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下二单元时代镜像大单元教学设计——《边城》《阿 Q正传》对比阅读
任务二:学生口头表述,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
任务三:绘画人物关系图,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
任务四:《阿Q正传》和《边城》两部作品,都有哪些丑和美的对比?
任务五:文学的意义在于让人“醒”;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给人“梦”。
任务一:民国文人
你熟知的民国文人有谁?民国文人有哪些特点?
学生:
1. 鲁迅代表作:《呐喊》《彷徨》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使用的笔名。小说集《呐喊》(收入《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一部“吃人”的历史。
2. 沈从文
代表作:《边城》《长河》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是民国时期著名文人之一,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读书不多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是一位成功的文人作家。
3. 老舍
代表作《四世同堂》《骆驼与祥子》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人作者。他的小说戏剧都非常受众的喜爱。在1968年差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在1966年不幸去世了,可谓是非常遗憾了。
4. 徐志摩
代表作:《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原名章垿,是民国时期有名的诗人和情圣,相比他的作品,他的感情更受他人关注。据说林徽因是他一生的挚爱,他给林徽因写过很多动人且情意绵绵的情诗,被誉为多情且不滥情的文人学者。
5. 王国维
代表作:《人间词话》《观堂集林》
王国维原名王国桢,王国维是一位杰出的文人,是一位知识渊博,风度翩翩的文人,在众多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造诣,被郭沫若成为新史学的开山,在那文人辈出的民国,被称为国学大师
民国文人生活在动荡的年代里,有的有救国之心,为时代呐喊,寻国家民族的出路和未来;有的活在象牙塔里,自己用文字诉说着个人的小情怀小情绪。民国文人多有“怪癖”,一则新时代新思想使然,一则文人的真率使然。
沈从文先生说:“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今天我们走进前两位作家的文字《阿Q正传》《边城》里面走一走,去体味他们的生命的延续
任务二:学生口头表述,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
《阿Q正传》
阿Q以打短工为生,社会地位低下,受人歧视,但总以精神胜利法来求得心理安慰。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他自称“姓赵”前去祝贺,不仅遭到痛打,还被迫倾家荡产买香烛去赵府叩头赔罪。此后,未庄无人再雇他做短工。
离开未庄后,阿Q在城里白举人家了个帮工的活,但因说了句实话,被举人老爷打了一记耳光赶出门外。后来,阿Q又回到未庄。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党进城的消息传到未庄,阿Q自称革命党,赵太爷竟然称他“老Q”,令阿Q十分得意。
他去未庄的第一号“革命人物”假洋鬼子表示加入革命党,却被轰出门外。后他因遭到赵太
爷父子的诬告,被知县大老爷和把总大人投进监狱。尚未来得及弄清革命真正含义的阿Q胡里胡涂地被充作抢劫犯处决。
《边城》
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端午节的看龙舟翠翠遇到傩(nuó)送,朦胧好感;后遇到傩送的兄长天保,托媒人向翠翠提亲。兄弟两个决定采用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不幸淹死了。爷爷死了,傩送远走他乡,只留下翠翠渡船为生。
任务三:绘画人物关系图,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
《阿Q正传》
阿Q性格特点:
自尊自大 自轻自贱
蛮横霸道 懦弱卑怯
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
《边城》
任务四:《阿Q正传》和《边城》两部作品,都有哪些丑和美的对比?
《阿Q正传》:
边城 沈从文形象性格丑,主人公阿Q形象丑陋,性格不好;
统治文化丑,文中的封建统治的代言人赵太爷和白举人不把人当成人;
其子虽然是文化人,各自受到东西文化的影响,但依然没有维护封建制度;
革命失败丑,文中的革命者被出卖,反过来出卖者又变身为革命者趁乱进行抢劫,革命失败的悲哀;
愚昧国人丑,文中未庄的看客们,麻木不仁,安稳地过着作奴才的生活。
《边城》
人性美,祖孙深情,兄弟厚爱,朦胧爱情,乡人之情
风俗美,端午节:赛龙舟、捉鸭子;新年、元宵:舞龙耍狮、锣鼓喧天、炮仗烟火
风景美,山清水秀,白塔,渡口,黄狗……
语言美,“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任务五:文学的意义在于让人“醒”;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给人“梦”。
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让人“醒”;也有人说,文学的意义在于给人“梦”。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以小说《呐喊》或《边城》为例,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自圆其说。
生1:我认为《呐喊》的文学意义在于让人“醒”。鲁迅将小说起名为《呐喊》,意在通过呐喊
唤醒长期居于封建社会怀有麻木不仁之心的人们敢于奋起抗争,拯救民族。//在他的书中,有因封建科举考试而麻木的孔乙己,有宁愿相信封建礼教治儿病重获明天的单四嫂,有被打叫好不知将死的阿Q,还有冷血无情毫无人味的“人血馒头”……渐渐不寒而栗、触目惊心的故事在人们的眼前回放,直击人们的心底,真正唤醒人们的斗争意识,去寻那束充满希望的光!
生2:文学的意义在于在一个个创造“梦”的作品中,让人“醒”,一如《呐喊》众多作品,一声震天响,震醒了铁屋子沉睡的人。《狂人日记》在吃人梦中,点醒人们看透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发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追问;《阿Q正传》在未庄人愚昧落后阿Q死去的梦中,叫醒使用“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自傲自大的的国人;《药》在人血馒头、坟场、花环编织的梦中,唤醒幼稚麻木的愚民。鲁迅先生一次次寻问、追问、呐喊中,以笔绘梦,以思想为匕首,刺破旧社会的“毒疮”,只为一剂良药,医治国民的灵魂。呐喊一声吼,撕裂黑暗的云层,洒下一缕梦幻的光。
教师:
文学的意义在于在一个个创造“梦”的作品中,让人“醒”,一如《呐喊》众多作品,一声震天响,
震醒了铁屋子沉睡的人。《狂人日记》在吃人梦中,点醒人们看透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发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的追问;《阿Q正传》在未庄人愚昧落后阿Q死去的梦中,叫醒使用“精神胜利法”自欺欺人自傲自大的的国人;《药》在人血馒头、坟场、花环编织的梦中,唤醒幼稚麻木的愚民。鲁迅先生一次次寻问、追问、呐喊中,以笔绘梦,以思想为匕首,刺破旧社会的“毒疮”,只为一剂良药,医治国民的灵魂。呐喊一声吼,撕裂黑暗的云层,洒下一缕梦幻的光。
我认为文学的意义,在于给人梦。《边城》在黑暗的时代中,为所有国人编织了一个美梦,一个可以去传承、追寻的美梦。
青山绿水间,白塔、渡船、黄狗、少女是梦的景象;祖孙之爱、男女之爱、手足之爱、乡人之爱是梦的主体;端午龙舟捉鸭、新年舞龙耍狮是梦的底;走马路,唱情歌,互赠虎耳草表达爱意,和那一句句土话乡音是梦中灵动的风笛声声。有了这样的美梦,才能让人更清醒的对抗现实的黑暗和恶;有了这样的美梦为底气,才能让人更好唤醒并治愈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彷徨者,重构现代文化文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