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梳理
沈从文介绍
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文集》等30多部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中长篇小说。
《边城》写作背景:沈从文带着年轻人的理想与热情,带着对新世界的热望,从湘西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虚伪、自私、卑鄙、懦弱、冷漠而又冠冕堂皇的都市,沈从文感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要脱离眼前的苦难,必须重铸我们的民族之魂。
第1、2章(概述主要人物情况)
1、故事开头简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民国初 地点 湘西茶峒
2、爷爷为公家撑船的收入    三斗米、七百钱 
3、翠翠、傩送名字的由来,简述翠翠父母的故事
答:翠翠的名字:住处两山多篁竹,翠逼人,老船夫捡拾的近身名字。
傩送的名字:傩神送来的。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唱歌相熟后,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屯戍兵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首先服了毒。女的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4、 对老船夫摆渡的描写和叙述,起什么作用?
答:可以体现老船夫的性格特征,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的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质朴憨厚、狭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还善待乡亲。体现了边城人的淳厚品德,也是边城人性美的初步体现。
5、“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这一节对翠翠的描写,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时候样的少女?
答:她既是人之子,也是大自然的女儿,她的灵性和乖巧,善良和纯真,都令人感到她具有一种质相、淳厚,一种纯自然的美感。
6作者提到城里住了一支军队,有何用意?
答:作者写这支军队除了每天上城吹号玩外,仿佛不存在一样,说明边城的军队是作者理想中的仁义之师
7、人物生活的环境特点试举例说明
山清水秀 恬静幽美  偏僻闭塞
民风淳朴 和谐共处(娼妓、官兵)
8、写洪水泛滥,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目的是什么?
答:一是说明人们生活环境原始,一切听任自然而然的摆布,二是从救人救物的冒险举动中,表现边城人的智慧、勇敢。
第三章(端午节筹备)
1、对茶峒人来说 过年 、 端午  、中秋  这三个节很重要,故事就发生在端午节的时候,从第 三  章开始,小说中写了  3  个端午节,略写了    两 个端午节
2、茶峒端午节有哪些习俗边城 沈从文穿新衣 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王字 赛龙舟  捉鸭子 
第4章(去年端午节)
主要写傩送与翠翠初次相遇,傩送与翠翠之间之间的误会 傩送请翠翠去自己家等爷爷,翠翠以为傩送不怀好意 
3、 翠翠误认二老并骂了他,二老并未生气,反而让伙计送翠翠回去,可看出二老和气、    幽默、善良性格
4、 翠翠知道自己误会了傩送的意思,为何心里又吃惊又害羞?
答:吃惊的是骂了人家,人家还派人送自己回家,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害羞的是自己误把好人当作坏人骂,觉得自己不明事理。对于这件事使她沉默了一个晚上,可以说这次相遇,已经埋下了他俩之间爱情的种子。一个青涩、情窦初开的女孩儿,她的羞涩是自然的、不做作的。
第5章(前年端午节)
1、前年端午节傩送没在家过节,他去了  青浪滩 
大佬天保与翠翠初识,天保送给了祖孙 一只肥鸭    一些粽子 ,对于爷爷对做天保媳妇的试探,翠翠有什么反应,为什么?生气  因为她心里一直牵挂着去青浪滩的傩送。
1、 元宵节舞狮放烟花,景象壮美,看的人又怕又欢喜,但翠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答:总认为不如那个端午节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因为那个端午节的龙舟竞赛曾使他遇上心上人——英俊美好的青年傩送,与之相比,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当然不能如此深刻地在翠翠的内心留下印象了。
今年端午节,分为节前端午当天节后三个时间点
节前(3、6、7章)
1、傩送在家做赛龙舟的准备,天保去 川东龙潭 送节礼。
2、心直口快的大佬几天前在渡河时,对老船夫夸赞翠翠长的标致,像个    观音        。称再过两年,不必到处跑时,他一定要 每夜到溪边为翠翠唱歌
3.这一部分哪些细节能够体现翠翠的情思萌动?
