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明确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进一步丰富英语教学理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原则;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130-02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的制定首先要和教学目的相结合。教学活动永远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进行的,教学原则要能够指导教学工作,必须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一致,必须是有利于这些目的实现的。其次,教学原则的制定要遵循教学内在的规律性。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的,需要通过人们的认识才能获得,
而人们在认识规律时,并不总是能够得到与之相符的结果,由人们提出的教学原则既可能是符合规律的,也可能是不符合规律甚至完全与规律相悖的。只有那些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确实能给予教学工作正确指导的原则,才可能是真正反映了教学规律的。另外,教学原则不是普适真理,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如:比较而言,直观性原则更适用于中小学而不太适合大学英语教学。使用图片、模型、幻灯等直观手段教大学生记英文单词显然不太现实。因此,通过对教学目的、教学规律和适用范围三方面的系统研究,在经长期实践反复论证,这样所产生的教学原则才有可能是真正适用的教学原则。
教学实践是教学原则赖以产生的根基和土壤,也是教学原则不断更新、发展、丰富的唯一源泉。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大学英语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各有所长。其中一些共性的东西已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考验,是可以作为原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守的。现就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下:
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管理原则
所谓的英语教学管理,是指学校英语教学过程的计划与组织。这里讲的“管理”,不是单纯指具体的组织人事管理,而是指语言教学过程中的组织与管理的体系。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其复杂的内在规律,它不仅受英语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所制约,而且受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学校组织环境、学校组织文化、师资力量和教师作用等社会因素的制约。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应有先进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管理的基础是高校的英语教学组织系统,也可称作英语教学工作系统。英语教学工作系统基本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管理者对教学的管理。这三个组成部分在教学工作系统中,各有其特定的性质与功能。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这个系统有三个主体,即教师、学生和管理者。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工作系统的主体,这是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而管理者也是主体,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整个教学工作过程是体共同活动的结果。培养目标、学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培养蓝图设计;教学环节的安排、匹配与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协调和控制等都是管理者的任务,或者讲主要是管理者的任务。如果管理者认识上有失误,教师和学生主观上再努力,认识再正确也不能完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大学英语教学管理首先要贯彻全面性原则,从整个教学工作系统出发,全面考虑问题。教学管理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和任务服务,要体现这一原则,就要制定统一教学规划。例如:教学大纲、教学工作计划、教材编写计划等,实行计划管理。以最优化的方法把各个教学组室和各个管理单位科学地组织起来,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协调起来,形成合力,这是实现整体优化,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
反馈性原则。管理就是要控制和调节,而控制和调节的基础是信息。教学工作及其管理,无论就其纵向的各种序列、层次来看,或是横向的各个单位、组室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复杂情况来看,显然需要做到信息流通迅速,信息沟通合理,信息反馈及时。在此基础上,才能实施高效的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反之,如果信息流通迟缓、梗阻、反馈延误、无力,必然削弱整个教学工作系统的功能,甚至使教学工作系统僵化、失控。因此,要认真做好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要抓住计划、执行、检查、评价、总结、决策几个主要环节,使其信息畅通,反馈迅速,使管理者能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节。
阶段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要求英语教学管理工作既要重视全过程的管理,又要抓好分阶
段的管理。明确全过程管理的目标,加强对全过程的管理工作,以推动各个阶段工作朝着整体目标前进。各阶段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使整体目标的实施得到保证。过程是由阶段组成的,某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没有做好,全过程的管理也就会落空。因而,贯彻阶段性原则对于教学管理来说意义重大。管理过程要分阶段进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例如:按照每届学生教学工作全过程,可分为招生、入学教育、基础课教学、专业课教学、毕业论文等;按照教学进程则有各门课程之间、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具体阶段;按照校历规定还有开学、上课、考试、假期等阶段。
外向性原则。英语教学管理必须贯彻外向性原则。这就要确立外语教育为我国新世纪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强同社会及国际各方面的联系,加强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需要的能力,建立具有中国特的开放性的英语教学体系。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结合;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要开设新专业、新课程,更新教材内容,向学科复合性、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体制上要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
评估性原则。要搞好英语教学管理,必须要坚持评估性原则。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拟
定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依据国家、地区或学校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各专业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拟定总体的、学校的、平级的、个人的(教师,学生)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从数量、质量、特征、原因等各个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估教学质量的优劣,进而在组织、部门、个人间进行协调与控制。
二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原则
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性原则。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过多地依赖或推崇某一种教学法往往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产生偏差,这不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地偏爱某一种教学方法而盲目地排斥另一种方法。应博采重家之长,去粗取精,兼收并用。相应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试图吸收所有好模式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满足教学目的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语言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认知
心理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何克抗1997)。
因材施教的原则。中国古老的因材施教原则和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均要求语言教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高于或低于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外界输入都不能对学习者起到积极作用,难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国现行高考制度决定了面向全国招生的高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差异巨大。结果往往是:来自沿海地区的学生“吃不饱”,而来自内陆地区的学生“吃不消”。为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法曾一度盛行。另外,还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网络信息量无限大这一优势,建立多层次的学习资源系统和环境,借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层次和立体化。
三 大学英语课外教学原则
英语课外教学大学毕业总结(也称为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教学只能传授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有限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以及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和路子,而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技巧的形成却是大量实践的结果,它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如果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搞好课外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另一关键所在。
1,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的指导作用十分必要。多数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知道怎么学、学什么,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很多课外活动组织起来以后,就逐步“消亡”,原因就在于没有及时地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要精心安排每次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目的以及数量均应给予周密的安排。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课外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然而,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外学习的效果从本质上取决于学习的主体——学生,而非教
师。因此,课外教学应充分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占课外教学的很大比重。学校应想尽一起办法为学生提供良好完备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教学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其任务都是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掌握,其活动内容都应与课堂内容相配合,以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效果。心理学中的艾滨浩斯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必须及时复习。课内教学内容如能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复习巩固,它能使神经联系有巩固的机会,使知识得到积累,保持系统和巩固,将课外大量的语言实践与课堂上的随时记忆结合起来。
3、课外教学的多样性,趣味性原则。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