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家》
一、学生现状概况分析
本班学生是一年级新生,共10人。其中一名学生患有唐氏综合症,三名脑瘫学生,两名自闭症学生,其余四名为单纯性。根据他们学习语言的不同能力,我将他们分为A、B、C、D四个组别,在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A组学生: 王佳杰(在本校幼儿园就读一年后升入本班)、金一帆(脑瘫,本学期刚进校)、骆敏敏(本学期刚进校,外地借读生,带有方言口音),三人对儿歌学习有较高的积极性,通过三个月的学习,能较流利地朗诵所教儿歌。
B组学生(自闭症):徐晓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比较多。集体朗读总是心不在焉,对老师的单独提问能很好地回应。具有认字能力,能较快地学会儿歌)、周迪(上课时总是一副懒散的样子,随时会莫明奇妙傻笑。气虚、声音轻、发音不准。老师需将指令重复几遍,才有反应)。
C组学生:谈志炎炎(唐氏综合症,未进过校门,多动,声音轻,口齿不清,能跟读)、严佳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声音轻,能跟读)、姜又榕(在本校幼儿园就读一年后升入本班,思想很难集中,口齿不清)。
D组学生(脑瘫):唐骏翔(口齿含混、语言表达不清)、刘俊呈(未进过校门,没有学习意识,不听指令,不会说话)。
特殊教育教师二、教学目标制定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二期课改的有关精神,以及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三个月的儿歌学习,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朗读诗歌的经验;虽然诗歌背诵尚且流利,但背诵起来总是像小和尚念经,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容,缺乏感情投入。因此,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在学生参与情景游戏的过程中,自然习得儿歌,感受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乐趣
3、让学生知道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要关心爱护学校。
分类目标:A、1、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能够边念儿歌边表演。
2、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
B、引导参与教学活动,能背诵儿歌。
C、在老师的指导下看懂画面,能跟着大家一起念儿歌,能够较配合地参与教学活动。
D、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自然习得儿歌。"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让学生"想说、敢说"等观点的提出,促使我创设了一个游戏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理解诗歌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内容,感受到诗歌的美,才能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进行朗诵。
教学难点是: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语言教育能激发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的感情彩对学生有很大的感染力。学生有时往往不满足于对一首
诗歌的朗诵,他们有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创编的渴望。可是这种渴望要变成实践行动,学生靠自己是难以实现的,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因此这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运用了游戏法、视听结合法和分段跟诵法三种教学方法。
1、游戏法。由于儿童智龄较低,能够吸引他们的主要教学方法是游戏法。学生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激起了想说、敢说的愿望。我设计了三个不同的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配合游戏运用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和挂图。首先,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它那别致的想象时,设计了游戏"送好朋友回家",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将小鸟、小羊等事物或与之相关的地方同"家"建立联系,理解家的意义。在复习巩固诗歌时运用了小游戏"模仿动作",学生们带着头饰模仿"好朋友"的动作,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在活动结束时运用了表演游戏"家"。
2、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学生语言发展较缓慢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学生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性强的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这些都充分的刺激了学生的视觉感官,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究因性和启发性提问,比如:"可是,这几位朋友今天不到它们的家了,这可怎么办呀?"、为什么"快乐的学校是我们的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诗歌的美,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学生的讲述。学生通过在游戏中自由讲、分组讲,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反复的表达讲述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从而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诵。而且这样能满足每个学生的愿望,充分注重了个别差异。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目视其景,耳闻其诗,讲其所感。将景物与语言结合,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家的美丽,家的可爱,感受语言的优美,让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3、分段跟诵法。在学生自由探索获取知识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分段跟诵的方法,因为形象的的图片很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对诗歌内容的表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获得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这首诗歌描写了4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学生
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所以,选用分段跟诵法,每一段设计几种不同形式的提问,使学生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
以上三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补充,配合使用彩鲜艳的图片,适合学生操作的小图片和优美的音乐,充分发挥了这三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四、期望值分析
由于刚进校的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没能很好地养成,又由于他们自身智力的缺陷,课堂内容易出现师生的冷场。我希望能够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不同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掌握所教内容。
儿童进行语言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为融入社会作准备。为此,通过运用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而且浅显易懂的诗歌内容进行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学习语言产生兴趣,培养粗浅的理解能力、良好的朗读习惯,现在的读为以后的说作准备。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A组学生能达到1、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习能够边念儿歌边表演。2、根据诗歌的结构及语言情绪引导学生尝试诗歌仿编。B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参与教学活动,能背诵儿歌。C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看懂画面,能跟着大家一起念儿歌,能够较配合地参与教学活动。D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