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师的准备工作
学前特殊教育是一项与时间竞赛、必须掌握时效的希望工程,它与普通幼儿的学前教育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是为了促进特殊幼儿在所有重要领域的发展。在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与同伴的交往可以逐渐从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较多,由不能做到能做,逐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过程会存在很多的困难,但必须教师明确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采取良好的教学策略,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或奇迹。
一、 根据全面性原则,要求教师处理好三个关系:
(1) 要处理好教学与康复的关系。学前特殊幼儿的教育必须将教学和康复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康复需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教育与训练。
(2) 要处理好幼儿教育四育之间的关系,做到四育并举,五大课程领域并重,不能偏重知识而忽视特殊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教师要正确认识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更要进行品德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会与人交往,还要通过体育和美育,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3) 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幼儿个性化的关系。教师要在让每一个特殊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让每个幼儿按照自身的特点和可能性去实现与众不同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二、 根据个别化原则,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了解特殊儿童,尊重个性差异。作为特殊幼儿的教育者,应该认识到特殊幼儿个体的差异,并深入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幼儿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
(2) 针对差异给予特殊幼儿不同的指导。了解幼儿的差异后,教师要为特殊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层次的教学和活动安排。
特殊儿童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及幼儿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例如,可以运用实物、模型、标本、图片、玩具、录音、小实验、录像等教学。选用的直观教育则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尽量兼顾语言直观。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直观的手段使幼儿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教师在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视力残疾幼儿的听觉、触觉、残存视力以及残疾幼儿的视觉和残余听力。教师以游戏为特殊幼儿的基本活动,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寓教于乐。积极为特殊幼儿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特别是要为特殊幼儿创设各种活动区,每区摆设属于某一领域的教材、教具、玩具等。
对于特殊幼儿而言,游戏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式。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游戏,比如:串串珠游戏、喂喂喂你是谁游戏,受幼儿欢迎,幼儿有不理解或者不明白的时候,教师应理解对待,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特殊幼儿。
对待特殊幼儿,教师是关键,我们应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参加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殊幼儿教师主要面对的是0~6岁的特殊幼儿,这一年龄段的特殊儿童好奇心强,好模仿,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对教师也是无限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通过自己的职业道德向特殊幼儿展现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证明自己的真善美,从而成为特殊幼儿成长方向上的领路人。认真学习《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教师要注意学前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并时刻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情绪,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教师应热爱这个事业,热爱特殊幼儿的良好风尚,使特殊幼儿教师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里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个人素质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熏陶和造就。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应该具有比较广博的知识,有扎实的基本功,“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作为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来说应适当的参加业务培训,了解特殊幼儿的身心特点和特殊教育的规律,掌握学前特殊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他们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水平。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教育业务活动,提高对学前特殊教育工作的认识,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发表教学科研成果。
教师也应该对班级有个系统的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要让特殊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特殊幼儿由于发展异常,家庭对特殊幼儿的要求比较宽松,许多家长溺爱特殊幼儿,包办一切事情,导致特殊幼儿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师更应该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特殊幼儿进行生活常规和教育常规的训练。例如,洗完手要擦自己的毛巾、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生活常规意识;听到上课铃响,要安静就坐的习惯等。
在对待特殊儿童时心理辅导也是必要的。
第一, 每个学前特殊儿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潜力,超常儿童自不待言,即便是那些发展迟缓或有严重发展障碍的儿童,虽然在很多方面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特长。在对他们心理辅导时,应从他们的长处着手,首先使他们对树立信心,然后纠正或
补足其薄弱方面,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
第二, 帮助儿童增强自我意识,分析出特殊儿童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给予负面影响的信息源后,就要在减少和改变负面影响的信息的同时,根据学前特殊儿童实际水平给他们以切实可行的帮助,以此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班上有情绪行为异常或的学前特殊儿童的教师来说,为这些特殊儿童所付出的辛劳远比为特殊儿童付出的多得多,但可能收效甚微。因此,某些教师容易对这些儿童另眼相看,往往会视这个儿童为负担,是班上的累赘,对他们很少有好的评价。从教师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上都传递着负面信息,这些信息渗透在儿童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会留下很多的负面烙印。而对超常儿童呢,教师可能会对孩子的突出表现加以赞赏,但又可能因对超常儿童的发展不均衡现象缺乏深入的了解,而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出类拔萃。过高的期待也会给超常儿童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会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
所以,综上所述,教师在对待儿童和超常儿童时应一视同仁,不应因他是儿童而忽视他,不应因他是超常儿童而特别照顾他,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而幼儿是最听老师的话的,所以老师在对待特殊儿童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耐心对待每一个特殊儿童,不偏不
特殊教育教师
倚,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留下不好的痕迹。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特殊儿童是儿童中最脆弱的体,需要教师倍加呵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抓住实际进行教育与引导,树立特殊幼儿的自信心,给他们温暖、爱护和希望,在长期的鼓励与肯定中,他们必能取得长久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