的梳理小结环节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和体系,进而能够灵活运用,形成应对考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集备是编写教学案质量的重要保证
    集备究竟备什么?我个人认为集备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教材分析和文本挖掘,包括知识点、重点、难点、知识连接点、课程资源的开发、个性化的解读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要说清,让同伴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分析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是否符合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要求,重点放在目标的达成与重难点的突破上;说明问题设计及其意图,对课堂有效生成性问题的预案准备;提出备课时的困惑和问题。可让主备人设计好教学案,先上一节研讨课供大家讨论,这样的集备针对性更强。
    5.二次备课是实施教学案成败的重要环节
    如何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主要思考教学情境创设是否得当?教学环节、流程的设计是否得当?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给予是否足够?结合班情还要做好那些问题的预设和展点预设,要删减或增补哪些问题?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得顺畅?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促进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