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1)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背诵,感知诗意。(重点)
    2.学生品味,感悟诗情。(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
    2.品读,赏析,感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理解朋友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推诗,启迪诗心
    (一)学生说诗
    (二)教师评诗
    平时,我们经常不知道作者的诗说是李白的,何止是张冠李戴啊!网上还传说李白是预言家呢!(看PPT)其实,要说李白的预言,只有一次,那就是他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0年后,他被贬到比湖南夜郎县更西的贵州夜郎国。
    二、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一)诗人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西域碎叶城(吉尔吉斯斯坦),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音律和谐,意境奇妙。写月名,捉月死。
    学过诗作:《古朗月行》(前四句)、《静夜思》、《赠汪伦》、《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名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背景解说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盛唐边塞诗人、“诗家天子”,与李白并称“七绝圣手”;学过《芙蓉楼送辛渐》、“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出塞》)被贬夜郎而作。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有密切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其性格与李白傲岸不羁较为相似,因“不护细行”而被谤贬龙标尉。李白此时正在扬州,听此不幸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慰藉。乡愁教案
    三、披文入情,感悟诗情
    (一)朗读试背:听读、齐读。(节奏、平仄、押韵)
    (二)感知意象:杨花、子规、明月。
    (三)品悟感情:忧伤、同情、牵挂、安慰。
    四、深入品味,鉴赏诗美
    (一)语言美:自然流畅,生动形象。
    (二)韵律美:平仄谐调,押韵清晰。
    (三)意象美:情景交融,寄托深沉。
    (四)情感美:真挚淳朴,深切感人。
    五、布置作业,拓展诗境
    1.默写这首诗。
    2.查“月亮”或“友情”的古诗并标上平仄。
    3.探究“龙标”、“五溪”、“夜郎”的变迁。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字词的释义。
    3、品味鉴赏诗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4、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古代诗歌的朗读技巧,背诵诗歌。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歌小常识
    1、按内容:
    送别诗、抒情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战争诗、叙事诗
    2、按形式: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格律诗分为绝句(每首四句)和律诗(每首八句),字数有五言和七言。律诗注重格律,对偶工整。每一首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四部分。
    ③词
    ④曲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王湾: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他这次途径北固山去游吴中,“江春入旧年”,快到除夕的时节,虽然江南山水如画,但时近年关,远离家亲人,旅次北固山下,船下江水东逝,头顶南雁北归,不能不催人乡关何处之思,于是写下了这首传 世佳作。这首诗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三、朗读:停顿按意义单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理解诗词大意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游客在青山之外,航船在绿水中前行。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平缓,两岸之间江面宽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褪去,江面上已散发出春天的气息。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家乡的音讯什么时候能到达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五、简要概括诗中四句话的内容。
    1、首联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的景。
    2、颔联写春潮涌张、江水浩渺,波平浪静、视野开阔的景。
    3、颈联写在江上行舟即天亮时的景。
    4、尾联用“鸿雁传书”集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六、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湖水平缓,两岸之间江面宽阔,风平浪静,一片白帆高高悬挂。(写景名句,以大景传小景之神。)
    赏析: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七、“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八、用自己的话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展现的画面。
    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九、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句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明确:思念故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十、请从内容和感情的角度,谈谈你对“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理解。
    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浓浓的乡愁。
    十一、主旨
    本诗写诗人泊船北固山下时所见江南的景及感受,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
    十二、写作手法
    1、寓情于景,即景生情。诗人善于借用景物特征表达情思。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的“阔”字,抓住了江湖这一景物特征;“生残夜“入旧年”中的“生”与“入”,写拂晓日出,突出表现江南早春的特征,表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写法生动、传神。
    2、景中出情,景中出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但“日”“春”却具有新生美好事物的品质。作者本意说理,但写景抒情的句子里却蕴含理趣,妙不可言。
    3、语言清新,意境开阔。诗人用淡雅的文字描述了途中大江两岸的青山绿水,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江南舟行图,表现出江南风光壮美的一面。
    十三、作业。
    十四、板书设计:
    首联:青山绿水难掩旅途的抑郁之情
    颔联:写景名句,以大景传小景之神。
    颈联:哲理名句,时序变迁,季节更替
    尾联:主旨句,思乡之情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篇3)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2、细细品味,重点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课型设计
    品读课
    预习要求
    了解作者及“曲”的有关常识。
    教学设想
    马致远的这首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是一首需要反复吟咏、细细品味的佳作。全文仅5句,28字,纯用白描勾勒景物,但却做到了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映,景与情思相融。教学中为避免空洞、枯燥的讲解,宜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诵读、配画、改写等形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画、说、写中受到熏陶,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