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明锵:山水旅游诗写作八法
山水旅游诗写作八法
文/钱明锵
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古老文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遍布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山海、河湖、泉瀑、溶洞、火山、冰川、岛屿、森林、草原、大漠及宫殿、寺庙、石窟、宝塔、桥梁、园林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了极其璀璨壮美的山河图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自西周以来的三千年间,历代骚人墨客,怀着热爱母亲般的炽热感情,笔蘸烟霞,扬葩振藻,来赞美祖国的山水风光和名胜古迹,创作出无数优美的诗篇,描绘出一幅幅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借鉴和欣赏。
当前,我国诗坛日益繁荣昌盛。每年诗词作品多达数十万首,其中绝大部分是山水旅游诗。所以,如何写好山水旅游诗,提高山水旅游诗的作品质量,是繁荣诗词事业,实现精品战略的核心环节。
《文化月刊·诗词版》总编秋枫女史,要我为庐山诗词创作会议作专题讲座。于是我就根据平时学习心得,撰写了这篇《山水旅游诗写作八法》。我的诗词讲座喜欢用“八”字来概括,有《绝句布局八法》、《诗的开头八法》、《诗的结尾八法》、《诗词鉴赏、创作的八字标准》等。这不是凭空杜撰,因为这样比较简明扼要,好学好记,所以它也备受广大诗友们的欢迎,八年来此类工具书盛销不衰。
山水是一种自然之美,诗是一种艺术之美。山水诗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结合。
我国的山水诗创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滥觞期,是在先秦至汉魏。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许多以山水为起兴的诗篇。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南山》)
“崧高雄岳,骏极于天。”(《崧高》)
这些片断描写,虽着墨不多,却也简洁明快,精粹形象。
屈原的作品中,山水诗句出现更加频繁与优美。如: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九歌·东君》)
“石磊磊兮葛蔓蔓”,“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九歌·山鬼》)
这些句子词采华美,韵味隽永,且富有抒情彩。
公元207年,曹操创作的《观沧海》,景象壮美,意境开阔,气韵沉雄。有人说它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比较完整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的先河。不过,这些诗的出现,只不过是个偶然的文学现象,还没有独立成篇。
第二阶段:确立期,是在东晋至陈。公元424年以后,谢灵运创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它用移步换形的手法写了从早到晚,从石壁精舍到湖上舟中再回到书斋的一路所见;还有谢朓一首《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用定点观察方法写远望中的京邑现象。这两种写法,对后代山水诗创作影响至大。从此山水诗由附庸而独立,诗国中出现了完整的描山绘水的山水旅游诗,从而在诗史中确立了山水旅游诗的地位。所以,我们习惯认为谢灵运是我国山水诗的鼻祖。接着谢朓等紧步其后尘,以歌咏山水为“时髦”,创作了许多清新流丽,别有风致的山水诗。
第三阶段:寖盛期,是在唐宋以后直至当代。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诗歌创作进入了“黄金时代”,山水旅游诗也日益寖盛繁荣及至达到高峰。唐代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灿若繁星。诗中景物取材日益广泛,写作技巧日臻成熟。最杰出的首推王维。二谢的山水诗,将自己置身于画境之外,自己好象是个导游,逐一向读者介绍风景。而王维的山水诗,则把自己的思想、情趣、人格完全融进了画境之中,达到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到了宋代,山水诗继续发展。内容更广阔;技巧更精细。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人,还在
山水诗中注入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名篇佳作,令人目不睱接。近代的龚自珍、林则徐、秋瑾等人继承陆游爱国主义的优秀传统,在山水诗中贯穿了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渗透着诗人们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对光明的期待与追求。
有三千年历史的山水诗繁博丰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中各人的立意切题、谋篇布局、抒情写景、构象炼境,风格韵致等艺术技巧,千变万化,有诸多不同。就立意运思而言,有借题生发、擒题命脉、一字立意、一气相生、虚实互用、点睛欲飞诸法;就艺术形象而言,则有移情及物、情景交融、以动衬静、时空变异、兴象玲珑、意象环生诸法;就艺术风格而言,有雄浑壮阔、苍凉悲壮、清虚空灵、自然冲淡诸法;就艺术结构而言有起承转合、笔断意连、层层生发、草蛇灰线诸法;就艺术笔法而言,有曲折腾挪、点染勾勒、侧面烘托、跌宕顿挫诸法;就语言修辞而言,有通感着神、直陈曲致、叠字增、虚字入诗诸法;就韵格音律而言,还有繁音促节、律间出古、拗体险韵、险语盘空诸法,真乃是变化无穷,不胜枚举,奥妙之处,岂是一个“八”字了得?我下面所讲的“八法”,只是拣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最必须掌握的方法来讲。兹分述如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