答:“她喜欢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到头上,还喜欢听人唱歌”。(爷爷吹《娘送女》)这些地方体现翠翠的情思萌动。
4、大佬二佬都说翠翠长得好,翠翠知道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知道大佬,不知道二佬.大佬的豪放,心直口快;翠翠的淳朴
5、老船夫对翠翠父母的结局怎么看?表现了爷爷怎样的形象特点
答:谁也无罪,只应天负责,也不怨天,本是无可奈何地。看出老船夫相信天命。
端午当天(8、9、10章)
大清早(第8章)
爷爷去办过节的东西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老船夫进城买东西时买卖双方互相推让的情景。通过这一情景的描述,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通过这一情景的描述,表现了湘西人民淳朴的民风,另一方面也暗含作者对这种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快要消失干净”的担忧。
早饭时(第9章)
1、傩送来到渡口,他来的目的是 送还酒葫芦 邀请祖孙到自家看划船 
傩送称赞爷爷硬朗想、勤快,傩送夸赞傩送“  八面山的豹子    地地溪的锦鸡  ”     
2。文中写道“(翠翠)本来无人过渡便想上岸去烧火,但经祖父一喊,反而有意装听不到,不上岸了”这表现了翠翠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翠翠正处于情窦初开的年纪,面对陌生人,她的故意“不上岸”表现了她害羞、聪慧的性格特征以及微妙的质朴的爱情观.
3.老船夫呷了一口酒,低低的说:“好的,妙的,这是难得的。”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好的,妙的”表面上看好象是在赞美酒不错,其实在老船夫的心中,他真正想赞美的是二老傩送,他认为二老这小伙子无论人品还是能力方面都不错。
看划船时(第10章)
1、爷爷与熟人去了  碾坊 ,对于大佬让熟人打探祖孙对大佬的态度,爷爷的办法是  走车路或马路
2、文中熟人杨马兵说“十六岁姑娘多能干,将来谁得她真有福气!”而老船夫却说“有什么福气?又无碾坊陪嫁,一个光人。”这话表现了老船夫怎样的心理?
答:表现了老船夫在羡慕有钱人家的同时,为自己不能给翠翠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感到一丝自责,不安。
2、翠翠在傩送家楼上看划船时,再次见到了  王团总妻女,听说了 关于碾坊陪嫁,傩送对渡船与碾坊选择议论,当傩送再次邀请她去自家楼上时,翠翠  没去      去/没去
3。文中写“翠翠到河下时,小小的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其中“说不分明的东西"包含哪些内容?
答:既不是“烦恼”,也不是“忧愁”,更不是“快乐”,而是“生气”.她听到别人谈论二老的婚事,又想到自己的情况(即无碾坊作陪嫁),因此心中就有了一丝的不快。这种“生气"既可能气的是自己的情况,也有可能气的是别人在她周围不停的谈论二老的婚事,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
节后(第11章到最后)
第11、12章
1、大佬次请  杨马兵  说媒,爷爷同意了吗?翠翠对大佬心意的反应由  脸红 从容   
2、爷爷从  大佬  口中,知道歌是  二佬 唱的。
3.课文用了不少湘西地方的语言,你能出一两个例子吗?这些方言的应用起什么作用?
答:比如 “走车路"、“走马路”“想赶去却不赶去”。这些语言的应用使得小说具有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仿佛让人身临其境,伸手可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行文的简朴、自然,毫不做作。
4、兄弟俩都喜欢翠翠,问题怎样解决的结果怎样?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答:姑娘不是财产,感情没有价格,你不能代替姑娘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公平地、正大光明地做了竞争,哥哥走了车路占了先,就一定让弟弟走马路先开口,结果一唱定乾坤,天保自知不及傩送,选择退出。这里没有裁判,没有评委,没有公证人,只有良心和道德,再加上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