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1
  设计理念:
  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平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
  1、读准这首词。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
  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小结: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
  5、师谈话: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和场景,却在现实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只有“聒碎乡心梦难成” (板书:碎)
  指导悟读。谁来再读读《长相思》?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杨柳依依,春暖花开,没有亲人的关怀和问候,只有————
  在这里,晚上,没有皎洁的月亮,没有甜美的饭菜,更没有和妻子,儿女一起的温暖与幸福,只有————
  在这里,没有(学生写的场景)只有————
  6、齐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进入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灵,齐读《长相思》。
  三、拓展升华
  师谈话:同学们,词读到现在,我已经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声中带情),那么作者作为一名出生于宦官之家,书香门第的才子,又是名门望族,为什么还要忍受相思之苦、相思之痛,这是为什么?
  交流资料: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平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课堂总结:
  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篇2
 
  【教学过程】
乡愁教案  一、以诗引题
  (出示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词
  1、要求:
  ⑴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