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古诗简单分为五类:写景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怀诗。
一、写景诗(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首先,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这类诗的特点,也就是
说,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其次,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彩丰富,诗情活泼,意象飞动,表面看好似单纯写景、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再次,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
从高考的角度看,选作鉴赏材料的古诗词,以山水田园小诗为最多。
以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诗歌见课本第五册)具体加以说明。
这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写了一幅农村田园风俗画。诗中写农村自然风光,有近景,有远景。近景远景交融,田园风和日丽。这和诗人的心境,完全和谐一致。诗人把自己的仕途生涯,比喻为误落尘网中,把官场比作樊笼,把家园比作旧林故渊,把自己喻为羁鸟池鱼。始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继申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一再倾诉了对家园的热爱与想念;前谓误落尘网,后说久在樊笼,则一再倾诉了对官场的憎恨和厌倦。而今虚室余闲复返自然,正是如愿以偿,精神上获得最大安慰。诗人说自己归园田是守拙,这是针对官场的投机取巧而言,其实是守本性。田园景物的明净祥和、门庭居室的虚静安闲是因诗人有一颗不慕荣利、淡泊宁静的心才体会到的。诗中的开荒南野际,已表明诗人聊为陇亩民新生活的开始。可以说复得自然的欢愉是这首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有田园诗的基调。
二、咏物诗的鉴赏
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也就是说,即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所以,读一首咏物诗,主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
其次,要注意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很不显露,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
再次要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下面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花枝草满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两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都是把春花人格化了。花开时美得就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
、伤春之情,也是诗人的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以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己时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的,不用媒正好证明了这一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本枝呢?嫁与东风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从欣喜的情调写它。似乎反常,却又合乎诗中旨趣之道。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不为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三、边塞诗的鉴赏
对于边塞诗的鉴赏,首先要对诗歌创作的时代有所了解。因为,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例如盛唐时期,豪迈、爽朗、一往无前是该时期边塞诗的基调;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争斗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这时的边塞诗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当然,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其次,要注意区别每首诗歌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边塞诗意境开阔,内容更显得异彩纷呈,在许多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反映了几乎遍及边塞征战的各个方面,对此需仔细分析、区别。
最后,还要主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风格。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的。豪放旷达,雄壮悲慨,委婉清丽……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修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下面以盛唐时期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的一首《闺怨》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明明题为《闺怨》,有则自必有。然后,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辟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难道是她果真不知愁了吗?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头杨柳,明显感受到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青春难再、红颜易老的闺怨之情油然而生: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取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字道出了这位青春少妇的闺怨浓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
怨,以反说起笔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人醒目。总之,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四、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在唐代十分盛行,出现了杜牧、刘禹锡等卓有成效的咏史大家。
鉴赏咏史诗,先要弄懂一些问题: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如果弄清了上述问题,那么,对这一首咏史诗也就基本掌握了。
首先,要弄清楚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咏史诗是通过一定的史实和人物来抒发感情、表现主旨的。同时,咏史诗用典较多,因为诗歌的特点是以简括体现丰富,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许多文字。理解典故,是把握咏史诗思想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典故,不仅了解典故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并且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
其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往事的重提,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例
如,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就是辛弃疾写作《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现实原因。而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情的媒介。
再次,要领悟感情。比如辛弃疾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词前小序云: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词写作的时间和场合,同僚饯别,兴起为赋,却说的是怨女伤春,这似乎有点不伦不类。由此我们自然会悟出这是借怨女伤春抒写自己对不平遭遇的哀怨和愤懑,进而可联想到,那落红无数斜阳烟柳,也许正是南宋政局的象征,词中的用典,长门事(汉武帝与陈皇后事)、赵飞燕(汉成帝后)、杨玉环(唐玄宗妃),都跟皇帝有关;词中的语气,又十分激动。从这两方面也可体悟词中作者的感情。
最后,分析技巧,品味语言。诗歌的种种写作技巧、语言艺术,并非纯形式的东西。只有当它们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时,才可能是美的,才是有价值的。
总之,对咏史诗的鉴赏,同其他类诗歌一样,应仔细分析诗歌的内容,抓住其主旨,从整体上理解、把握。请看刘禹锡的《乌衣巷》:
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歌是抒发贵族盛衰的。前两句写了金陵城朱雀桥和乌衣巷的自然景,这景引起了人们诸多联想,想当初,这一带是何等显赫光辉。那时是冠盖往来,车马盈门,一片繁忙热闹景象,可是,现在那热闹非凡的场面不见了,只剩下桥边的野生草花,巷口的夕阳残照,诗人一开笔,便以野草、夕阳这些自然现象来象征前朝累代簪缨、乌衣满巷的贵族居住区的人事变化。第三、四句是说旧日栖息在王谢豪门厅堂之上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百姓屋檐下去筑巢了。从燕子身上表现人世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今昔盛衰的不同。旧时一句,抓住燕子这一候鸟有栖息归巢的特点,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其中凝聚着诗人的艺术
匠心,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无限感慨。这首小诗语言浅显明白,但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我们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作者是故意留一段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形象。当我们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如野草花”“夕阳斜等,进行思索琢磨,那么,诗的主题思想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些人们常见的小景小事之中,领悟到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无非是历史上一瞬的现象,他们绝不会长久的。
五、抒怀诗的鉴赏
这类诗往往因为一点事而发感慨,所以遇到这类诗时,对于引发诗人感慨的心事,我们
首先要了解。
抒怀诗的特点是即景抒怀,首先要看怀的结合是否紧密、贴切、高明。其次,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深挚感人。再次,要领略抒怀的艺术技巧。
下面以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情。然而诗人却在这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一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清·仇兆螯)诗中提到的李龟年,系盛唐时期出名的歌唱家,开元盛世时,他经常出入王公显贵的门庭。而杜甫当时还只是个小青年,身居洛阳,得力于前辈的援引,也有机会常在豪门出入,有幸欣赏到李龟年优美的歌唱,前两句是对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回忆。但是,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时间跨度四十年,何等概括。当时的老诗人,已是体弱多病、穷愁潦倒,而李龟年也是悲伤、凄凉为人唱歌。他们如今在这样的景况下重逢,怎能不触发老诗人久积心头的无限沧桑之感呢!后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与上句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似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之间,力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却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追忆叹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便能曲径通幽,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代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古诗鉴赏
一、理解字词,分析诗眼
诗眼是洞察诗词旨趣之窗;诗词之眼,乃是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足以使全篇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焦点。下面以张先《水调》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